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张雅雯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张雅雯

张雅雯 吉林省长春市103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1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育人。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抓好。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注重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传授中外历史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讲授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要注重强调中华民族的崛起,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来自于56个民族的齐心协力,借此增强学生对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在讲无数前辈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他们对今天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从而更加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掌握扎实的本领,将来报效国家。

二、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感受之中

众所周知,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具体事例,联系事件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事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合理地充分了解和认识历史,对于历史事件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从而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比如,在教师讲授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道理,是人民群众在推动着人类的历史不断发展前进。在讲授伟大的祖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要积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三、注重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学生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唤起强烈的民族振兴意识,从小要有肩负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利用历史文物、图片的欣赏来进行爱国教育。在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来介绍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欣赏环节来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有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欣赏敦煌、云冈、龙门这三大石窟艺术时,老师要介绍雕塑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集政治、人物、中外风俗,宗教信仰与艺术智慧于一身的结晶这些历史知识时候,应该多多宣传我国古代文明的先进性,让学生对祖国的过去有所了解和自豪感,促进爱国情绪。另外,如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等,感受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抗击楼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崇高的民族气节,都能深深地感染学生。

五、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虽然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学生自发的独立形成的对历史人物的道德情感,往往因受其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及教科书表达形式的局限,其情感体验也可能是片面或肤浅的。因此,就要求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我们每个学生所应有的。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初中生,往往会觉得发明、创新这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只属于科学家的责任,殊不知创新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对此,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一些创新人物的经历,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都可以创新。比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时,让学生了解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的瓦特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通过资料展示,发觉他们都只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对我们常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经常会产生疑问,勤于思考,会去探究,去实践,并坚持不懈,从而取得创新的成果,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七、通过历史伟人和事件教育,培养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今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形势下,该不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许多青少年思想深处还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汉代文帝、景帝作为一国之君,能亲自下田耕作,能以身作则提倡节俭,穿布衣,食粗饭,使汉民风大变,以此扭转了汉初经济萧条、一片荒凉的局势,使汉朝迅速达到了民富国强的振兴;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朴素的奋斗,终于让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在历史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图虚荣、不浮躁,不见异思迁,忠贞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将理想付诸实践。

八、注重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增强趣味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趣味性,教育的方法要丰富多彩。比如,通过故事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报告会等不同形式,或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名人的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喜闻乐见的、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使他们愉快地接受。通过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达到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标。

论文作者:张雅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张雅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