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民生问题的改变谈党务教育工作者的信仰自信论文_杨金怀

从基础民生问题的改变谈党务教育工作者的信仰自信论文_杨金怀

中共易县县委党校 河北省保定市 074200

摘要:中国共产党于中华民族而言有多大的历史贡献?这是一个特别实际的工程性大课题,也是个不言而喻的大问题。但是作为基层党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想从历史的教科书中去搜寻显而易见的答案,而想结合乡村调查和个人经历,从社会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入手,归纳我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破天荒地逐步解决了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民生的七大问题:

关键词;基础民生问题党务教育

1吃饭问题

1.1中国历史上的吃饭问题引发的各种纷争与动荡,历代的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食不果腹引起来的,“闯王造反、地长白毛”,一旦粮食歉收,就会出现讨饭的人群,逃荒、闯关东直到无路可走必然会揭竿而起。这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法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1.2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将有限的生产资料分配到农民手中,通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等组织手段,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八字宪法的逐级落实,实现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1.3绝大多数人从勉强糊口,到吃饱,再到吃好;农田作业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化用了四十年左右。而且把大批的劳动力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推动城市化进程,这是史无前例的。

2天灾问题

2.1历史上有了天灾,人们会求神拜佛,龙王庙、孙膑庙、二郎庙、观音庙……香火旺盛,多半是跟不可抗御的天灾有关的,对于蝗灾还专门设了蚂蚱庙。

2.2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开始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农闲兴修水利基本建设,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修建了大大小小近八万座水库。水库既能有效遏制水灾的泛滥,又能在天旱之年保障灌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定区域内著名的易水湖就是五十年代末修成的安各庄水库,在灌溉功能饱和之后,在二十一世纪成功地转型为旅游景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3同时各种天灾的监控机构逐步完善,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天灾的大面积蔓延,将各种天灾损失降低到可控的最小限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海城地震预防避免了10万人的伤亡,也算得上历史的奇迹。

2.4再就是军队有组织抗灾成了中国特色之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灾后重建速度最快这也是有目共睹、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3发疟子:瘟疫问题

3.1在历史上,瘟疫是夺走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疟子,俗称伤寒,在解放前几乎就是不治之症,我们所熟悉的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第二任丈夫贺老六就是一场伤寒夺走生命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剂奎宁在民国年间能卖到一根金条。缺医少药在中国特别是广大农村是普遍现象。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结合中国国情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让农民不再因为一场小病夺去生命,创造性的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就医问题,直到现在这种模式也是世界欠发达地区学习的样板。2003年抗击非典的成功,将中国的疾控事业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有充足的能力、有严密的体系来遏制疫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人口出生与存活率问题

4.1出疹子,学名叫“天花”,是旧时代婴幼儿的一场鬼门关,现在随着接种防疫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了。在1949年之前,很多家庭的孩子在三个以上。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出生存活率很低,很多妇女因为难产而死,而且孩子的存活率比较低,夭折现象比比皆是,用高出生率来扼制高死亡率,是非常条件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生育模式。

4.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数量是逐步上升的,从1949年的五亿多人到1979年的近10亿人,这里面有人均寿命增长的因素,但是最大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存活率的增长。

5兵匪一家彻底绝迹

5.1历史上,兵匪一家是人们挂在嘴边上的。土匪抢劫称为“砸明火”,官兵来了也要征粮,连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也干出了“屠四川”的勾当,所以“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一种社会共识。

5.2但是自从有了共产党的军队,社会观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兵匪一家到人民子弟兵,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只能发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中。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共产党的军队迎头而上,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并结下了军民鱼水情,“省下一口粮,也要做军粮;省下一尺布,也要做军装”,这是狼牙山下的民谣,这说明了这样的队伍是深受人民爱戴的。

6民族的团结问题的解决。

6.1历史上民族问题也是棘手的问题之一,皇族的民族招安与和亲不能根本性解决民族冲突与对立,同样,即使是在民间,也是冲突不断。像“蛮子”这样但凡是带有地域歧视的名词基本上几乎都和民族歧视有关联。

6.2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注意民族问题,在和平建设年代更注重民族问题,比方说少数民族学生的考试加分,即使是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时期也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差异性,也有适当照顾。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促成了民族空前的团结.

7文化与文明问题

7.1睁眼瞎就是文盲,解放初期,一个村子识字的都不多。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有扫盲班。通过普及教育,从八十年代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在适龄青年中的几乎普及,中国的教育事业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普及了文化教育,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高度。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望其项背的。

结束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严密组织力与超强纠错的自身净化能力,成功地团结了中华民族的各阶层成员,以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感召力为这个民族展现了广阔的愿景,让民族的自信从无到有,综合国力从弱到强,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真正做到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就是一个世界上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政党交给历史、交给民族、交给世界的一张满意答卷。许多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消失了,很多人已经不明就里。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政工师,不应该忘记,尤其是在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时刻,更应该深度挖掘历史资料,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审时度势,培养我们的历史自信,信仰自信,以期为社会的稳定、时代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苏.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民生立法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7(10)

[2]罗建文,官艳,熊彩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出路与建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7)

[3]张铃枣.全面深化改革是制度自信的必由之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09)

论文作者:杨金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从基础民生问题的改变谈党务教育工作者的信仰自信论文_杨金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