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藤败酱汤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论文_卫舰萍

(荥经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200)

【摘要】目的:红藤败酱汤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红藤败酱汤治疗的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同期接收并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另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红藤败酱汤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关键词】红藤败酱汤;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29-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且多发疾病,该病迁延难愈,且极易反复发作,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上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多采用的是西药,但其远期效果不太理想。本文主要研究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其价值,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红藤败酱汤治疗的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本组患者年龄为24~39岁,平均(28±1.29)岁;病程为7个月~4年,平均(2±0.32)年。采用同期接收并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另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年龄为23~38岁,平均(29±2.98)岁;病程为8个月~5年,平均(3±0.38)年。两组年龄、病程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参照《妇产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研究均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无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于月经结束后的第3~7日起口服左氧氟沙星片,一次0.2g,一日两次;口服甲硝唑片0.4g,一日两次;于每日晚阴道塞用妇炎灵栓,一次一粒,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期停药。

研究组采用红藤败酱汤治疗,具体药方为:败酱草30g,红藤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连翘30g,紫花地丁20g,丹参20g,野菊花20g,茯苓15g,乌药10g为基础方;对于合并包块炎症者,加红花6g、皂角刺20g、冬瓜仁20g;对于合并胸闷气急者,加炒柴胡12g、瓜蒌仁20g、薤白15g、党参30g;对于经量过多者,加茜草12g、海螵蛸20g;对于白带异常者,加炒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20g;对于有小腹坠胀感者,加菟丝子15g、续断20g、黄芪30g、党参30g;对于有肝肾两亏者,加墨旱莲15g、杜仲15g、山茱萸20g;对于瘀热重者,加连翘20g、丹皮20g;以上药方均用水煎分早、中、晚三次口服,2日1剂,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期停药。

1.4 效果评定

参照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进行评定,同时,根据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B超检查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其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或积液基本消退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明显减少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为无效;总有效例数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1]。

1.5 数据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x-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

两组中医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治疗后15例为显效、13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12例为显效、11例为有效、7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未得到及时治疗所引发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小腹及腰骶部坠胀、疼痛不适,常常在劳累、月经前后加重,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反复不愈,该病极易引发其他炎症而至输卵管堵塞、异位妊娠,甚至导致患者的不育,给其身心健康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但其远期效果不太理想。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范畴,多因盆腔脏器感受湿热之邪,湿热淤阻、气血相搏、气滞血瘀所致;因此,其治疗应以健脾疏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为主[2]。本次所选用的红藤败酱汤中,败酱草、红藤、蒲公英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丹参、红花能够活血消肿、通经活络,茯苓可健脾益肾,柴胡止痛、疏肝理气;诸药合用能够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红藤具有广谱抗菌的效果,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而败酱草则能够提升网状细胞及白细胞吞噬功能,进而提升机体免疫力。本次研究中,采用红藤败酱汤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韦秀华等[3]研究结果相符;提示,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利于起到镇痛、抗炎的功效,进而缓解盆腔组织粘连。

综上所述,红藤败酱汤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艳珠,王颖,邓斌荣,等.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29-131.

[2]韦翠.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9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00-102.

[3]韦秀华.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104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7):621-622.

论文作者:卫舰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分析红藤败酱汤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论文_卫舰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