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刘颖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00)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245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所得的数据研究了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子依恋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亲子依恋显著高于男生,且进一步分析得出女生在母子信任、母子沟通和父子信任方面显著多于男生,在母子疏离方面,男生显著多于女生;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亲子依恋水平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预测力。

关键词: 亲子依恋 生活满意度 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者们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生活满意度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部分,是反映内心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质量的指标之一。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因而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应当受到关注。国内外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探讨了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自我控制、人格、自我概念、自尊、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客观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生活事件、家庭收入、家庭环境等。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可以看出,家庭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载体,针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也是影响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亲子依恋作为亲子关系的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对日后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完善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设亲子依恋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在石家庄某大学发放245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9 份,有效回收率为85.3%。其中男生107 人,女生102 人,独生子女86 人,非独生子女123人;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SSS)的均值为4.41±1.905。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以亲子依恋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亲子依恋,性别主效应显著(F=3.986,P<0.05),女生的亲子依恋水平(M=3.76,SD=0.63)显著高于男生(M=3.49,SD=0.71)。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进一步对性别在亲子依恋各维度上进行主效应分析,女生在母子信任、母子沟通和父子信任方面显著多于男生(P <0.01)。在母子疏离方面,男生显著多于女生(P <0.05)。在父子沟通方面,女生多于男生,但不显著。在父子疏离方面,男生多于女生,但不显著。

(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特点。以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作为自变量,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生活满意度,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的主效应显著(F=2.835,P <0.01),高主观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M=4.26,SD=1.03)显著高于低主观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M=3.73,SD=1.07)。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计算大学生亲子依恋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P <0.01)。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亲子依恋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1)大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子依恋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尚秀华等人的研究一致。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女生在母子信任、母子沟通和父子信任方面显著多与男生,在母子疏离方面,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这种差异的产生与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相一致。“性别角色”隶属于性别社会化这一理论范畴,“是指每种性别在所属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所规定及希望的特定的行为模式”。在中国的文化里,人们认为男生应该有责任,要独立坚强,这样的文化和教育使得男生变得独立,情感不外露,与父母的沟通会相对较少,这种性别特征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更加突出,男生希望所有的事情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对于女生的期待则是表现更多的“女性气质”,包括比较感性、温柔、会照顾人,成就期望要比对男生的低,并且性别特征也赋予了她们更多的与父母亲密行为的认同,所以女生产生了更多的对父母的信任感,与父母沟通较好,疏离感也比较低。不同的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导致亲子依恋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保罗与米丽安失败,是因为他们之间只有精神的交流而没有肉体的宣泄,而他与克拉拉之间的恋爱无果,恰恰是因为他们之间只有肉体的激情而没有精神的融合。两场恋爱的失败,表明劳伦斯对纯粹精神的恋爱和纯粹肉体的恋爱都持否定的态度。在劳伦斯看来,精神与肉体割裂的爱情,违背了人类对精神的追求和对肉欲渴望的自然本性,必然是畸形的,也是易逝的。只有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之间的完美结合,才会有鲜活的、持久的完美爱情。

“由于格斗笼在健身房的角落,环境光线不是很充足,所以我在格斗笼里放了两台Rotolight Neo2的摄影灯来补光。此外,我还需要较快的快门速度来定格动作的瞬间,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调大光圈、调高ISO值。好在这台A7 III相机,在高感光度的情况下仍然能有很好的画面质量。”

(4)大学生亲子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控制大学生性别、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后,以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亲子依恋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到β=0.293(P <0.001),亲子依恋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 生活满意度=0.478X 亲子依恋+2.112,说明大学生亲子依恋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联合解释8.6%的变异。

四、讨论

由表1可知,大学生的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信任、父子沟通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P <0.01),母子疏离、父子疏离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

(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低主观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高主观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大学生,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所以生活满意度较低。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大学生,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有条件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生活满意度较高。

(3)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子依恋水平高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也高,且与父母之间相互信任、沟通的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越好,与父母之间越疏离,生活满意度越低。这可能是由于高亲子依恋水平的家庭情感联系紧密,与父母相互信任,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父母能给意见,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而低亲子依恋水平的家庭情感联系较少,与父母之间彼此不信任,平时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自己解决,但是由于经验和能力不足,往往解决不好,因此生活满意度较低。

镍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用途,主要与镍本身特有的物理性、力学性、化学性有关。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耐用性等优点,这些性能在一些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恰好得以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代文文.亲子依恋、人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2]侯芬,伍新春,邹盛奇,刘畅,黄彬彬.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4):417-425.

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08-0138-02

作者简介: 刘颖,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  

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