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近期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王强

王强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部、经阴道及腹腔镜等三种子宫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腹组、经阴道组和腹镜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腹镜组、经阴道组术中、术后情况均显著优于经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较,腹镜组术中、术后表现最优,且仅发生1例(3.70%)并发症,显著优于经腹组的7例(25.93%)、经阴道组的6例(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切除;经腹部;经阴道;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93-02

在临床中,子宫良性肿瘤、子宫内膜病变等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妇科疾病大多需进一步采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子宫全切术不但会对女性患者生理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还会因为重要女性特征器官的缺失而产生严重心理负担,催生抑郁、自卑心理。因此,对行子宫切除女性患者而言,手术方式若选择不得当,还会进一步加重生理和心理负担,不利于术后恢复。笔者旨在通过将经腹部、经阴道及腹腔镜等三种子宫切除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子宫病变行子宫全切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腹组、经阴道组和腹镜组。经腹组2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2±7.4)岁,平均体质量(54.3±9.6)kg,子宫肌瘤14例,子宫腺肌症7例,功血3例,其他3例;经阴道组2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9±7.5)岁,平均体质量(55.1±10.1)kg,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症7例,功血3例,其他2例;腹镜组2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5±7.6)岁,平均体质量(55.8±10.3)kg,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症7例,功血2例,其他2例。三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1]:(1)符合手术指征;(2)子宫大小小于14孕周。病例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疾患者;(2)合并手术禁忌症者;(3)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2 方法

术前2~3天对患者阴道进行常规灌洗,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并要求禁食及灌肠。经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经阴道组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及常规手术操作要求进行。腹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具体步骤如下:术者经阴道放置举宫杯,头低足高位30°,建立气腹,在脐下缘、左下腹及右下腹进行穿刺,常规切断相关韧带,处理子宫血管,并环形切开阴道,利用阴道自然腔道将子宫体取出,腔镜下缝合阴道残端,术毕。

1.3 疗效判断[2]

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腹镜组、经阴道组术中、术后情况均显著优于经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较,腹镜组术中、术后表现最优,且仅发生1例(3.70%)并发症,显著优于经腹组的7例(25.93%)、经阴道组的6例(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子宫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女性患者而言,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满足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需要等条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全面术前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才能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女性健康提供巨大帮助[3]。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最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妇科疾病治疗的最基本方式,具有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及适应范围广等优势[4]。但由于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及影响美观等原因,其临床使用率逐渐降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无切口等优势,疗效显著且不影响美观。但是受限术野小、操作受限及止血困难等原因,导致其临床适应症有限,术后并发症较多。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可直视检查腹、盆腔脏器,且创口小,手术疗效肯定,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手术的优势[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腹镜组、经阴道组术中、术后情况均显著优于经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较,腹镜组术中、术后表现最优,且仅发生1例(3.70%)并发症,显著优于经腹组的7例(25.93%)、经阴道组的6例(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临床表现最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对设备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应加强相关培训和学习。

综上所述,在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致南,王亦雄,张磊等.三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73-75.

[2]商文金,胡玉玲,杨国华等.三种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2):1477-1479.

[3]张唯一,李立安,游艳琴等.三种途径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4,9(6):1419-1420.

[4]鲍丽虹,高剑云.三种不同方法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评价[J].浙江实用医学,2014(2):120-122.

[5]张喜罗.子宫全切三种术式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7):97-98.

论文作者: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三种不同子宫切除术近期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