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探析论文_彭天江

摘要: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粗略统计有13所之多。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制度原因和历史文化原因,具体包括: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队伍不断壮大;自发移民子弟入学受到户籍制度限制;民办学校有利于自发移民村落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不断进步;彝族知识分子精英社会责任感的觉醒等方面。

关键词:凉山彝族 自发移民 民办学校 产生 发展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遍及大小凉山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安宁河谷地。自发移民都是从高山或二半山迁入海拔较低地区的有着脱贫致富的愿望的贫困户。他们没有迁入地户口,子女在迁入地就学困难。随着自发移民数量的增长,面向自发移民子女开办的民办学校便应运而生。粗略统计,凉山彝族自发移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仅登记注册的就有13所之多,其中9所属西昌市,4所属喜德县,1所属冕宁县。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制度原因、历史文化原因。

一、彝族自发移民队伍不断壮大

首先,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是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队伍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其出现有的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早已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进入新世纪以后,凉山彝族的自主移民搬迁加快。自发移民的人口数量众多,根据2015年的摸底数据,仅西昌市各乡镇的自发移民人口就已经超过15万,比例超过原住户的五分之一,自发移民主要以高山、二半山彝族为主[[[1] 刘蜀川.自发移民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6):55-59.]]。大量的彝族自发移民实际上已经定居下来,他们的子女受教育成为一个问题。由于此前政府还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教育资源,也就无法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接受公办学校的教育。自发移民子弟在西昌就学,主要有两条途径:进入公办学校读书,但要付出一定的寄读费,民间叫做“交高价”,每生每年12000元不等;另一途径是在办学条件一般的民办学校读书。由于大部分彝族自发移民收入低,经济拮据,多数人选择了费用和门槛较低的民办学校就读。民办学校便随着自发移民队伍的发展壮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二、现行户籍制度等制度限制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原因。其一,造成自发移民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了没有迁入地户口的自发移民子女同迁入地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为了能够让自发移民的孩子们能够上学,民办学校便应运而生。其二,现行的义务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还存在着保障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界定不清楚的地方[[[2] 曾庆吉.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2.]]。我国《义务教育法》第20条规定:“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 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自发移民迁入地政府要为行政区域内的自发移民的适龄儿童接受免费教育提供条件,但由于迁入地公共教育资源比较紧张,于是政府便借助“具体办法由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通过设置居住证等条件,甚至收取高额寄读费来限制自发移民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于是有识之士便开办民办学校来解决自发移民子弟“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总之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与户籍制度、流动人员管理制度、教育救济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紧密相关。

三、民办学校有利于自发移民村落的发展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自发移民村落的发展。一是民办学校满足了自发移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相比于公办学校,该类民办学校具有进入门槛低、收费低廉等优势,对于收入较低的自发移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此类民办学校对推进教育均衡,促进受教育机会平等,提高彝族自发移民的人口素质,减少违法犯罪现象,推动民族和谐团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所在地村委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是非常支持办学的,它们会在土地、基建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在西昌市川兴麻卡小学附近有一座小桥,名为久都石桥,它是政府资助学校以方便学生读书上学的名义来修建的。在这座连接河坝与牛圈坡、跨越哇浪河的不算很庞大的桥的旁边,立有一块大约一米见方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如下文字:

麻卡小学:

在有关领导支持下,州扶贫办资助20万元与部分村民凑集建成了一座人行桥,方便学生上学,受益农户760户,人口达到3800多人。

设计:州交通设计院

实施:西昌市扶贫办

施工:泸黄高速路维护部

2010年4月22日

实际上麻卡小学为周边村民办的好事不止这一件,民办学校能够给村落带来很多好处。桥是一种隐喻,学校像是连接村落与社会的桥。政府和公益机构的种种物资捐赠通过这座桥而到达村落。这些物资投入学校,改善了学校的物质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而且部分物资还会通过学校分发给学生,而学生无疑是村落社群之成员,于是物资最终流向了村民。所以,学校办学受益的不只是学校办学者自己,它更多的服务于彝族自发移民村落。

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不断进步完善

政府关于民办教育及自发移民管理的政策规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是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97年7月31日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一条就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维护举办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从2003年9月开始,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以及配套《<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为我国民办教育建立了法律体系,使得我国民办教育步入了依法发展的时期。《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主导模式已从中央主导转变为地方主导,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3] 吴华.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地方政策主导模式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8).]]。2012年6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2017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而许多地方政府推出的相关配套政策,例如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2019年颁布的《四川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这一些列动作背后反应的是政府对待民办教育的支持态度,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近年来西昌市等彝族自发移民较多的市县制定了相关政策,在建设用地、信贷担保、日常支出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优惠,民办学校享有和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利,其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纳入国家助学体系,在政府资助、评奖评优、升学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西昌市还建立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制度,设立了民办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对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教学贡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民办学校给予奖励[[[4] 胥茜,刘磊,胡敏.四川西昌每年设立2000万元资金扶持民办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9-30(02).]]。在2014年,西昌市即拨付580万元对民办学校进行专项资金奖补。西昌市金成学校小学部和绿荫学校分别因为为进城务工子女和农村自由迁徙子女解决入学问题而获得突出贡献奖,这两所办学成绩较为突出的学校在2014年分别获得80万元奖励[[[] 钟美兰,王云.580万元 西昌高额奖补民办学校[N].四川日报.2014-9-18(17).]]。

五、彝族精英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觉醒

最后,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不断发展,还和彝族精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的觉醒有关。在世纪之交,有识之士举办民办学校为解决彝族教育与发展问题出力,俨然成为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彝族精英知识分子的选择。几乎所有的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都有着一位舍小家顾大家的具有大爱之心的创始人。无论辞去公职掏光积蓄发起绿荫学校的王荣惠,或者子承父业的马云新乡村教师获得者罗承业,抑或用彩礼建学校的马云新乡村教师获得者罗滢,还是凉山州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罗国英都是怀抱教育振兴民族的理想,矢志不渝办教育的情怀校长。冕宁县哈哈河坝爱曦小学的创始人倮伍补哈也不例外,他自掏腰包从牛圈开始办学的事迹很是感人。

实际上,他们是凉山彝族历史上举办私学的精英岭光电的后继者。1937年3月起,末代土司岭光电在甘洛田坝区利用自家的私人住宅,举办私立斯补边民小学校,成为凉山彝族自办的第一所现代新式学校,为凉山培养了一大批民族人才,推动了凉山民主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凉山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长[[[6] 王韦翔.民国时期岭光电民族教育实践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 2016.

(作者简介:彭天江,男。研究方向: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教育。曾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川兴麻卡小学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乡黄金坝小学支教。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龙凤镇双桥村4社叙永三中)

]]。岭光电办学在凉山彝族教育史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直到今天,岭光电土司开风气之先的创举仍然被彝族精英知识分子所铭记。岭光电也被有志于以文化教育振兴民族的彝族精英知识分子当作学习的楷模。

综上所述,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制度原因和历史原因。由于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队伍不断壮大,自发移民子弟的教育成为问题,而自发移民子弟入学受到户籍制度限制,无法直接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学,有识之士便出资办学以求解决问题;民办学校不仅仅给办学者带来影响,更架起了联系自发移民村落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自发移民村落的发展进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彝族优秀分子岭光电土司办学的示范作用,当代凉山彝族精英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觉醒,学习岭光电土司的办学,也促进了民办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变迁,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逐步走上规范化办学道路,自发移民子弟的受教育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凉山彝族地区的民办教育也将在新时代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彭天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民办学校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探析论文_彭天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