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联盟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_尼古拉·萨科齐论文

地中海联盟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_尼古拉·萨科齐论文

“地中海联盟”的成立及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中海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① 和卡塔尔、毛里塔尼亚等43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了首届地中海峰会。峰会通过联合声明,制定共同战略,启动了旨在深化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合作的“地中海联盟”计划。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新的国际联盟正式形成,将使欧盟成员国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提升。

一、“地中海联盟”成立的主要动因

地中海东西长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1800公里,海域面积250多万平方公里,处于“三洲五海”的战略要地,② 曾被丘吉尔称作是欧洲“柔软的腹部”。③ 据统计,西欧输入石油总量的85%是通过这条航道运送的。④“把地中海周边国家团结起来,组建一个‘地中海联盟’”是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2007年竞选总统期间提出的外交构想。⑤“地中海联盟”最初由萨科齐的特别顾问亨利·盖诺提出,其构想源于1995年11月27日欧盟巴塞罗那会议所确立的“巴塞罗那进程”,⑥ 目的是通过设立一个涵盖地中海地理范围内的共同利益组织,解决该区域内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挥该区域联结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区位优势,实现利益互补、共同发展。“地中海联盟”从构想到正式成立,三方面因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法国的积极推动。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竞选总统期间和担任总统之后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地中海联盟构想。2007年2月28日,作为总统竞选候选人的萨科齐在阐述其未来外交政策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涵盖南欧、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地中海联盟”的外交战略。上任后,尽管他的最初设想遭到了部分国家的冷遇甚至反对,但萨科齐从未放弃组建“地中海联盟”的计划。他多次利用恰当的时机,在欧盟内部进行磋商和妥协,最终各方做出让步,欧盟先后于2008年春季和夏季在首脑会议上通过并启动了“地中海联盟”计划。法国积极推动“地中海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法国在欧盟和世界的影响力,解决和转移国内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近年来,法国在国际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不断下降,包括总统萨科齐在内的广大法国民众一直希望提高法国的国际声望和在全球的话语权。法国作为地中海沿岸国家,通过地理因素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建立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盟,既可以团结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又可以加强与非洲特别是北非国家的特殊关系,同时对包括巴以冲突在内的中东局势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借此重新确立其在欧盟内的核心地位,遏制法国影响力在欧盟和世界范围内不断下滑的势头。

解决和转移法国国内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是法国政府考虑的另一主要议题。法国经济近年来持续衰退,经济增长率在1%—2%之间徘徊,在欧盟成员国中仅高于意大利,而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是最高。法国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为17名,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高达25%,居欧盟成员国之首。⑦ 低迷的经济和严重的失业成为引发政府决策顾此失彼、移民社区冲突、社会政治丑闻和各类群体罢工游行等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根源。通过“地中海联盟”开展贸易经济合作,法国可以增加经济订单,降低失业率,一定程度地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二)欧盟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地中海沿岸国家是欧盟边界的南大门,是欧盟商品贸易和一般性技术出口的传统市场,是欧洲工业原料、矿物能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地,更是欧盟应对全球资本流动、控制气候环境剧变、治理非法移民偷渡、清除跨境恐怖主义、防范打击有组织犯罪、预防传染病蔓延和消除社会贫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欧盟(欧共体)与地中海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建立起联系,双方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为“地中海联盟”的成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欧共体在1972年10月召开的巴黎首脑会议上宣布建立“全方位地中海政策”(Global Mediterranean Policy,GMP),该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保证地中海沿岸国家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在一定时期后免税进入共同体市场;对其农产品提供有限的关税优惠;以及在包括环境、渔业等领域提供金融援助并开展合作等。欧盟的地中海政策真正形成并获得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1992年,欧共体与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以色列、约旦、黎巴嫩、突尼斯和叙利亚八国签署支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财政协议书。1994年12月,欧盟成员国在埃森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未来地中海政策》报告。1995年3月,欧洲委员会通过了建立欧洲与地中海国家伙伴计划(又称“巴塞罗那进程”)的方案。1995年11月,欧盟15国和地中海12个国家和地区⑧ 的外交部长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第一次合作会议,会议通过的《巴塞罗那宣言》(Barcelona Declaration)确立了双方“全面的伙伴关系”。⑨ “巴塞罗那进程”实施后,双方在促进双边贸易合作、加强落后地区基础建设、平衡社会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确立民主体制、加强边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集团等议题上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法国的构想得到欧盟地中海沿岸成员国和埃及、突尼斯等部分北非国家的积极支持。自从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欧盟以东扩为工作重点,以“入盟”扩大政策为胡萝卜,吸引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分批加入。在此发展过程中,曾经是欧盟边界的德国成为欧盟的地理中心,东扩使德国等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欧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利益诉求受到了挤压,他们明显感受到在欧盟内部缺乏话语权,处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之中。因此,几个南欧国家决心要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法国提议的地中海联盟计划就成了他们难得的政策“纠偏”良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对此表现积极。西班牙紧邻非洲,目前正计划与摩洛哥建设直布罗陀海底隧道。意大利和非洲马格里布国家(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埃及作为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一直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和欧盟—非洲首脑峰会的建设,希望借此机会提高本国在处理地区事务方面的影响力。因此,埃及一直积极支持法国提议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外交构想,埃及外长盖特表示,“埃及愿意积极促进联盟的建设,并渴望在联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⑩ 埃及还邀请北非阿拉伯国家召开有关座谈会,积极协调有关国家的立场。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也公开表示欢迎地中海沿岸16国组成一个联盟。

二、“地中海联盟”在曲折中成立

(一)从分歧到统一。法国的“地中海联盟”计划虽然获得有关沿岸国家的大力支持,却遇到了欧盟内部成员国、部分北非国家和土耳其的激烈反对。在欧盟内部,以德国、英国为首的一些非地中海沿岸成员国政府和议会就公开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意见,认为“地中海联盟”的成员仅仅局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法国建立一个“盟外之盟”的“单干”行为不仅破坏了欧盟的“巴塞罗那计划”,还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共同外交政策,造成欧盟事实上的分裂。一些德国媒体甚至认为,萨科齐此举是为了抬高法国在欧盟的地位,以平衡德国在欧盟东扩后上升的影响。一直支持土耳其入盟的英国认为这是法国通过建立“地中海俱乐部”而将土耳其排除在欧洲之外的阴谋。奥地利、波兰和芬兰等北欧成员国也认为成立“地中海联盟”是法国得利、欧盟买单,而且担心在未来的机构中没有发言权。瑞典和波兰更是效法萨科齐,提出了“东方伙伴计划”,要求欧盟把用于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等东部邻国的资源交给它们控制。与此同时,部分北非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也有不满。利比亚以阿拉伯世界遭遇分裂为由明确拒绝“地中海联盟”,该国领导人卡扎菲公开指责地中海联盟是一个“诱饵”,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团结,拒绝参加地中海首脑峰会。阿尔及利亚提出了加入“地中海联盟”的三个先决条件:法国要承认在对阿尔及利亚132年殖民时期所犯的“戕害人类罪”,并公开道歉;公平解决西撒哈拉问题;公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因为,在阿尔及利亚看来,萨科齐总统就任以来推行的是“亲以色列的政策”,让一些阿拉伯国家感到“受了冷落”。土耳其也明确表示反对法国提出的“地中海联盟”计划,认为此举是用提供一个边缘化机构的做法对土耳其进行“抚慰”,实质上却是将其拒于欧盟门外。西班牙虽然大力支持法国提出的“地中海联盟计划”,但是对法国全面主持欧盟地中海事务有所顾虑。面对有关各方对建立“地中海联盟”计划存在的反对、质疑和不理解的各种声音,法国政府开展了密集的外交活动。经过法国政府一系列解释、劝说、商讨、妥协,甚至是承诺和保证,最终德、法双方在今年3月14日的欧盟布鲁塞尔峰会上一致通过了设立“地中海联盟”的计划,从欧盟层面统一了思想,保证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迈开了启动“地中海联盟”计划实质性的第一步。2008年5月2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建立“地中海联盟”的政策文件,对新机构的结构框架提出了具体建议,标志着“地中海联盟”进入到实际准备阶段。

2008年7月13日,“地中海联盟”在法国巴黎正式宣告成立。峰会由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共同主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应邀出席了大会。萨科齐在开幕词中强调,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应携手共同面对挑战、承担责任和义务,统一决策,并尊重彼此的平等权利。“平等和共同决策”将是“地中海联盟”赖以存在的基础,而通过实施具体的项目将促进彼此的团结以及相互尊重和理解。建立“地中海联盟”的目的并非取代“巴塞罗那进程”,而是在此进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巴塞罗那进程”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巩固。穆巴拉克在开幕词中也希望“地中海联盟”的建立促成“中东和平的新纪元”,希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为建立真正的和平展开谈判。他同时认为,地中海南北岸国家贫富悬殊,文化上也存在差距,要真正达到“平等”和“共同繁荣”需要各方作出巨大努力。

(二)主要规划。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正式启动“地中海联盟”计划的联合声明。根据峰会决议:“地中海联盟”是一个以“为了共同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繁荣以及在人员、社会和文化方面相互理解的未来而联合起来”为共同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在沿地中海北岸和南岸的国家设立实际项目,处理环境、气候、交通、入境和治安等问题的新的国际组织。具体实施的“地中海联盟”计划确定了六个重点合作项目,即“六项地区性具体计划”:(1)减少地中海污染,欧盟委员会曾于3月份提出具体计划,力求从现在起至2020年减少地中海污染源80%,计划将至少耗资20亿欧元;(2)修建沿海和陆地高速公路,改善地中海两岸的贸易流通;(3)加强民事保护,因为地中海盆地面临与气候变暖有关的越来越大的自然灾害的危险;(4)制定一项地中海太阳能计划;(5)推动2008年6月在斯洛文尼亚波尔托罗日开办的欧洲地中海大学的发展;(6)帮助中小企业发展。(11) 与会领导人还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会议将轮流在欧盟国家和其他伙伴国举行。今后,地中海联盟将采取两主席制,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各出一位主席。南方国家通过协商选择一个国家出任共同主席国之一,任期两年,不能连任。北方国家的具体推选规则推迟至今年11月再定。埃及和法国将出任地中海联盟首任共同主席国。此外,“地中海联盟”还将设立一个总秘书处,秘书处将负责筹集基金和落实首脑会议既定计划。不过,该秘书处设置地点和具体运作方式也被推迟到11月再定。这些新机构计划将“在2008年底前”投入运转。地中海联盟计划资金来源将包括:私营部门、欧盟预算、各成员国或其他第三国的赞助、欧洲投资银行投资等。

(三)峰会意义。首脑会议的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会议两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积极努力下,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晤后共同表示“双方从未如此接近地达成协议”;长期敌对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地中海联盟的框架内共同坐在一张桌前;相互交恶60余年的叙利亚和黎巴嫩也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中东地区的夙敌借巴黎这个舞台相互走近,给中东地区的和平带来了希望之光。(12) 地中海联盟峰会是法国2008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重头戏”,会议的成功举行不仅对于提高法国在欧盟和欧洲周边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扩大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作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标志着欧盟与地中海南岸国家的对话与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地中海两岸共同寻求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使两岸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地中海联盟”面临的挑战

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地中海联盟”的成立不过是在众多的国际组织中新增加了一个清谈场所而已,对该组织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表示高度怀疑。发展基础的不对称、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冲突、领土主权的纠纷、民族宗教的冲突、恐怖主义的滋扰,沿岸国家的领土和历史遗留问题、阿拉伯世界与基督教文明能否和谐相处,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都很复杂。如何整合地中海沿岸这一有着强烈“异质性”的地区,对于欧盟这个主导者而言多少带有一点“乌托邦”理想的色彩。

第一,发展基础不对称。欧盟27国人口占世界的7.6%,经济总量占世界的30.2%,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的40%,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42%以上;(13) 而就整个非洲而言,其人口虽占世界总量的13%,经济总量却仅占世界总量的1%,贸易额占世界的2%,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还不到世界直接投资总量的1%,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34个在非洲。(14) 至于多数非洲地中海国家在经济体制、综合实力、贸易政策等方面与欧盟国家的巨大差异同样显而易见。例如,阿尔及利亚近年来改革步伐加快,但是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产业,天然气与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以上;突尼斯被列为非洲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但是经济形式单一,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和加工为主,粮食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15) 此外,北非国家外债比重仍较高,私有部门的投资不足。这种不对称的伙伴关系致使地中海国家对由欧盟主导的“地中海联盟”普遍缺乏主体感,从而将对新联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二,价值观的冲突。欧盟一直都以民主和人权的启蒙者、护卫者和推广者自居,其用意是把推广人权和其他欧洲价值观作为扩大自身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工具”。欧盟认为:目前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民主和人权,(16) 而欧盟也具备促进全球民主、自由、人权和公正事业发展的能力。(17) 上世纪90年代欧盟提出地中海援助计划和在接纳中东欧国家入盟问题上,就附加了民主与人权的保障条款,以各国在民主人权领域的执行实际效果作为援助资金拨款数额多少和衡量拟入盟国家是否“达标”的直接依据和主要参考指标。这一做法充分说明,欧盟一方面关注全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问题,以西方人权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理念和评判基础,肆意指责别国人权状况“不干净、不达标”,在人权问题上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另一方面,欧盟逐步把对外政策中的经济、贸易、发展援助等政策工具政治化,以达到“通过设定欧盟标准”强行输出“欧洲经验”的目的。对于欧盟在民主、人权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根深蒂固的家长式作风,南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国家主张应该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第三,民族宗教冲突。欧盟国家与地中海国家在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差异很大,难以形成共识,这成为妨碍“地中海联盟”顺利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9·11”事件后,不少欧盟国家参与了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等伊斯兰国家的军事打击,加剧了西方基督教文明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文明的紧张关系,对“地中海联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地中海国家内部之间的民族矛盾、边界纠纷及宗教冲突和摩擦也依然严重,且有不断升级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阿以争端久拖不决,中东和平进程步履维艰;二是塞浦路斯的希腊和土耳其两族问题;三是主权国家内的民族分离组织,这种民族分离组织在欧盟国家内部也有分布,如西班牙境内的巴斯克和法国境内的科西嘉等。一些民族宗教冲突还夹杂着领土主权纠纷(18) 等问题,这使国家间的矛盾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近些年来,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等活动也在地中海国家和地区日益猖獗。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存在都可能腐蚀着欧盟—地中海国家合作的基础。

第四,美国力量的外部制约。作为大中东政策的重要一环,地中海国家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美国十分重视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并在地中海长期驻扎其第六舰队,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不愿意看到欧盟在该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并与之在该地区开展争夺。冷战结束后,美国先后推出“中东大市场”计划和“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这对欧盟提出的“巴塞罗那进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而地中海国家鉴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也积极发展与美的关系,并注重保持美欧平衡。虽然从地缘政治上讲欧盟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略占优势,但是实力强大的美国对“地中海联盟”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容小视。欧盟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导这一区域的发展,恐怕还得看美国具有多大程度的容忍空间。

此外,“地中海联盟”虽然正式成立,但是联盟内成员国对于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不少成员国甚至以旁观者和凑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在欧盟内部,沿岸国家与非沿岸国家、大国与小国、老成员国与新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没有完全化解。在北非阿拉伯国家内,有关国家意见也很不一致。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今后联盟的发展取向。

注释:

① 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叙利亚、突尼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和摩纳哥。

② 三洲是指欧洲、非洲和亚洲;五海是指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

③ Mohammed Bedjaoui,“An Epilogue:Malta and the Mediterranean Quest for Peace,” in The Mediterranean Institute,The Mediterranean in the New Law of the Sea,Malta: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1987,p.1138.

④ 沈孝泉:“地中海联盟宣告成立,巴黎成为中东外交舞台”,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专稿。

⑤ “地中海联盟”最初由萨科齐的特别顾问亨利·盖诺提出,其构想源于1995年11月27日欧盟巴塞罗那会议所确立的“巴塞罗那进程”,目的是通过设立一个涵盖地中海地理范围内的共同利益组织,解决该区域内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挥该区域联结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区位优势,实现利益互补、共同发展。

⑥ “巴塞罗那进程”是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这11个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以2010年前建立欧盟与地中海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为远期目标。

⑦ 陶短房等:“衰落论侵蚀法国人自信”,《环球时报》,2008年4月11日。

⑧ 地中海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巴勒斯坦。利比亚因当时正受到联合国的制裁,被排除在外。在第三届欧—地外长会议上,与会代表同意利比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今后的会议,并且表示在联合国解除对它的制裁,同时它在完全接受《巴塞罗那宣言》各项条款后,可以接纳它加入欧—地伙伴计划。

⑨ “巴塞罗那进程”的主要目标有三点:加快地中海南岸和东岸的经济发展速度;在2010年建立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改善南地中海国家的人权状况,确立基本的民主体制。

⑩ 刘黎:“埃及表示将努力促进建立地中海联盟”,新华网,卢森堡2008年4月29日电,http://news.china.com/zh- cn/news100/11038989/20080429/14811690.html.

(11) 详细内容请参见欧盟官方网站http://europa.eu/

(12) 姚立:“建立信任,共谋和平与发展”,《光明日报》,2008年7月15日。

(13) John McCormick,The European Union:Politics and Policies,Westview Press,2008,p.346-347.

(14) Timothy Murithi,the African Union:Pan- Africanism,Peacebuilding and Development,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5,p.137.

(15) 朱国才:“联合国非洲经济理事会:非洲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日报》,2007年7月5日。

(16) (丹麦)拉斯姆斯著,齐心译:《欧洲与全球新秩序——缩小全球差距》,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82页。

(17) 赵晨:“欧盟如何向外扩展民主:历史、特点和个案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5期,第18页。

(18) 在“地中海联盟”内,存在着许多领土纠纷和主权争议,主要包括:一是希土关系。同是北约成员国的希腊和土耳其尽管毗邻而居,但由于两国在塞浦路斯问题、少数民族地位、爱琴海领空和领海划界等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双边关系长期不睦,积怨颇深。自1974年以来,两国曾多次剑拔弩张,几乎走到了战争的边缘。2006年5月,希腊飞行员丧生事件使原已日趋缓和的希土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二是西撒哈拉问题。关于西撒哈拉主权归属问题由来已久,该问题的迟迟未决,不仅严重阻碍了摩洛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对地区稳定与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设构成不利影响。因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失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建设陷入停顿;摩洛哥因西撒问题始终游离于非洲联盟之外;西撒地区由于得不到有效管理已成为恐怖组织策划袭击活动的重要据点。三是西摩领土归属。西班牙与摩洛哥在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的佩雷希尔岛(雷拉岛)、休达岛和梅利利亚岛问题上有主权归属争端。2002年7月,因岛屿主权归属问题,西摩曾发生非流血军事摩擦。后在美国调停下,暂将争议搁置。虽然近年来两国本着睦邻互惠的态度外交关系一度改善,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仍成为“地中海联盟”未来发展的隐患。

标签:;  ;  ;  ;  ;  ;  ;  ;  ;  ;  

地中海联盟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_尼古拉·萨科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