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论文_马列

论述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论文_马列

江苏华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砌体结构的房屋出现各种型式的裂缝很常见,不但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甚至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本文分析了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预防措施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中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且多发生在门窗洞口上下。裂缝一般呈倾斜状,因砌体内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较少出现在横墙上,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小;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裂缝比较集中。

2、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 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在阳光照射下屋面板温度可高达 60~70℃,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温差大,加上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

3、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灰砂砖等的砌体,一般使用南方地区蒸压灰砂砖,因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体积极不稳定。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

二、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处理与加固措施

1、砌体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对于裂缝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作好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松软土、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处理,避免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在抗震区适当设置基础梁,合理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砌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构件浇筑后,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包或油布,以加强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合理组织施工,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在下料、搅拌、浇注、振捣等环节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改善水泥性能,合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kg/m3以下,水灰比在0.6以下,选用良好的粗、细骨料和合适的坍落度。

2、裂缝较细数量较少时

当裂缝较细,裂缝数量较少,但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法。对灌浆加固的强度,必要时可做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验体柱。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浆,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作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以往的试验表明,灌浆加固后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强度。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用。销键直径25mm,间距250~300mm,深度可以比墙厚小20~25 mm。做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灌浆方法同上。

3、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

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锯加固。楔子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

4、裂缝较多时

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 Φ6@ 100~300(双向)或Φ4@ 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楔子或螺栓间距500mm左右,应梅花型布置。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润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5、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裂缝时

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直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命名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如采用钢筋拉杆,宜通长拉结并沿墙两边设置。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法兰螺丝,以便拧紧拉杆,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可以增设外圈梁,以增强加固效果。钢筋的直径可采用如下:当一开间加一道拉杆时为2Φ16(房屋进深5~7 m),2Φ18(房屋进深8~10 m),2Φ20(房屋进深11~14 m)。

6、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

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180 mm,配筋采用4Φ10~14,钢筋Φ6@200~250,每隔1.5~2.5m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对砌体过梁的裂缝,可采取增设钢筋2Φ16,填补高强度砂浆,或增加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方法。

7、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

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 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相关的规定,控制缝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非地震地区,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外露。若不设圈梁,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内,配置适当转角钢筋。

8、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开裂

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如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3m或4m时,须在墙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或设置伸缩缝。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不足28d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制品,如果以90d 的干燥收缩值为基准,28d只完成收缩的 80%左右。而且这类砌块,28d前含水率大,物理化学变形不稳定,干燥收缩值大,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出厂含水率有时高达60%以上。正确掌握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分别控制为5%~8%和15%、20%内。

9、地基沉降引起的开裂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合理设置沉降缝。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纵横墙、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等;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改变基础地面尺寸,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

参考文献:

[1]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苑振芳等.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J].建筑结构,2000

论文作者:马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论述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论文_马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