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及其对策研究_科技论文

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及其对策研究_科技论文

我国高科技人才外流及其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外流论文,高科技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69:C316

近几年来,国内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由于受国内条件的限制和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的吸引而走出国门,从而削弱我国高科技研究力量,影响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该如何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分析,以引起各方面的共同的探讨。

1 美、日两国的人才策略

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对科技人才需求的剧增,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科技人才的争夺,因为高科技产品竞争最终决定于管理水平和科技竞争,而科技和管理的竞争实质上又是人才的较量。通过对美国和日本吸引人才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1 美国吸引和争夺人才的基本战略

①自行培养,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加速对本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大力发展职业大学。②国外引进,通过移民大量网罗各国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这是美国的法宝。据统计,自美国独立以来,全世界已有5500万人口移居美国。美国《商业周刊》披露,仅80年代就有150 万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加入美国各个领域。③优化智力劳动环境,稳定本国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客观两方的因素,其中智力劳动环境是重要的客观条件。美国利用其科技水平高、体制成熟、信息服务设施齐全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极大影响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选择。④调整政策,加紧国际间的人才争夺。1965年,美国首先修改了移民法,为高科技人才移居美国提供途径。

1.2 日本吸引和争夺人才的基本战略

①“科学旅游”。这是对日本短期雇用外籍科技人才到日本工作的雅称。《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报道,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实验室已经接待数千名西方科学家作短期停留。这些科学家有的年轻有为,有的卓有成就,他们都会给日本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②合作研究。日本同世界许多国家都订有合作研究的协定。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来广泛持久地吸引国际人才的聪明才智及其成果。③国外建所。在国外建立研究机构,招聘当地杰出人才。避免将国外人才迁居到日本时所造成的许多困难,这对人口众多,国土狭小的日本的确是一项基本国策。④异国用人。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伦敦商业区,日本公司所选用的人才全部是政府要员和一流企业的董事。⑤扩招留学生。70~80年代日本每年招收留学生为1万人左右,在21世纪将每年接纳10 万多名留学生。因为各国派出的留学生都是各国的尖子,他们的思想活跃、研究能力强。他们为日本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2 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人才外流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人才外流的出现要滞后得多。所以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度等)在遏制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回归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成为我国的前车之鉴。同时美、日吸引人才、科技兴国的策略更值得我们学习。

2.1 加速经济改革,提高综合国力, 改善科技人员生活的软硬件环境

实践证明,吸引人才回归和遏制人才外流的根本在于本国软硬环境的改善和提高。韩国60年代采取高薪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回归但效果不佳,到了8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软硬设施的改善,即使是比60年代还要低的薪水,也吸引了大批留学生主动回归。印度政府80年代花大量的投资扩建高科技领域的实验室和科技密集区,向工业提供补助金,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参加工作。根据印度教育部统计,1977年印度全国理工学院中约有40%的人员外流,到1987年这个数字为10%。这些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地留学人员的回归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调查这些归国人员时发现他们都是看中了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国内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技术。筑巢引凤,为回归的留学人员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应该加大对科教的投入,并积极建设相关的科学园区,相关的科研设施,为科技人员研究、创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2 在指导思想上实行真正意义的来去自由, 对留学人员不限制、不惩罚

印度的一些研究说明,不允许任何人才为改进事业前程移居国外,只会对制止人才流失起反作用。所以我国在制定政策与法令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应让留学人员从精神上和心理上乐于回国服务。因此我们除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外,要让他们感到即使回来后也随时能再出国。他们什么时候回国和离开都可以。在这里应当指出,留学人员回国后再出国是正常的事情,留学人员必须经常保持与国外的交流才能保持其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科学水平同步。

2.3 把吸引人才回归的计划纳入人才总体规划来考虑

在研究人才流失的问题时,不能总是首先考虑那些在国外的人才而忘记那些长期生活在国内并利用现有的设备确实做出了优异成绩的科学家,应当把遏制人才继续外流,减少人才外流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吸引人才回归的计划与国家人才总体规划统一起来。建议由国家设立一个人才管理中心。其职能是:对国内外人才包括科学家、科技专家、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与使用;开展对这些人才使用状况的研究,检查各种方案。根据评估为科技人员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其工作。同时欢迎海外留学人员以各种不同形式共同开发研究以提高我国研究水平,加快科技进步。具体方案:①建立高科技人才数据库管理,实现高科技人才网络动态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使主管部门对高科技人才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人才及其研究成果的信息的交流,有利于高科技研究的开发和深入。②规范高科技研究人才的流动,使之合法、有序、有利于高科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走法制化管理模式。③制定高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考核、晋升、流动作好规划和计划,并切实付诸实施。

2.4 实现科研课题契约化、法制化、大力保护知识产权

①计划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四者之间要订立合同,严格按合同行事。合同的内容必须包括人员流动的条款、违约责任的条款、知识产权的条款等。②强化对高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剽窃高科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侵犯高科技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的行为。③高科技研究成果转让、推广、应用获得经济效益后,可以以提成、入股等方式奖励科技人员。④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2.5 逐步扩大高科技研究领域的对外开放

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科学研究的国际性。扩大高科技研究领域的对外开放,可以吸引国外资金、人才、成果,利用国外先进研究设备等条件为我所用。我们也可借鉴美、日的先进经验,在国外投资设厂,设立研究机构,招揽科技人才。也可以以不泄密为原则,有选择地开放部分高科技研究项目。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参与研究,也可以与外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研究,也可以派遣科研人员到国外从事一段时间的专题研究。

2.6 实现企业与科研机构“强强联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底子薄,科研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为稳定现有的科研力量和开发新成果,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科技水平,可以实行“强强联合”,企业提供资金,科研单位提供科技,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武汉长飞公司和武汉邮电科学院的联合为例:长飞公司受到武汉邮电科学院足够的人力资源的支持。武汉邮电科学院拥有1500位研究与开发人员,攻克100多项科技难题,已积累了17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使长飞公司光纤通信科技的创新、研究工作跟踪了国际水平,而且在消化吸收与创新国际先进科技与工艺形成产业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斐然,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形成了较大的光纤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光纤4.8万km, 将中国光纤生产总量提高1倍,从而改变了中国光纤依靠进口的局面。 ②中国的光纤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合资生产的光纤有20%外销;③PCVD工艺作为迄今世界上生产光纤最先进的工艺之一,已于1990年为长飞公司通过自主研究开发所掌握。

3 结束语

我们要看到人才流失是一种世界性社会现象,只要打开国门,人才外流就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人才流失问题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希望我国各有关部门充分重视,采了有效对策,遏制人才外流,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收稿日期:2000-05-24

标签:;  ;  ;  ;  

我国高科技人才流失及其对策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