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身份证:51162319900913235X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91
摘要:目前高速公路出现的破坏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破坏轻则使道路服务水平下降,重则影响车辆通行。本文就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后,对沥青路面出现的常见病害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以助于更好地提高沥青路面质量,保证道路交通顺利通畅。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沥青路面因具有初期养护期短、行车舒适、维护方便、噪声小和抗滑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因为种种原因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处理不及时将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行,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对路面病害成因的分析和整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沥青路面病害成因
1.1路面设计
1.1.1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细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径沥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置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1.2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1.3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在路基设计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仅靠地表情况判断石质类型,容易出错。
1.1.4路面厚度设计问题。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交通量与另一定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轴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结构厚度。
1.2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
1.2.1路面施工。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使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碾压温度过高,造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二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接近高限,如果运距较短,摊铺碾压叉很及时,就会使碾压温度超过规范高限。如果碾压温度过高,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
1.2.2基层施工。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
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建议此补加层用含油沥青混合料代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当粗粒含量很大时,即使压实度超过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已经密实。因此,要适当增大碾压吨位、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层到规定压实密度。
1.3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1.3.1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1.3.2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解决措施
2.1设计方面
(1)在水文地质调查方面做好工作,选择地质和环境结构好的优质地段,以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骨料组成,使路面设计参数符合实际操作。(2)对地基处理的方法要合理,与超载车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应当避免道路产生不均匀沉降。(3)要有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如路面表面层的厚度要合理,材料配合比设计正确。采用土工织物或玻璃纤维,其撕裂强度和伸长率,在反射裂缝的基层应强制扩展到更宽范围时,减轻裂纹应力集中。土工饱和沥青可形成密封的防水层,以防止表面水的渗入底层。
2.2施工方面
(1)确保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有必要处理软土地基的缺陷,如采用打桩基或换填等措施来改善处理。(2)路基压实应均匀饱满,从而可大大保证路基后期施工的质量。(3)施工全过程要时刻作监控,对沥青路面料的溶解、集料离析等压实及时处理。
2.3管理和养护方面
(1)强化路面的维护和管理。日常养护应实现“三全养护”,即“全面养护、全季节养护、全周期养护”。全面养护是指做好路面养护的同时,并做好路肩、边沟、桥涵、路基防护构造物、绿化、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等公路组成部分的养护。全季节养护是指做好路面病害处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路面的雨季养护;全周期养护是指除了做好路面后期的修复性养护外,重点做好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包括沥青路面灌缝、沥青路面罩面等。(2)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应在每一个施工过程中实施,提高全过程道路建设的质量,使得施工标准化。
2.4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的处理办法
(1)对于轻度纵、横、斜向裂缝,轻微小规则裂缝、坑槽、沉陷、车辙、拥包、波浪、啃边、泛油、修补损坏等病害路段,铣刨4cm现状沥青混凝土上层,铺设防反射裂缝材料后,再加铺两层结构的沥青混凝土层。(2)对于连续、大且积重型横裂、重型纵裂、重型小规则裂缝的病害路而,凿刨12cm的现状沥青混凝土层,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铺设防反射裂缝材料后,再进行沥青混凝土路的加铺。(3)对严重单条纵向或横向裂缝的病害类型,凿刨裂缝两侧各0.5m范围内的12cm现状沥青混凝土层,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回铺8cm沥青碎石。(4)对于严重龟裂、严重沉陷的病害路,采用挖除现状路和结构层,并恢复沥青混凝土路的处理。
3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质量和人们的出行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要层层把关,合理的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并严格控制车辆荷载等来降低路面出现病害的几率。当高速公路路面出现病害时,应该及时进行处治,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文,吴英淑,郭力源,胡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J].山东交通科技,2013(2).
[2]胡一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和养护对策[J].城市建设,2013(10).
[3]王志超,迟嘉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及养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5(19).
[4]梁志光.浅议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
[5]姚辉.高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及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7(7).
论文作者:张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沥青论文; 病害论文; 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面层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基层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