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探讨论文_殷丽红

湖南省双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湖南永州 425200

【摘 要】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运用ELISA法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梅毒血清试验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甲苯胺红不加热法(TRUST)和ELISA法检测,并且根据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诊断结果,对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150例受检者中,45例确诊,检出率为30.0%;与TRUST法相比,ELISA法的检测敏感性和阳性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ELISA法运用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梅毒;TRUST试验;梅毒抗体检测;ELISA法

梅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发病与感染梅毒螺旋体有关,其主要传播方式为胎盘垂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行为传播,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侵犯全身脏器与组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当前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时,通常以梅毒血清学检测为主,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RUST以及TPPA等,但是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ELISA法运用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行梅毒血清试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48岁,平均(33.6±12.4)岁,其中65例为女性、85例为男性。入选标准:①患者依从性较好;②无相关禁忌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③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运用抗凝管采集10ml肘静脉血,以3000r/min转速进行10min离心处理后,对血清进行分离,并且保存于-40°C条件下待测。

1.2.2仪器

选择科华ST-360酶标仪、科恒37°C恒温水浴箱、微量移液器以及科华ST-36W洗板机等仪器设备。

1.2.2TRUST检测法

选择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TREST试剂盒,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即在卡片圈中均匀涂布血清,将抗原液摇匀后,将1滴抗原液加入试剂盒提供的针头上,然后在脱色摇床中放置卡片,以每分钟100r转速进行8min振荡后,在亮光下进行观察。

1.2.3ELISA法

选择英科新创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具体操作如下:在样板条孔中分别加入50μl待测样本,分别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对照组,在恒温箱中以37°C条件进行60min培养后,将50μl酶标记物分别加入阴性和阳性对照孔,均匀混合后,在37°C恒温箱中进行30min培养,洗板后将50μl底物缓冲液加入样板孔中,均匀混合后,在37°C恒温箱中进行30min培养,然后将50μl终止液加入样板孔中,待均匀混合后,运用酶标仪进行读数。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其中样品OD值S/C.O<1为阴性,而≥1则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运用X2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本组的150例受检者中,45例确诊,检出率为30.0%。同时,相比较TRUST法而言,ELISA法的检测阳性率和敏感性均较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具有传播途径广、感染性强的特点,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有研究发现,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并且二期和隐性梅毒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所以输血前或术前及时检测梅毒螺旋体对降低梅毒感染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临床上在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进行诊断时,TRUST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检出结果快、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其敏感性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原体,容易延误治疗时机,从而降低医疗质量[3]。而ELISA法是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双抗原夹心法为基础,通过重组TP特异性抗原,具有较高的纯度,并且其检测对象为梅毒IgM和IgG混合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一次能够综合检测多份样本,根据酶标仪读数来判断结果,具有试剂廉价、操作简单的优点[4]。同时,ELISA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客观性,在计算机中输入原始数据,能够延长保存时间,在ELISA法中,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对免疫反应进行判断,并且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与颜色反应的深浅呈正比关系[5]。

综上所述,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运用ELISA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优点,还能提高检出率,对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福刚,于翠华.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101+163.

[2]钟鸣,姚倩瑜,刘惠,叶泳,韦似思.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04):686-687.

[3]何克钢.224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及敏感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13(04):787-788.

[4]丁丽,孙志宏.ELISA法和TRUST法联合使用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86-88.

[5]喻甫国.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与TRUST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98-1799.

论文作者:殷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探讨论文_殷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