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数学复习中试题的教学_数学论文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审题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数学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每年的高考中,我们的考生总是会发生各式各样、出乎意料、不该发生的错误;总是会对一些形式新颖的问题束手无策;总是会在解题中忘记分类讨论,忽视隐含条件,答而不全.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也不仅是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是与缺乏“审题”的能力有关.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然而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忽视了“识题”、“认题”、“审题”的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解题中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尤其在第二轮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更应重视审题教学,教会学生“三审”、“三挖”和“三思”.

所谓“三审”是:一审文字表述,读懂命题含意;二审关键词句,理清所给条件;三审纵横联系,揭示解题途径.

所谓“三挖”是:一挖参数所含的制约条件;二挖问题表述中的隐含条件;三挖问题叙述中暗示的解题突破口.

所谓“三思”是:一思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范畴;二思题目所要考查的思想方法;三思题目解答的规范性标准和要求.

在审题过程中,只有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做到“三审”“三挖”和“三思”,才能有效地减少常规性错误,确保在高考中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怎样渗透审题教学呢?下面列举案例,意在抛砖引玉.

案例一:深思辨误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有许多问题表述新颖灵活,问题的解决不需烦琐计算或推理,直接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需学生在审题中辨误深思,理解到位就可以在审题中解决问题.

(1)若f(x)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若f(x)在[-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在教学时,我有意将三个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形成题组,让学生在审题中进行辨思,调整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三个问题,从题目的文字关系看,题意非常清楚,解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审题中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隐含条件.

第二问:什么叫做f(x)的值域为R,对于这一问,我做过多次试验,学生都会发生同样的错误.他们觉得第二问与第一问没有什么差别,这就要我们在审题教学中让学生辨思之处,实际上使值域为R,就意味着这个真数能取到所有正实数,真数何时能取到所有正数?学生往往会错解:

上述解答又错了.为什么!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题,寻找错因,挖掘隐含条件,不难发现字母系数a ∈ R,所以第一问和第二问必须对a是否等于零进行讨论.对于第三问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单调区间必须是定义域的子集”.

案例二:迁移转化

很多高考命题,从表面上看可以归结到某一知识点上,但具体解决又很难和这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整个解题过程基本没有什么特殊技巧,却处处考查学生的迁移转化能力.因此,在审题教学中,让学生从审题中展开联想,学会转化与化归,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综观试题的形式,在审题教学中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函数f(x)至少有一个零点可以作如何转化?

(2)底数的区别a与如何得以统一?

(3)在命题的表述中,应挖掘哪些隐含条件?

让学生展开联想,探索解题突破口,开辟解题途径,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下两种转化方法.

案例三:去伪存真

高考命题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以图形为命题背景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类试题,此类试题或貌似平淡而意境深远,或选材平实而构思精巧,或追求公平而不乏新意.

例3 某地一年的气温Q(t)(单位:℃)与时间t(月份)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该年的平均气温为10℃,令G(t)表示时间段[0,t]的平均气温,G(t)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下列图象表示,则正确的应该是( )

本题选材来源于生活,表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背景公平、合理、自然,通过函数图象的方式揭示两种“气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此题信息量大、图形不规则,将学生置于陌生的情境之中.因此在审题教学中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处理各类信息,实现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由年平均气温为10℃,易知G(12)=10可排除D;由原图可知前6个月的平均气温应为0,即G(6)=0排除C;对照A,B选项可知,在大于6时,Q(t)>10.的某一段气温应超过10℃,因此排除B,故应选择A项.

案例四:洞察本质

例4 如图3所示,一质点P(x,y)在xOy平面上沿曲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其在x轴上的投影点Q(x,0)的运动速度V=V(t)的图象大致为( )

本题的图形极不规则,切入点隐蔽含蓄,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的能力,寻找运动曲线与运动速度的内在联系,洞察问题的本质属性,寻找解题突破口,本题的解决涉及数学知识较少,几乎无须计算,从而更突出了审题能力的重要.

由图可知,当质点P(x,y)在两个封闭曲线上运动时,投影点Q(x,0)的速度先由正到0、到负数,再到0,到正,故A错误;质点P(x,y)在终点的速度是由大到小接近0,故D错误;质点P(x,y)在开始时沿直线运动,故投影点Q(x,0)的速度为常数,因此C是错误的,故选B.

案例五:挖掘内涵

近几年,浙江高考数学命题从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的高度设计试题,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内涵.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应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在审题教学中应提醒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命题的内涵,寻求解题途径.

这种解题方法自然而漂亮,比标准答案要好得多!

新课程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浙江高考数学卷,较多试题的选材和设计都是平凡中显新奇,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批立意高、思路阔、情境公平、数学语言化程度高的创新试题,这些试题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要求很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因此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标签:;  ;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中试题的教学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