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论文_肖正东

潮州市金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 521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而言,现场安全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关乎建筑行业一线员工生命与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对当下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应用于工程实例当中,希望对今后建筑行业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前言

自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建筑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未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或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技术不达标,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大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不足

建筑业作为我国六大高危行业之一,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近年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仍存在着许多可提升和待改进的地方。

1.1项目管理层安全意识不强

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就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一些项目部一开例会仅提生产、进度问题,现场安全问题都是放到最后或者干脆不提,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些项目领导认为,安全工作不能给项目直接带来效益。根本就未意识到,干不好安全工作却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获得。由此导致从项目部领导层到下属各管理人员都忽视了法律赋予自身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项目经理未起到正面的、积极的良好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在项目从事安全管理岗位的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职安全员责任重大,但无实际决定权,还经常受埋怨,安全员反映的项目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久而久之,安全员岗位存在感降低,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工作热情自然打了折扣。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种规章制度难以落实,现场施工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2项目安全管理手段单一,无法适应现代安全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着力开展信息化建设,而一些项目安全管理模式还在原地踏步,仍采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经验管理法。粗放、单一的安全管理手段已不满足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暴露出不少弊端,如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自己整改自己发现的问题,发现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整改不及时,安全管理信息传递不畅、传递范围过窄,整改措施落实不利,隐患整改结果未公开等。再如,现场安全教育和交底都是照本宣读,枯燥乏味,调动不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无法引起作业人员的重视,安全教育和交底的效果不够理想。

1.3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未落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业务素质不高

“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并未有效落实,诸如工长只管生产、技术员只管技术,安全问题都是安全员的事儿等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项目出于控制成本的原因,都未按照规范要求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而也有不少项目培训了一些大中专学生作为安全员,但这些年轻安全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专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而大多时间都去做一些技术和质量管理类的工作,在项目上仅仅是挂了一个安全员的名,从未去研究过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再加之项目上其他管理人员又对安全问题不闻不问,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未整改隐患自然越积越多,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事故的发生将成为必然。

2.相关改进措施

某柴油机厂项目采用EPC承包模式,总建筑面积约9.4万m2,由1#~6#楼、S1、S2商业部分及地下车库等共7个单体组成,框剪/框架结构,中标造价约1.78亿元,工期770日历天。

2.1项目管理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俗话说:“效益多与少全靠安全保,安全好与坏关键领导带”。在柴油机厂项目施工中,从项目经理到基层各班组,对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岗位除自己的岗位职责外都赋予了一定的安全职责,并要求每个岗位人员签字确认;项目部日常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要求执行绩效考核,按季度进行安全工作绩效打分评比,奖优罚劣,调动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施工现场,项目专职安全员拥有经济处罚权,对现场安全问题和隐患整改通知单由专职安全员开具,项目现场负责人负责安排整改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得到具体落实;该项目专职安全员享有与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同等的工资待遇,不存在岗位偏见,强调了每个岗位都负有安全生产职责,工地上人人都是安全员,他们与专业安全员互为补充,使得现场安全管理达到“人人说、人人管,全员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2.2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查改分离”、“交验分离”的安全管理模式

柴油机厂项目施工过程中,一直在坚持依靠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推行“查改分离”、“交验分离”的安全管理模式,即在安全检查方面,专职安全员只负责查找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现隐患后拍照上传至现场手机微信管理群并附带违章信息和整改要求,所在标段的工长、栋号长第一时间负责隐患的整改落实,各司其职。通过这种即时通讯工具,现场任何管理人员都能随时随地将发现的违章行为和隐患问题拍照上传,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落实整改,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是“全员抓安全、一岗双责”的重要体现,更是安全管理手段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展现。而在安全交底方面,各分部分项工程由工长、技术负责人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组织对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安装完毕后是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则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验收确认,不同于以往由工长一人既进行交底又进行验收的做法,缺少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利于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要求在现场的正确落实。

图1 “查改分离、交验分离”的安全管理模式

以上这种安全管理模式让专职安全员有更多的精力去查找隐患,避免出现以往安全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整改的尴尬局面。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最终不但提高了隐患的整改力度和效率,也充分肯定了安全员在管理团队中的重要作用,自然增强了专职安全员对自身从事安全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此外,在项目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时,可使用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利用BIM软件制作的视频、沉浸式VR安全体验馆等来对工人进行可视化安全教育和交底,一改以往的填鸭式枯燥的教育交底方式,这样可以使各工种人员在入场作业前,充分了解自己的作业环境及安全操作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从而全面降低安全风险。

图2 利用BIM软件制作的视频进行安全交底

2.3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应注重向专业化发展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项目部乃至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不仅仅是一门管理,更是一门专业技术,要想将“事后整改”提升到“事前控制”,就要提高项目管理者的安全风险预判能力,企业就需要更专业的安全技术人才的注入。所以,建筑企业一方面可以在新招收的建筑专业大学生里选择有潜质的人才从事安全岗位,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以及项目安全管理资深人员的传帮带后,根据其表现和特长再进行专业细分,比如培养出擅长机械管理类、临电管理类、脚手架管理类等更加专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其它岗位的年轻人转岗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更有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安全技术人才,这样培养出的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具备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未来必将成为项目乃至企业安全管理团队的中流砥柱。

3.实施效果

柴油机厂安置房项目目前通过实施“查改分离、交验分离”的安全管理模式后,现场安全管理取得了实效,从领导到员工、从构思到实施、从传统到创新,随着该模式的不断完善,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良好开端。

4.结束语

在我国的基础性建设职业中,建筑工程事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达标,就会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并采取必要性措施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提供保障,保证建筑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廷乾.浅谈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

[2]高玉宝.建设方管理人员的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6(11)

[3]马勋波.论建筑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J].决策探索(中).2017(11)

[4]王现周,田理.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

论文作者:肖正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论文_肖正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