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论文_苏东川

刍议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论文_苏东川

身份证号:37083119850505XXXX 山东泗水 273200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观。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分析

1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 讲求节约能源

绿色生态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1.2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1.3 科学设计,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决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不以人为本的、低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1.4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其建筑设计应讲究地域性特点,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1.5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2绿色生态建筑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

2.1整体环境的设计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②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严格做到建材无污染、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在当前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建筑业的年度开工面积非常巨大。今天建造的建筑, 若不考虑可持续发展, 将会带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建筑师对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责任, 因此, 掌握可持续发展设计手段, 提高建筑的生态质量应是每一位建筑师必备的常识。但是, 这些策略的运用也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 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建筑, 采用不同的眼光进行评价, 对这些方法给予不同的优先权。同时, 根据即定的目标, 摆出问题, 全面探讨, 最终得到一个明确的决定性方案。因为一个好的建筑, 应该既是感性的、美观的, 又是生态的。

结束语

在当前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建筑业的年度开工面积非常巨大。今天建造的建筑, 若不考虑可持续发展, 将会带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建筑师对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责任, 因此, 掌握可持续发展设计手段, 提高建筑的生态质量应是每一位建筑师必备的常识。但是, 这些策略的运用也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 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建筑, 采用不同的眼光进行评价, 对这些方法给予不同的优先权。同时, 根据即定的目标, 摆出问题, 全面探讨, 最终得到一个明确的决定性方案。因为一个好的建筑, 应该既是感性的、美观的, 又是生态的。

参考文献

[1]王玉东.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的几种方式[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3).

[2]席本华.可持续发展下的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模式浅析[J]. 科技咨询导报. 2006(20).

论文作者:苏东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刍议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论文_苏东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