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论文_郭均凯,赵念

浅析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论文_郭均凯,赵念

武汉市中心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的检测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而关于建筑结构检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更引人关注。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延伸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结构检测原因;调查内容;方法;鉴定安全问题

引言

目前,检测工程质量的方法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些方法存在的目的无非就是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而随着建筑难度的增大和建筑类型的增多,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些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也从侧面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总体发展。我国结构检测行业始于六十年前,虽然开始时比较不完善,但是经过这段时期的发展,我国检测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而且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不再是仅针对修复旧民居而存在的技术,一些较高质量和规格的建筑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质量提升,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我国建筑的质量、提高使用年限,从而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节约一定的能源,促进社会发展。

1.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

任何建筑都应该符合人们对其质量和使用年限要求,如果人们怀疑一些建筑不能达到我们对它们的要求,我们就要使用一些检测方法来确定这些建筑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而找出这些我们想要结果的途径便是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为使我们知道建筑物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建筑物现存问题的可行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建筑的合格率和安全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一般来说,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和加固的情况有:

1.1设计流程存在问题

在建筑物的设计流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预估的问题,比如没有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做准确把握,以至于施工流程出现严重偏差,从而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1.2施工质量低劣

比如混凝土的质量和要求不符,出现一些质量低劣的表现,出现蜂窝、孔洞等现象;空心砖灌注流程出现问题,产生通缝现象;建筑中的钢结构焊接不牢固,容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

1.3使用或改造不当

未经周密考察就进行建筑加层施工,造成建筑物大部分处于不合格状态;随意改变建筑物用途,不断加大荷载;随意改造承重墙或者进行一些随意的建设。

2.建筑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

(1)建筑位移情况。

(2)建筑整体裂缝产生情况。

(3)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材料的质量不足等情况,如蜂窝、露筋等

(4)建筑强度和整体质量

(5)建筑实际情况与设计初始的要求是否相符合。

(6)建筑周边是否还有其他地区在进行建筑,情况如何。

(7)当地地质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调查该建筑物是否曾经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有过施工历史,是否受天气状况影响。

(8)人为因素的影响。

(9)建筑建筑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负荷情况。

3.建筑结构检测常用检测方法

结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和不同使用年限的建筑要使用不同的结构检测方法,如力学结构检测、建筑物构造检测、建筑部件质量和尺寸检测、建筑结构符合情况检测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可以将建筑物结构检测分为以下几种:混凝土结构检测(包括混凝土负荷实验、混凝土强度测试、超声波回弹综合法取芯法和拉拨法等)、混凝土砌体结构检测(其中包括:轴压法扁顶法、结构总体检测法、射打法等)、钢结构检测(结构总体负荷情况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射线和涡流检测、磁粉检测,我们通常提到的力检验就是对建筑构建的承载能力做整体预估);破坏性检测则是为了检测建筑抗灾能力。

检验混凝土强度的途径多为钻芯法和回弹法,其中钻芯法是在要检测的样本表面钻取一部分样品,直接拿去专门机构检测,这样得出的结果绝对真实有效,而且效率也比较高,但是会对建筑结构表面造成破坏,不能大规模开展,否则会不可避免造成整个建筑的巨大损失。而不会造成建筑损坏的回弹法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建筑内部总体情况进行检测,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准确度不高,也不能大规模的投入使用,否则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拔出法则介于钻芯法和回弹法之间,虽然过程中仍然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损坏,但是完全可以忽略,而且利用此法得出的结果精精度又较高,这种高效的检测方法在近二十年被建筑行业大规模使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置锚部件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放置于混凝土内部,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材料,而且得出的结果可信度也较高,可以用做工程改造的数据基础,总体来说,拔出法是较为高效的一种结构检测方法。

4.国内相关部门进行结构检测和加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检测手段和检测标准不相符合

进行建筑结构鉴定的过程需要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也就是说要在鉴定过程中要对客观建筑情况进行周密分析,虽然对建筑进行检测的方法很多,在对不同类型建筑检测时要使用不同方法,而且利用这些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时候我们就要在一开始根据对建筑整体情况的把握选择一种较为适宜的检测方法,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检测精度,使得最终得出的检测结果能够为我们所用,并为我们探究建筑质量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供理论基础。

4.2对建筑部件进行承载能力核算

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传统设计规范,即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而且(GB5O292—1999)规定,当我们检测建筑结构和部件的承载能力时,部件组合、各项验算标准和组合系数应该与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绝对保持一致。一般认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对建筑部件的各项数据的规定是建立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之下的,比较权威,可以直接用来参考,但是实际情况中的建筑情况多种多样,必然与初始建筑标准相差甚远,所以在利用国家标准作为检验实际建筑部件质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建筑差异,不可生搬硬套,否则会使结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反映建筑结构及部件的实际情况,自然也得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进行结构部件检测时,要以国家标准为主要依托,以实际情况为决定性因素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尽量真实。

4.3检测仪器设备落后

在结构鉴定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而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障。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在数字化检测仪器设备方面。

4.4在现有的检测鉴定中既有建筑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

既有建筑结构的寿命评估涉及到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一般认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是考虑时间因素的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问题。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工程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结构在使用若干年后,在限定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无需采取补强、加固等措施,结构还能继续保持其预定功能的时间。这应该也是检测鉴定规范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5.结语

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结构和设计方案,而既有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具体的结构。两者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因此,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既要汲取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又要充分考虑到既有建筑结构本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与鉴定规范。

参考文献:

[1]曹万银.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建筑结构检测技术[J].四川水泥,2016,(06):291.

[2]欧阳彩香.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其常见问题分析[J].门窗,2015,(10):21-22.

[3]梁超荣.浅析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安全问题[J].科技风,2009,(23):157-163.

[4]赵军霞.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剖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366.

论文作者:郭均凯,赵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论文_郭均凯,赵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