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学习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_政治论文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学习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_政治论文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南——学习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新时期论文,论述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光辉旗帜,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南。邓小平结合新的实践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政治工作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和根本指针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宣传思想战线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根本方针,用以指导自己的全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遵循和坚持这一理论,是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多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页,以下引文出自此书者,只注卷数、页数)邓小平重申和发展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高度地概括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第2卷第278页)正是在邓小平重申和发展了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才得以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拨乱反正,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改革、前进,作出新的成绩。

二、明确规定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提醒全党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

邓小平强调必须加强思想战线的工作,并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他指出:“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各级党委,首先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思想战线的形势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改进这条战线的工作。”(第3卷第48页)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又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第3卷第144、145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极其艰巨复杂的伟大事业,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必须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胜利完成各项任务。邓小平指出:“现在群众中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很多,党内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也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第2卷第342页)邓小平还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有机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措施,从更高、更深的领域科学地阐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第2卷第365页)在新历史时期,他常常从是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总结“四化”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者视为人类灵魂的工作师,认为在当前这个历史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

三、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党的总路线、总目标服务,为党的工作重心服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第2卷第276页)他反复地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他说:“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中国现实的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第3卷第163页)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保证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和实现,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毛泽东一贯的正确主张。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指导方针同时,把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同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出邓小平高度的党性原则、务实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确立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的指导方针,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方针的重大转变,是对多年来“左”的错误的拨乱反正,是对过去存在的那种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经济工作,甚至冲击经济工作,搞“两张皮”现象的根本纠正,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特别是“生命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了工作方针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地进行科学阐述,要求全党矢志不移地坚持贯彻这一重要方针,表明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概括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邓小平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物质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第3卷第28页)我们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既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抓好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一系列论述,创造性地应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原理。既反复强调物质文明、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中心、是重点、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又强调,搞四化建设必须有两手,这两只手都要硬,只有一手不行,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行。他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第3卷第154页)精神文明建设不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就要受破坏。邓小平的精辟论述,既肯定了物质的第一性,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精神对物质,政治对经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的、强大的能动作用。从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从理论上作了肯定。“两手抓”的方针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体现了愈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全面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提出了“四有”标准和一系列教育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培育新人的方向和目标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忽略。”(第3卷第110页)作为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首要的问题是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教育内容,也就是要培养教育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标准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体干部、全体人民,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四有”标准的人才,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重要的任务。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邓小平多年来反复强调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第2卷第164页)

2、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第3卷第370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第3卷第113页)

3、要加强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邓小平反复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又特别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第3卷第209页)

4、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邓小平反复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压、不怕威胁,百折不挠地振兴我们伟大的民族。他要求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第3卷第3页)

5、要发扬五种革命精神。邓小平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第2卷第367、368页)

6、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邓小平强调,国家越发展,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第3卷第306页)

7、要加强法制教育,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法制观念。邓小平指出:“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主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第3卷第163页)

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确立了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正确方针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第3卷第375页)这就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深刻结论。为什么要警惕右,因为右曾多次构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危害。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社会上和党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右的东西足以葬送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决警惕右,反对右。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坚定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对坚持错误拒绝改正的党员,要执行党纪,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允许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第3卷第145页)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打破“两个凡是”,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解除人们的精神枷锁,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得以恢复正常,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得到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中还反复强调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区分层次,因人施教,联系实际,从容讨论,据实讲解,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等原则和方法。所有这些都继承、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和理论,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标签:;  ;  ;  ;  ;  ;  ;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学习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