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赵伟,秦占坤,冉文斌,柴源

(长庆油田职工医院普通外科 陕西西安 710201)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104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2例,分别予以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31%(9/52),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胆囊结石;肝硬化;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65-02

胆囊结石伴肝硬化为临床多发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流行学统计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1]。而伴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传统开腹术风险性高,腹腔镜的应用为优化手术提供可能[2]。本次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进行对比,探究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囊结石伴肝硬化入我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由本人/家属签署同意书。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2例。参照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3.12±4.33)岁;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2例,B级2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57±4.20)岁;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4例,B级18例。对照组、研究组在病例数、性别、年龄、Child分级数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术前以气管插管方式行全身麻醉。

1.2.1参照组 在右上腹部直肌处做手术切口或于肋缘下斜处做手术切口,进入腹腔,于Calot处行解剖处理,分别对胆囊动脉、胆囊管行结扎处理,采用顺逆结合方式剥离胆囊,以间断方式缝合胆囊床,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情况留置引流管,撤出手术仪器,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1.2.2研究组 以四孔法实施手术,患者以左斜位、头高脚低位接受手术。建立气腹,CO2气腹压控制在10~12mmHg之间,于Calot处行解剖处理,游离胆囊动脉、胆囊管,并使用生物夹夹闭,保持术野开阔,采用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树立,并灼烧胆囊床,留置引流管。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开肝门部、胆囊周围、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曲张静脉,若曲张静脉较大,则以钳夹电凝止血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解除气腹,注意尽量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撤出手术仪器,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术后所有患者均予以持续3d抗感染、补液、保肝治疗。

1.3 指标观察

术后1d以抗凝管采集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血生化指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x-±s)表示,对比以χ2、t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准,0.05为界值,低于界值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

研究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且有门静脉高压,会增加胆囊结石手术风险性[3]。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凝血功能异常、手术过程中创面弥漫性渗血严重。因此选择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手术方式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时间以来肝硬化都是腹腔镜手术实施禁忌症,其应用安全性受到质疑。

本次研究比值以Child分级A、B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应用可行性。

由此判断Child A、B级肝硬化伴胆囊结石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治疗当中应注意规范操作。首先,腹腔镜手术需要在建立气腹基础上进行,而气腹会对肝血流造成干扰,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降低气腹压力,以减轻对门静脉肝血流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肝硬化伴随肝脏形态改变,术中需要在腹腔镜引导下实施手术,这给腹腔镜的置入增加了难度,因此临床当中要根据患者肝脏变形情况,合理选择放置腹腔镜的位置,以四孔法实施手术。再次,术中需保证术野清楚,胆囊显露,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曲张静脉,动作轻柔,远离肝脏实施手术。最后,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多有凝血功能异常,要加强止血,对于曲张血管破裂及其他原因诱发的出血,要尽快确认出血点,以钳夹电凝止血,若止血效果仍不好,再以小纱布压迫止血,以最大限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对Child A、B级肝硬化伴胆囊结石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效果理想,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保池,李垒,司炎辉,等.失代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自体骨髓肝内输注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6,28(1):10-12.

[2]张利,徐春晖.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腹腔镜处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3):345-347.

[3]黄牛.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腹腔镜术后伴肝硬化胆囊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4):411-413.

论文作者:赵伟,秦占坤,冉文斌,柴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赵伟,秦占坤,冉文斌,柴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