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如此轻松快乐论文_黄宝盈

游戏,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如此轻松快乐论文_黄宝盈

——从《画方圆》课例中看游戏类随笔化作文教学

黄宝盈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以下咽的硬骨头,一提起写作,学生就会感到发怵,老师面对学生作文的词不达意、言之无物也感到相当痛苦,作文成了学生硬着头皮凑字数的另类作业,作文教学也成了制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一根软肋。要让学生乐于写作,必须寻找到一个能调动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支点,而这个支点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变得轻松快乐。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所得,笔者发现,只有经历过的,学生在写起来才会真实可感。在众多的习作题材中,游戏类的习作特别受学生欢迎,本文笔者将从游戏作文的课例入手,谈谈如何开展随笔化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游戏 作文 兴趣

正文:

张爱玲曾经说过:“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是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说话并不难,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并不难,唯一难的就是如何选取一个让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们都能说得上话发表得上意见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主题”。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爱玩,但如果能在玩中感悟生活的真谛,这种玩就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学习了。前几天,听了我校翟红艳老师在六(2)班执教的一节游戏类随笔化作文教学课《画方圆》,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几点粗略的思考,值得借鉴。

一、动起来,体验游戏的精彩。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真实的体验而凭空捏造。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我们创作的源泉。翟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完游戏名称和游戏规则后,先请一个同学上黑板画,要求一只手画方一只手画圆,两手同时开始画。画之前先问一问这第一位挑战者是抱着什么心态上来画的,学生自然觉得画方圆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当宣布第一个上台展示的同学画方圆失败后,老师让他自己评价一下画得如何,画得失败的原因何在,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和分析原因。下面的同学激动起来了,都想一展身手,认为自己肯定能做得比前一位好,个个跃跃欲试,于是老师选择了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挑战画方圆,画之前先问问他们是否有信心画好,能画好的秘诀是什么。两位学生争相传授自己的“宝典”,看着他们信心满满的样子,老师叫他们开始动笔画。可结果依然宣布失败,黑板上的两组图形方的不方,圆的不圆。老师又请他们点评自己的“杰作”,失败原因何在。好胜是孩子的天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得比别人好,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在身己的随笔本上根据游戏的规则画一遍,画完后再问“觉得对自己作品满意的可以举手”,学生面面相觑,偌大的教室没有举起一只手来。

老师设计的这个体验活动可谓是独具匠心,先请一个同学体验,再请两个同学体验,最后把体验的面推广到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体验这个游戏,只有真实地体验过游戏,才能感受其中的精彩。即使游戏失败,也是一种真实的精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说出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游戏时我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尽兴,每个人都有动手尝试的机会,但玩过之后的“说”也尤为重要。说,是语文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说,是写作前期的热身运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说的点一定要细,不能过于宽泛。如老师在让学生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抱着什么心态上来画方圆的?”“你对画好方圆有什么诀窍吗?”“你能自我点评一下自己画的方圆画得怎么样吗?为什么会失败呢,原因何在?”这些问题所问的点都很细,学生回答起来都没有障碍,却都是学生内心瞬间的真实的感受。老师注意到这个细节,没有忽略,而是引导他们及时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平时传授作文技巧中的“心理描写”,这种写作技巧的训练在老师的课堂指引中不露痕迹地得到了渗透。

三、学观察,发现真实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有如下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我们在改到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来写去都大同小异,写不出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了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翟老师在让学生上讲台画方圆的时候,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表情,画完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老师的要求清晰明了,有了老师的指引,下面的同学就有重点地观察台上同学的各项表现。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感情的表达自然也有别于他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各具特色,各具神韵。

四、静思考,感受生活的真谛。

感悟游戏中蕴含的道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个有益的游戏能让人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游戏是孩子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而且极其高效的。在热热闹闹地亲身体验过游戏后,也是时候该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个游戏能给予我们什么启发。孩子们都是极其聪明的,都能从游戏中懂得了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这就是这次作文的主题。

拟出传神的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眼睛”明亮了,整篇文章也就精神爽朗了。自拟题目是一件很考学生智慧的事,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语文功底。老师可先问问学生对这篇文章该拟个什么题目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根据学生所拟的题目再点评学生这个题目是从游戏本身、游戏过程、游戏感悟或其他方面进行拟题目的。学生都起了不少有深意的题目,如《游戏中的秘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游戏中想到的……》、《一心两用难成事》等等,从课堂上学生反馈情况来看,自拟题目比固定的题目似乎更加出彩,所以千万别小看我们的学生。

五、敢于写,记录永恒的收获。

一节课40分钟,写作课要求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前面所有的环节加起来用时不超过20分钟,因此,前期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确保为“写”服务。如何能让20分钟的“写”能够写出彩呢?如果面面俱到,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篇流水账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味如白开水,毫无深度可言,这就是所谓的“贪多嚼不烂”。 写文章要先立意,意高则文胜。随笔化作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挖掘出深层的意蕴。一沙一世界,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都可以折射生活的面貌。作文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场面入手,切忌“假、大、空”,因此翟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取舍,选取一个小的切入点去写: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可以抓住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学生有亲身体验,内心瞬间的真实想法得到及时的表达,老师一路循循善诱,学生情动而辞发,用笔头来宣泄就成为了一种需要。孩子们在老师的一声“心动不如行动,赶快用自己的神笔把你想说的写出来吧”中沙沙地写了起来,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孩子,笔尖都流露出智慧的光茫。那一幕,真的很美。

随笔化作文教学就胜在一个“随”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不需要老师的指导。随笔化作文训练也需要有主题,教师可尽量发挥“随”字的优势,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入手,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从而顺理成章地用文字把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既然学生喜欢玩游戏,我们不妨多动脑筋,以《画方圆》一课的课例为起点,研究“游戏作文”的教学专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黄宝盈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游戏,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如此轻松快乐论文_黄宝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