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战略引领下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论文

交通强国战略引领下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论文

交通强国战略引领下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

□祝诗蓓

未来浙江将打造物理交通工程与数字交通工程两大孪生体系,并成为标配,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能够率先启动试点

(2) 监测期末,3#锚杆预应力损失值最大,为32.4 kN,约占初始预应力的8.53%;4#锚杆预应力损失值最小,为31.2 kN,约占初始预应力的8.40%;四根锚杆预应力损失平均值为31.8 kN,预应力损失百分比平均值为8.48%,预应力松弛速率平均值为0.0445 kN/d。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DF统计量为-34.32929,明显小于1%~10%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值,且伴随概率为0,所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表明收益率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见表1)。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浙江须准确把握5个转变:从格局站位看,要从关注省域为主向更多关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参与全球竞争转变。从发展阶段看,要从大规模、高强度设施建设期逐步向建设、运营、服务、管理并重期,尤其是服务效能提升期转变。从投资结构看,要从以公路为主向多种交通方式并重转变,未来轨道交通、港航、航空等将成为主力军。从理念导向看,要从设施建设为主逐步向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并重转变,“花钱”的同时更加注重本土交通产业培育。从动力转换看,要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效率,尤其是智慧赋能转变,对浙江来说要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的优势。因此,面向未来,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一)如何提升全球竞争力和长三角一体化引领力?主要体现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核心是海港和空港

海港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大而不强”。对标国际就可以看到明显差距,宁波舟山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第三,但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仅排在第13位;作为国际大港,中转箱量占比不到5%。未来宁波舟山港要实现从世界大港向世界一流综合性强港和新兴国际航运中心跨越,就要瞄准航运服务价值链中高端,做足油气全产业链文章,以共推共建长三角自由贸易港为抓手,提升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

空港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客轻货”。浙江拥有杭甬温三大千万级客运机场,却没有一个百万吨级货运机场。面向未来,浙江要依托腹地资源、多式联运、民营快递优势,做深做足嘉兴机场的文章,对标美国孟菲斯、达拉斯,打造以国际快递中转为特色的全球性航空物流枢纽,建设长三角千亿级临空产业集聚区。

(二)如何强化多种交通方式设施和服务集成融合?体现人民满意的获得感体验,核心是依托“三张网”、形成“两个交通圈”

“三张网”中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要侧重于公、铁、水、空、管多种交通设施融合和一体化衔接,多式联运物流网、品质便捷出行网更加侧重于提供一站式、多方式、综合性运输服务。从交通方式看,要更加突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的作用。未来“轨道上的长三角”将是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要更加体现浙江的前瞻性和未来交通方式引领性,浙江有使命、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争取600公里高速磁浮、400公里高速轮轨,甚至是超高速的真空管道等未来交通方式率先落地。

两个交通圈即全球“512”快货物流圈(全球主要国家地区2小时、国内主要城市1小时、长三角核心区0.5小时)、省内便捷畅通“5个半小时”交通圈(长三角核心区半小时、省域基本半小时、市域半小时、城区半小时、末端“最后一公里”半小时)。“512”交通圈体现了走在前列、辐射服务全球的要求,“5个半小时”交通圈是在2022年构建“4个1小时”交通圈基础上的升级版,更加突出了补齐“最后一公里”短板需要。

(三)如何抢占交通前沿创新高地?体现创新引领的价值追求,核心是智慧赋能

聚焦到交通行业,标志性工程就是智慧高速。浙江率先发力“聪明的路”,依托5G,甚至未来6G技术,实现“智慧的车”和“聪明的路”高效协同和泛在互联,未来将突破120公里/小时常规限速、平均运行效率提升20%以上。推动三省一市共同打造宁波—杭州—上海—南京—合肥8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在此基础上,前瞻性谋划全域智慧交通体系框架,一方面推进现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比如宁波舟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建设,通过智慧赋能,未来将释放更大能量。另一方面,浙江要率先实施数字交通工程,力推浙江标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标准,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中能够率先启动试点。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

标签:;  ;  ;  ;  ;  

交通强国战略引领下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