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_青少年教育论文

推进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_青少年教育论文

深入推进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首都文明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0年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首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修订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大力弘扬举办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以“社区小楼门长”、“环保小卫士”、“文明小宣传员”、“文明小引导员”、“爱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小使者”的示范作用,动员百万中小学生参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以塑造北京青年“首都意识、人文品格、时代精神、世界眼光”和培养“四好少年”为目标,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和少年行动计划。继续组织首都少先队员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站少年先锋岗等活动。加强少年军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和各类红领巾阵地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重点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掌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状况的考评,试行将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的评价结果作为各学段招生入学的重要参考。

二、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按照“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整合首都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教育系统内部资源,推动千家资源单位免费或优惠服务中小学生实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环境。举办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培养青少年的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打造社会教育工作平台,完善百万中小学生回社区报到并参与社会实践制度。继续建设好、使用好数字德育平台、网上家长学校、母亲课堂、社区儿童德育中心等阵地,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文明示范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新蕊计划——2010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等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开展家庭护卫活动,发挥好54个社区青少年星光自护学校的作用,全面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加强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深化“阳光心语行动”,加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对未成年人心理减压培训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实师资力量,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互联网、手机为重点,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吧、网络、荧屏声频视频、各类出版物、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与以块为主、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管、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实施网吧连锁经营与统一接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由网吧周边街道、乡镇工作人员和“五老”队伍组成的义务网吧监督员的作用,加大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坚决打击黑网吧。继续保持对互联网、手机淫秽色情有害信息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建立全天候24小时网络有害信息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手机低俗之风的整治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互联网站新闻编辑和管理人员职业准入制度;开展网站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对于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严格执行“先备案,后接入”的原则,规范网络传播和接入服务秩序;加快北京市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建设,提高运用技术加强网络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开展网络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网络从业人员积极创建文明网站、文明频道、文明版主;开展网民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各网站引导广大网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明辨是非、分清美丑,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建立万人网络监督社会志愿者队伍,开展网络监督志愿服务行动,加强对网络文明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认真落实把关责任,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的多渠道监督检查,有效遏制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媚俗之风,大力整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大力实施“文化环保工程”,继续完善出版物市场信息监督员职责考核制度,加快出版物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文化环境、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未成年人学习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努力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优秀少儿歌曲、戏剧、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剧(节)目、出版物的创作生产,推出一大批叫得响、传得开、深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推进出版物精品战略,认真做好未成年人读物的出版组织策划,加大对优秀未成年人出版物的扶持力度。利用北京图书节和各类书市,开展“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活动。围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在全市深入广泛开展新童谣征集推广、绘画比赛等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加强青少年频率频道品牌化建设,继续办好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卡酷动漫嘉年华”等活动,努力将卡酷动画卫视打造成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动画卫视品牌。依托社区活动场所、图书馆和学校网络教室,加强公益性上网服务场所建设,鼓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充分发挥全市1900多所益民书屋的作用,为农村中小学生、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等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大力支持优秀影视广播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展映展播展演,深入开展民族艺术、优秀影片、芭蕾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举办青少年公益电影节、网上大讲堂等。加强青少年专业网站和频道建设,指导千龙网开设青少年频道或子站,推动北京青檬网络电台升级改造。办好青少年网络冬(夏)令营。

五、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创建更加公平、均衡、和谐的育人环境。切实维护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进一步提升公办学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能力。加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建立完善北京与来京务工人员原籍省市的沟通协调机制,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向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中小学生,开展“阳光下成长”文化艺术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深化特殊群体帮扶工作,定期开展排查摸底,针对单亲家庭子女、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社会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机构收容少年、不良行为少年、重度残疾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与生活困难,整合各方面社会公益资源,传递社会关爱与温暖,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广泛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联手共建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农村未成年人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加强对流浪乞讨儿童的生活救助和心理辅助,妥善安排他们的就学和归宿。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维权岗”、“星光未成年人法制与安全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加大对不良行为学生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力度。

标签:;  ;  

推进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