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15年来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年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国论文,伙伴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07)02-0001-06

中国于1991年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在双方不懈的努力下,双边关系不断改善,迅速发展,今天已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此,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

一、1991年之前:从对抗怀疑到对话合作

东盟成立于1967年。中国与东盟虽是近邻,但在冷战背景下,双方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从20世纪7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冷战结束(1975—1990)大约15年中,中国与东盟双方经历了一个从对抗怀疑到对话合作的较长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东盟国家随之调整对华政策。在此形势下,1974年和1975年,东盟创始国成员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先后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正式承认东盟这一地区国际组织。此后的约15年中,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双边交往,逐渐消除敌意,增进互相了解。

1978年1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提出中国政府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加强和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建立经贸和科技交往关系。这一主张得到东盟国家的理解和赞赏。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在处理与外国党政关系时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论亲疏,同时停止了与东南亚各国反政府共产党和游击队的关系,东南亚华人问题也得到解决,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主要障碍随之被排除。

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所发展,并且在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取得共识,开始了接触。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在共同促进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过程中加强了接触,增进了了解,加深了信任,从而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发展,

1988年11月,中国领导人访问泰国期间,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四项原则:(一)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与东盟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反对霸权主义,中国不称霸,不干涉他国内政;(三)坚持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原则,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和科技领域中的合作;(四)在国际事务中遵行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原则。中国支持东盟为维护地区和平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努力,支持东盟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中国政府的这四项原则,有助于解除东盟中小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双方都愿意建立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总的来看发展较平衡,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但这一期间,有关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纠纷也成了双边关系中的难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倡议,为稳定双边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的立场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理解,双方逐渐达成共识。

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1990年8月,经过多年的准备,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恢复了中断达23年之久的外交关系。同年10月,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1991年9月,中国与文莱建交。至此,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均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

这一期间,随着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中国还与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91年11月,中越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而此前的1991年6月,中国与老挝两国恢复互派大使,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与缅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在90年代初缅甸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时,中国坚持不干涉缅甸内政的立场,双方关系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中国致力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在柬埔寨实现和平后,中国与柬埔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1991—2006:15年中的三个发展阶段

1991年以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主要是与东盟各成员的双边关系。虽然1975年中国正式承认了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组织的合法性,但在1991年前,与东盟组织并没有建立正式联系。不过,从1991年起,中国与东盟组织建立了对话关系,使双边关系出现了重大突破,直至今天成为战略伙伴关系,15年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1991—1996年:建立全面对话框架

这5年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的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为了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东盟倡导建立了多个对话机制。而中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更加重视周边环境的稳定。东盟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国,又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也都有建立更密切的对话和合作关系的政治意愿。

1991年5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致函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外长巴达维,赞赏东盟在亚太地区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表示希望与东盟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和安全等各领域建立对话关系,并得到了东盟的积极回应。7月,巴达维代表东盟邀请钱其琛以东盟主席国外长嘉宾身份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并与6国外长举行了首次非正式会议,以此拉开了中国—东盟对话的序幕。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上开始了对话与合作。

1992年7月,中国由东盟的“贵宾国”升格为“磋商伙伴”。1994年7月,中国被邀请出席“东盟地区论坛”首届会议,并成为该论坛的创始成员之一。此举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

1995年4月,中国与东盟副外长级高官政治磋商在杭州举行,开辟了双方深入对话的新机制。

1996年3月,钱其琛外长致函东盟,提出希望与东盟开展全方位的对话,得到了东盟的积极回应。7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中国正式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从1991至1996年这短短的5年中,中国与东盟组织的政治关系迅速发展,在开展坦诚对话的基础上,双方开始建立互信与合作关系。这一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高层互访日益频繁。东盟作为发展中国家集团和重要的邻邦,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而东盟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中的作用也日趋肯定,双方从一般关系发展到全面对话伙伴关系。

(二)1997—2002年: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1997年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的继1991年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该年7月,东盟部分国家爆发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经济压力情况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力尽所能地向东盟受影响国家提供了财政和金融支持,避免了东盟国家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受到东盟各国的衷心赞扬。东盟切身体验到中国作为地区大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中国的信任感明显增强。12月,东盟邀请中、日、韩3国领导人参加首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今天的10+3会议)。中国领导人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双边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国与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双方关系全面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后,在1998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与东盟10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关系框架文件与合作计划,大幅度推动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从全面对话伙伴关系进一步上升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与东盟相互信任与认同感显著增加,合作需求更加强烈,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5年中,双方关系经历了以下几件值得回忆的大事。

2000年,中国领导人向东盟建议研究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行性。2001年,双方达成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贸区的共识。2002年11月,双方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了在2010年前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程。

2001年5月,第一次东盟与核武器国家协商会议在河内举行。中国明确表示同意签署《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的立场,是5个核大国中唯一同意签署这一条约的国家。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中国与东盟双方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有不少共同认识,双方决定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问题。2002年11月,双方领导人发表《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确定在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犯罪等8个重点领域加强合作。

2002年11月,中国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用以指导与东盟和周边邻国的关系。2003年10月,中国又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睦邻外交的内涵,东盟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经过近3年的磋商,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稳定南海局势打下了基础。

(三)2003年至今: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会议(10+1)上,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非东盟国家,并直接推动了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加入该条款,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这次会议期间,双方还发表了《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稳定和持久的合作。中国因此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地区国际组织。

2004年9月东盟10国一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年11月双方发表《落实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并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同时,中国宣布扩大对柬埔寨、老挝、缅甸3国特惠关税待遇的范围。

2004年12月,印尼附近海域的强震引发特大海啸,中国政府立即投入救援赈灾工作,为印尼、泰国、菲律宾、缅甸等东盟国家提供了人、财、物力支援。这是继2003年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后双方又一次携手抗击自然灾害的合作。经过大灾大难的考验,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紧密。

2005年春,中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东盟随即在非正式外长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主席声明,重申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体现了东盟支持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诚意。

自1991年以来的短短15年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及与东盟整体的双边关系得到了如此迅速的发展,这是中国与东盟在国际和地区新形势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领域与成绩

在中国与东盟睦邻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下,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其他领域中的合作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简要回顾一下15年来双方的合作情况。

(一)政治领域

双方仅用10多年时间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对话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增进了政治互信,进一步保证了本地区和平与安全。中国并愿意早日签署《东南亚无核区条约》。

中国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东盟成为实践这一外交政策的重要对象。东盟则把中国视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国际和地区的许多问题上有共同看法,不断加强合作。

(二)安全领域

双方积极实践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议,通过合作实现地区安全的理念。在南海问题上,2002年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之后,成立了负责后续行动的联合工作组。2004年又通过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责职范围》,工作组已举行多次会议。值得指出的是,2005年,中、菲、越3国达成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标志着中国和东盟为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4年在中国召开了ARF(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防部副部长级会议。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开展了“海上联合双边演习”。

此外,双方于2002年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声明》。2004年,双方又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中国还与东盟签署了《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并与老、缅、泰举行了四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

(三)经济领域

为了有效地开展经济合作,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中国—东盟经济和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以后又于1997年2月成立了“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ACJCC)”作为双方开展经济合作的总的协调机构。15年来双方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1.贸易:自1991年至2005年底,中国与东盟整体的贸易额以年均25.8%的速度增长,2005年底,双方贸易额已达130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16.4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4大贸易伙伴。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双边贸易额呈大幅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从东盟各国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中方的逆差逐年上升。这种形势对东盟的经济发展有利。另一方面,东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已从资源类商品转向制造业产品。

2.投资:1991年以来,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截止2005年底,东盟对华直接投资近3万项,合同金额645.9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合同总额的6.9%,实际投入为385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5%。同期,中国内地企业在东盟的投资总额约11亿美元,在东盟国家完成劳务合同营业额232亿美元。中国政府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在实施《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方面进展顺利。早期收获计划已如期执行。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7月起7000余种商品实行减税。目前双方正在就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进行磋商,即将达成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促进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4.中国—东盟博览会:首届和第二届博览会已于2004年和2005年在中国南宁成功召开。两届博览会共签订国际投资合作项目255个,总投资101.6亿美元,累计交易总额已达21.8亿美元。据悉,在即将举行的第三届博览会上,双方将签署一批重大项目,涉及高速公路、发电厂、化肥厂、基础设施等众多内容。

5.援助合作:2002年11月,中国宣布减免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债务,并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对华出口商品提供特惠关税,对其中许多商品实行零关税待遇。中国还向老挝提供1.9亿元人民币无息贷款和5000万人民币赠款用于建设昆明—曼谷公路中老挝境内的高速公路。此外,还为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安排了一些援建、援助项目。2004年底东南亚大海啸期间,中国承诺向受灾国家提供5.2亿元人民币和2000万美元的援助。2005年12月,中国宣布今后三年将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优惠贷款的三分之一提供给东盟国家。

6.金融合作:中国和东盟已在《清迈协议》下建立了双边货币互换网络,双方还在推动“亚洲债券”的建设上达成共识。

7.海关合作:2003年,中国和东盟开始双边海关合作,至今已举行了三次东盟—中国海关署长非正式会议,确定了通关便利化、信息通报、人员培训等多个优先合作领域,通过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贸易成本。

(四)优先领域合作

1.农业合作: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未来5年内双方将主要在人力资源、农业技术交流、建立农业示范项目及支持企业5个方面进行合作。目前,这些合作正在开展中。自2002年来,中国为东盟成员国举办了30多个农技培训班,学员超过500人次。此外,还在防治亚洲禽流感、口蹄疫、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并向柬埔寨推广了“农村沼气”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已与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7个东盟国家签订了双边农业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在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

2.信息产业合作:2001年4月,中国信息产业部主办了第一次中国—东盟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2003年10月10+1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信息合作谅解备忘录》。2005年5月,《中国—东盟电信周》在北京开幕,期间举办了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共同发展的信息通信领域伙伴关系北京宣言》。目前,双方合作在不断深化。中国为东盟培训500名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正在实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也已开始启动。目前,信息合作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开拓市场、学术界提供人力培训”的运行模式。

3.湄公河开发合作:中国政府自1992年先后积极参加了由亚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由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机制。中国出席了2002年在柬埔寨举行的第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领导人会议,并在2005年7月主持了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中国就湄公河合作提出了多项倡议,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化客货运输协定》。2002年,中国出资500万美元资助上湄公河航道清理,2004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实施的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已竣工完成。2002年起,中国投资3.6亿美元修建昆明—曼谷公路,还承建了该公路老挝段1/3路段工程。此外,还举办了澜沧江—湄公河船长、轮机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泛亚大铁路项目上,中国已启动境内相关线路的修建或改造工程。

2005年5月,在上海还召开了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部长联合宣言》。近年来,中国为保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许多努力。

4.人力资源开发合作:2000年中方宣布为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500万美元之后,两年内双方已完成了13个技术培训合作项目,涉及地震预报、农业生物、海洋科技、媒体研讨、电信人才、艾滋病实验室等许多领域。

(五)其他领域合作

1.科技合作:1994年,中国与东盟成立了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CAJSTC),开展了一些出资少、见效快的合作项目。自2000年起,中国科技部与东盟科技委先后在遥感、转基因植物、地震和功能食品、海洋科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中国还在越南、柬埔寨举办了“星火技术及其实用产品展览会”和“东盟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与管理研讨会”等活动。

2.能源合作: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新领域,其重要性与日俱增。2004年11月,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机制。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与缅甸签订勘探油气合同。2005年4月,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达成合作开发南中国海油气资源协议。

3.交通合作:2001年11月,中国领导人提出召开10+1交通部长会议建议。2002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双方决定在海运、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中泰昆曼公路建设、扩大民用航空运输、泛亚铁路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规划了双方的合作重点领域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便利化、海上安全与保安、航空运输、人力资源开发、信息交流等。中国云南、广西也与周边东盟国家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中国还积极履行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交通合作项目。

4.旅游合作:目前,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2005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盟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34%。东盟来华旅游人数也达300万,占入境游客总人数2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幕,推动了双方旅游人数的增长。目前,双方正在推动成立“中国—东盟旅游中心”,把旅游、招商、投资三者结合起来。

5.教育文化合作:目前,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已达13000余人。中国教育部与东盟大学网络(AUN)建立了联系。中国已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签署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已举办了“中国—东盟大学校长会议”、开办了“远程教育培训班”、“汉语教师培训班”。

此外,在青年交流方面,双方还举办了“中国—东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会议”、“东盟青年干部培训班”、“东盟青年领袖访华计划”、“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之船”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活动。

在文化领域,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培训活动一直在按计划执行。2005年双方已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文物保护、文化艺术、传统节日方面的合作日益扩大。

6.卫生合作:200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先后经历了非典、禽流感、海啸等灾害,双方的卫生合作随之加强。2003年4月非典高发期间,召开了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问题特别会议,双方开展了有效的合作。2004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东盟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共同应对禽流感的挑战。2004年底海啸发生后,中国派出多支医疗队赴受灾地区开展救助工作。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东盟灾后防疫研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东盟救灾防病应急合作的北京行动计划”。2006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与东盟卫生部长会议。

(六)国际与地区事务合作

中国与东盟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上有许多共同的观点,双方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包括:

1.在东盟地区论坛(ARF)内保持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论坛的健康发展。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论坛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支持东盟根据各方舒适程度,循序渐进地推动论坛向前发展。

2.在10+3框架中,中国一贯支持和尊重东盟的核心作用,双方共同为推进东亚合作,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而努力作出贡献。

3.在亚洲合作对话、APEC、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及其他各种区域和跨区域机制中进行友好合作。

4.在WTO框架内,双方为促进自由公正的全球贸易也进行了合作。中国坚定地支持老挝、越南尽早加入WTO,东盟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5.双方为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中心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友好合作。

综上所述,15年来,双方的合作已呈现出多领域、宽层次、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特点。至今,双方已在28个部门和领域建立起合作机制。

这15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能如此快速、健康、全面地发展,主要原因是双方始终坚持“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方针。双方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对立,相互信任而不是彼此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立足共赢而不是你兴我衰。这几个字是双方关系成功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指针。

其次,双方以“求同存异,增进互信”方式来处理分歧或争议;对于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和摩擦,双方通过坦诚对话,及时磋商的和平方式,妥善加以解决。在磋商过程中,求同存异,增信释疑,照顾到彼此的舒适度。

另外,双方创立了各级对话机制和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为开展合作提供了决策保障,并由浅入深地推进合作,这也是双方关系成功发展的因素。

中国和东盟这种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大国与其周边中小国家和平共处,相互合作、实现共赢的典范。

四、中国—东盟未来关系展望

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和东盟之间已形成了一种牢固、全面和互利的关系。客观地看,这是东盟与其所有对话伙伴中最有实质内容和最富有生机的关系。这将为今后15年甚至更长时间双方关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中国和东盟未来10—15年的发展目标十分接近——中国奔向小康社会,东盟奔向10国共同体,双方的利益取向较一致,因此,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前景良好。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需要努力解决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如何提高政治互信?双方在对彼此战略取向的理解上,仍有差距,需要弥合。如有些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仍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虽然已被“中国机遇论”所取代,但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仍难消除。另外,南海争端仍是一个敏感问题。

(二)目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尚有差距。大部分合作还停留在情况交流、经验分享和人员培训等较浅的层次。双方的合作极需迈向新的高度。要培养协调和共同参与的意识,加强互动,共同筹措合作资源。

(三)在合作已遍及各个领域,所需资金和资源有限情况下,应首先保证重点领域,优先执行旨在加强伙伴关系的重要项目,加快落实已制定的合作计划。

(四)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双方仍需加强交流,付出更多努力进行合作,促进共同利益。

只要双方有决心,有诚意,这些问题一定会陆续得到解决。

未来15年对于双方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都至关重要。中国与东盟唯有进一步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才能保障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各自目标的实现。为此,应当把各领域的合作做得更好,使之结出更多果实。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未来15年将继续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对于东盟国家,在政治上要付出更大的诚意,经济上要承担更多的援助和合作项目,使他们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实惠。

展望未来15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将更加强大。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更加巩固,这种关系必将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和世界和平。

标签:;  ;  ;  ;  ;  ;  ;  

15年来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