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挑战的积极思考--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后中国的对策_田径论文

迎接挑战的积极思考--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后中国的对策_田径论文

活跃思想 迎接挑战——谈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后中国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活跃论文,思想论文,田径锦标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表明,欧美和中国的田径训练基本上原地踏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田径后进国家迅速进步,遂使中国与奖牌无缘。中国田径必须大力进行训练改革和管理改革,其关键在于端正思路:克服线性思维、采纳辩证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 思路 辩证 阴阳 系统

FACING CHALLENGES WITH ACTIVE THINKING

--On China's measure after the 6th World Track and Field Championship

Abstract:The Athens Track and Field Championship shows that th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in China and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tries has made no progress basically,and that China's failure in getting any medal results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some athleticallyless advanced countries.The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circle hasto carry on all-out reforms in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whosekey lies in changing linear thinking into dialectic andsystematic thinking.

Key words:thinking,dialectics,yin and yang,systems

今年(97)8月1日至10日在雅典举行的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有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957名运动员参赛,是历史上规模最为盛大的田径赛。

1 先进训练推开迅速,中国受挫

这次世锦赛是金牌和奖牌相当分散的田径赛。全世界五大洲均有运动员获得金牌,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达41个。得金牌的运动员既有年仅19岁的新手,也有年近40岁的老将。这反映了田径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和不少国家的迅速进步。

在本届44枚金牌得主中,涌现出不少新人。同时,有十多位上届冠军、去年奥运会冠军或世界纪录保持者在本届比赛中失败,有的甚至在预赛中就遭淘汰。美国队虽继续保持金牌数第一,但金牌数已由上届的12枚下降到本届的7枚。一些弱小国家和原先水平不高国家的田径的崛起,成为比赛中较突出的景观。自强不息的古巴队以4枚金牌跃登金牌数第三位,引人注目。

中国代表团所得总分(34)超过上届(25),并打破女子200米和4×100米亚洲纪录;32岁的黄志红(第4)和38岁的李梅素(第6)反映了中国田径训练在运动长寿方面的新进展。我国田径曾经是亚洲魁首、世界劲旅,可惜这次一牌未获。从奖牌看,在世界上跌入三、四流,在亚洲低于日、韩、斯利兰卡第一批国家。从第四届的四枚金牌,跌为第五届的一枚银牌,再跌至今天无牌,非出偶然。

中国田径的落后,不能埋怨肤色。就以这次世锦赛来讲,夺得金牌的澳洲土著弗里曼、日本铃木博美等人,肤色均与我们相同或相似。铁饼冠军新西兰的阿特丽斯·福穆伊娜,从脸型来看,也酷似黄种。日本队在男女短跑上的迅速进步,逐步向世界水平靠拢的事实,也在引人重视。斯里兰卡20岁的贾亚辛格为亚洲夺得200米银牌,并决心在下届世锦赛夺取金牌。平图塞维奇与贾亚辛格夺得金银牌的事实,也不支持黑人速度独长的说法。更何况我国王军霞、曲云霞等人创造的长跑纪录,迄今在世界上还是遥遥领先,无人能够问津,说不定有人会从中研究出黄种人的“独特生理优势”。从个人来说,先天生理素质有高有低,这是客观事实。拥有12亿人口的中华民族,说其中缺乏精英,这是说不过去的。

以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田径的起飞,主要是实践中的先进训练方法与第三世界的发展激情相结合的结果。博尔顿、奥蒂、加布雷塞拉西、基普凯特等等大批运动员,都是在欧美教练的指导下,并在欧美“苗探”和欧美经纪人的促成下,登上世界田坛的。(黑人运动员照耀着欧美田坛,主要也是由于他们的运动进取激情强于白人。)

中国与欧美基本上在各自的训练传统(包括比赛在内的广义训练)上踏步;由于一些较弱小或原先水平不高国家的运动员采取了先进的训练方法,中国在世界田坛的地位,就一再地下滑了。

中国成绩受挫的主要原因,是训练工作不先进、以及组织工作的缺陷。只有认识清楚了原因,才能扭转被动,争取迅速进步。

2 认识和实践的交错进化

认识和实践相互推动发展,是交错进化的。学习先进实践经验,是后进跟上先进的可靠举措;争取认识上的飞跃,是后进超越先进的关键环节。

体育运动是以体力决胜负而以智力为灵魂的事业。比赛落后,体力上的落后是现象,智力上的落后是根源。

人类的智慧主要是向大自然学习得来的,但是,迄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类的智慧形态大体可分为:经验、科学、哲学三种。经验智慧主要是对成功实践的记忆,它虽然较为粗糙,但可能包含尚未被科学所认识、又非哲学所能具体企及的宝贵因素。科学智慧精确地分析因果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可以百试不爽;它虽然发展飞快,但同大自然相比还非常有限,而且其发展也受思路的限制,因而今天还较难运用于驾驭非常复杂的事物。哲学智慧是对普遍规律的概括,可以推演而难于精确,它主要提供思路而非具体的操作方法;人类努力藉哲学以认识极为复杂事物的规律以图进行应对,并从中发展着哲学自身。三者互补,相辅相成。

体育运动曾经被看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完全是认识上的幼稚和错误。体育运动是超级复杂的巨系统,是当代科学远未能确切认识和驾驭的黑箱。因而,在运动训练工作中,必须经验、科学、哲学三种智慧并举。要用哲学智慧来建构思路;用科学技术来丰富、发展方法措施等大量的具体环节;用经验智慧来起动、充实并最终完成具体实践。这三者的综合互补,能动地促进着实践,又能动地发展着三者自身。

运动训练史是在习惯中发展起来的。在习惯中起作用的智力因素,主要是传统实践中的经验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在习惯过程中,这些经验和思维似乎成为先验的“真理”,因而显得既自然,又不费力。

但是,运动竞赛的激烈竞争产生着进化运动。它主要表现为对训练方法创造性的修正和选择,促使训练工作不断地更新、革新着。这就同先验的“真理”会产生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可以争取好成绩:一种是确切地把握当时的先进训练方法(实践经验)而摆脱陈旧理论的干扰(不理会陈旧理论);一种是切实攻克先进理论,激发实践的创造性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通常情况下,以及同先进训练实践密切联系着的情况下,前一种方法比较简便有效;在发展史的转折关头,以及同先进训练实践存在较大距离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迄今世界田径训练的进步,主要地是采取着前一种方法。这些方法,已经把陈旧训练理论晾在了一边。(这预示着训练理论将要或正在发生着飞跃。)

我国田径训练之所以不先进,就因为:一方面,既远离国际上现实的先进训练实践;另一方面,又非常迷信陈旧训练理论。(这样,即使国内有先进实践闪现出火花,也容易很快被遏制、以至熄灭。)

为了扭转继续下滑的厄运,争取迎头赶超,在当前:既可以采取前一种方法,派出去、请进来,密切与世界田径主流的接触和联系;也可以采取后一种方法,争取训练理论革新(包括发扬我国学术中的潜优势),促使实践跃进,开创我国和世界田径的新局面;更可以两者并举。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立即取消陈旧训练理论的先验地位,坚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推动认识和实践的进步。

我国田径曾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夺取世界冠军,其中尤以83-84年的朱建华、93年的“马家军”最为辉煌。胡鸿飞说自己的训练是“野路子”,马俊仁训练的显著特征是“破框框”。无论是“野路子”、还是“破框框”,主要特点都是与陈旧训练理论脱钩,取消陈旧训练理论的先验地位。(96年以来,“马家军”在规模上迅速膨胀、组织上迅速正规化的同时,在成绩进展上却迅速矮化。不知同陈旧训练理论的“熏染”,是否有关?马家军的辉煌,主要是从实践中闯出来的。由于缺乏理论武装,有可能抵挡不住陈旧训练理论的压力和“熏染”。中国游泳、举重等项之所以能在世界先进水平线上持续迈步,是与理论认识上的相应进步分不开的。)

3 要研究训练思路

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繁多,可大别为思路和具体操作两大层次。思路为具体操作确定原则,具体操作落实、充实和充分发挥思路的具体应用。看来,中国田径在训练工作和组织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一些思路问题。先谈谈训练:

3.1 什么叫做科学训练?

训练实践是运动提高的元因素,营养、医药等等是运动提高的辅助因素。尽管辅助因素也非常重要,但它是结合在元因素的机体上起作用的。因此,一般地说,元因素是第一位的,辅助因素是第二位的。

从第三世界国家田径相对于第一世界国家田径的更快进步,就可看出元因素的主导作用。

中国田径的落后,主要在于元因素。这是首先需要明确并予重视的问题,尽管辅助因素也很需要研究加强。

什么叫做科学训练?

如果元因素基本符合科学(或者在与竞争对手的对比上,相对地说比较趋近于科学),就能叫做科学训练、或比较趋近于科学的训练。

如果在辅助因素上采取了生物化学、计算机等等先进的科学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而元因素并不一定科学,就不能叫做科学训练,只能叫做训练设备非常科学、训练条件非常先进的训练。

训练史告诉我们,若属比较趋近于科学的训练(更不用说科学训练),就能出高水平;训练设备非常科学、训练条件非常先进的训练,并不一定能出高水平。

3.2 体能是在技术形式中“内练”,还是在技术形式外“外练”?

换句话说,体能与技术是同一本体的,还是分属于不同本体的?这个问题在我国田径中曾经很严重。

九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在我国田径中,似乎不大了,但并未彻底解决。在重要关口,没有彻底解决的部分,对成绩进步和成绩拔尖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一些优秀竞走运动员,在不讲究技术时,能力非常突出;到世界大赛当口,一讲究技术,能力就不行了。这说明,平时训练的能力,是“非技术”能力,错位了,训练投入用错了方向。实质上,这仍然是体能“外练”的祸害。

3.3 人体结构是无机组合还是有序状态?

换句话说,训练效益,是通过将“效益”贮存在人体这一“躯壳”中,还是通过调整改组整个人的机体的有序状态,来实现的?

我国训练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运动量”。训练遵循大运动量,追求大运动量,满足于大运动量。大运动量的认识基础就是训练效益的“贮存观”。训练好比“存银行”,比赛好比“取钱花”,这个观点明显不科学。据报导,有的省市体委要运动员在雅典“留一手”,害怕把体内的“存款”花光了,到全运会上“拿不出来”!其认识基础,就是训练效益的“贮存观”。

科学的观点应该是:训练效益就在于调整改组整个人体的有序状态。

人体有序状态是有结构的,这个结构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因此,训练工作也必须有结构;这个结构,同样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对于田径来说,训练的空间结构围绕着技术形式展开,比较容易观察到;其时间结构往往被疏忽掉,然而,它对于田径却是特别重要的。

训练的时间结构就是“体力波”。运动成绩是由“体力波”波浪式地推向前进的。必须善于认识和掌握“体力波”。“波峰”和“波谷”是“体力波”的主要构成因素,它们与其它因素一起,在时间进程中建构整个“波体”。

拿中医传统哲学来对它进行认识,“波峰”就是“阳”,“波谷”就是“阴”,“阴阳”运动建构着“体力波”。

在训练中,为驱动成绩水平进步服务(促使新成绩水平产生)的适宜强度训练(一般习惯上被看作高强度),这就是“阳”;不激化体内矛盾、反而有助于促进体内矛盾统一性的低强度训练,这就是“阴”。

体内矛盾运动是生命活力所在,人体藉以与环境相互作用。体内矛盾运动在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中展开。斗争性扩展势垒态,这就外现为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统一性实现生命运动的稳定性,这就保证了健康水平。斗争性和统一性都需要体育运动来促进。训练手段和措施,促进斗争势垒态的发展、即促进运动提高者为“阳”;促进运动提高过程中的统一性、即促进健康水平以保障运动提高者为“阴”。一“阳”一“阴”完成一个“小周期”,这就是运动训练长过程中的一个“步”、进步长链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按照训练效益“贮存观”,运动提高无所谓阶段性,这就是训练工作的“粗放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按照“调整有序状态”的观点,运动提高是“步进”的。就像登山,必须踏上前一个台阶,才能再踏上后续更高的一个台阶。因此,精深地研究和掌握“小周期”,对于掌握好整个的训练,十分重要;搞好了,就能够实现、并更好地实现“台阶式训练法”;这就是训练工作的“集约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化,这正是中央所号召的。

粗放式为什么有时候也能够提高成绩呢?这是因为有时候恰恰符合了、触发了某种进步机制。怎么触发的、何时触发的?并不清楚。因此,对成绩进步、成绩发挥,心中无数。非关键时刻,倒有些成绩;关键比赛当口,想要成绩,却没有了。

大运动量导致训练工作贪“量”缺“质”、扬“阴”抑“阳”,尽管投入非常大,水平还是上不去。在雅典,我国26人参加的15项比赛中,只有3项超出以往最好成绩。大批运动员“失常”,其表现远低于本人的以往水平。最典型的是50公里竞走“前世界冠军”赵永胜,竟两次在世锦赛上走不出30公里开外。如果训练中能够正确处理阴阳关系,赵永胜断不致如此,我国大批运动员的成绩肯定会好得多。

媒体报导:“强攻不强是朗平退役后中国女排的痼疾。”这是否同大运动量导致的训练中阴阳失衡有关,很值得研究。训练工作不但要认真研究操作细节,而且首先要认真研究思路。

3.4 分析几个例子

基普凯特(丹麦)在800米项目上,3月份在巴黎两度打破室内世界纪录,7月7日以1′41″73平了塞巴斯蒂安·科保持了16年之久的世界纪录;8月8日在雅典世锦赛上夺取冠军;世锦赛结束仅4天,8月14日又在苏黎世大奖赛上以1′41″24破世界纪录,8月24日在科隆以1′41″11再破世界纪录(而且基普凯特专攻800米,不接受兼跑1500米的建议)。这种接连出现世界级高水平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加布雷塞拉西7月4日创造26′31″32的万米世界纪录,8月6日在世锦赛获万米金牌,8月14日在苏黎世又以12′41″86破五千米世界纪录。

可以看出,基普凯特等当代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是有节奏的,是“步进”的,是以“小周期”为基础的。7月初的突出成绩,不仅没有将“存款”花光,妨碍雅典(8月初)、苏黎世(8月中)和科隆(8月下旬)的比赛成绩;而且由于“前浪”激“后浪”,恰恰为后者出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雅典决赛中,基普凯特一开始就猛跑,第一圈49″68,最后以1′43″38夺冠。事后他说,是在赛前即刻,才临时决定这一策略的。可以说,他之所以采取这种前快后慢不利于成绩水平发挥的非平衡跑法,是衡量了对手们的实力和心理,在策略上有意突出一路领先的风采,求稳夺冠军而回避破纪录。

基普凯特之所以能够这样任意“挥洒”,就在于:第一、掌握了世界领先水平;第二、一定程度地掌握了“步进”、即“小周期”的奥妙;而这第二点是第一点的基础。在这个训练“集约化”的关键点上,基普凯特的实践,高出我国田径训练中的普遍实践,岂止“一头”?不光如此,而且与我国普遍奉行的陈旧训练理论,严重地矛盾着。对训练安排上如此鲜明的对比,如果不加正视,我国田径发展的颓势,就很难扭转。

可以看出,基普凯特的训练,以“阳”领路,以“阴”保“阳”。从8月8日到14日7天内两次出现世界级高水平、24日再破世界纪录来看,训练中对于阴阳协调,已达到很高的掌握水平。而我国的“大运动量”训练,整个季度、甚至整半年都看不到本人的专项水平;扬“阴”抑“阳”、甚至有“阴”无“阳”,这怎么能够实现运动成绩的不断进步呢?

再来看看马拉松的训练和比赛,也很有启发。

女子冠军铃木博美,96年奥运会万米第16名,改练马拉松迄今不过一年。男子冠军安东,原来也是跑万米的,94年曾获欧洲万米冠军;从改练马拉松到这次雅典赛前,一共才跑过三次正式的马拉松。(获得马拉松第二名的、安东的西班牙同胞赛思,却是一位马拉松老运动员,跑到终点后却就被送进了医院。)回顾“马家军”的出名,是从93年全运会马拉松比赛开始的,当时在女子前16名中,包揽了12个名额(包括金牌),她们也都是从中长跑运动员岗位上兼项过来的。

马拉松运动员在马拉松赛中夺魁,并不奇怪;为什么兼项、转项运动员也能夺魁,而且数量不大少呢?

我们知道,马拉松训练的习惯,往往也是突出距离,而并非首先重视强度;平时训练同比赛相比,在强度上存在不少差距;也就是说,有意无意地多少陷入了重“阴”轻“阳”的境地。兼项、改项运动员,相对于马拉松项目而言,从训练长过程来看,其长处恰恰就在于“阳”这一方面。

分析这样的事实,并非提倡用中长跑方法来练马拉松;而是希望马拉松训练,改革、改进重“阴”轻“阳”的训练方法,争取做到阴阳协调。(挪威运动员韦茨,获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冠军,是田径史上这个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她曾经四次创造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八次在纽约马拉松赛夺冠;同时她也曾在3000米、10公里公路跑、15公里公路跑、10英里公路跑、半程马拉松、20英里公路跑等项目上创造一批世界纪录或世界最好成绩。据报导,韦茨的训练跑距,从未超出过半程马拉松。可见,其训练速度是接近、甚至是超出马拉松的比赛跑速的;韦茨的马拉松训练,相对于许多运动员而言,其长处也就在于“阳”这一方面。)

我国习惯,在训练中怕“冒”;甚至为了10月全运会,8月在雅典就害怕出现本人水平的成绩!其要害,就是避“阳”、缺“阳”、甚至怕“阳”,阴阳失位。没有前浪,何来后浪;即使具备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又如何能到达拔尖水平呢?

当年“马家军”打破怕“冒”的“常规”,就在世界上“冒”出了辉煌的水平;当他们的经验被总结为“一天一个马拉松”(突出“阴”、回避“阳”),纳入习惯思路之后,也就辉煌不再了。

3.5 线性思维还是辩证思维?

大运动量,在其内涵中没有结构、没有矛盾,属于线性思维;而人体训练,则是超级复杂的巨系统。用线性思维来处理超级复杂的巨系统,结果就出现扬“阴”抑“阳”,阴阳失位、失衡。

运动训练追求的目标状态同人体的现实状态存在着矛盾。以这个矛盾为导向,从而产生出能使人体发生适度应激的训练手段。这种手段的适当作用就是“阳”。它振动了人体有序状态的涨落,促使人体有序状态向着目标方向调整改组,这就出现了运动进步(“壮阳”)。(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例如,以“阳”来说,有种种不同的掌握方法。为了启动人体有序状态的调整改组,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以引起适度应激,这是一致的。但训练的直接作用点,总是人体的某个子系统;而为要启动人体有序状态的调整改组,必须促动人体的总系统。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对集中的多课次,就具有优越性。)

以人体的健康水平来说,并非铁打一块,而是动态的;大体可分为健态、病态、亚健态(第三种状态)三种。适度应激以后,人体就可能逼近、甚至进入了亚健态(“阴衰”);这就需要在后续训练的适当时段中运用适当的低强度手段来“滋阴”(“滋阴”必须休息、营养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挥作用,低强度训练手段是必需的参与因素之一),促使健康水平恢复到健态(实现“阳盛阴盛”)。“阴”和“阳”是对立的统一,一般地说,“阳”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样,一“阳”一“阴”就完成一个“步”、一个“小周期”。(这是一个宏观的、模式化的陈述,实际过程是非常复杂、丰富的。)“壮阳”和“滋阴”,需要审时度势,需要运用复杂、灵活、多方面因应的手段、方法,以系统地构建训练的适宜过程。这中间包含着深刻、丰富的科学和艺术。教练员所需要的,是不亚于医生那样的、紧张艰苦的智力劳动。(这首先需要以丰富的知识、智慧和高度的求实态度为基础。)如此生动的对立统一运动过程,若用线性思维去处理,就必然要变味、变性,产生不良效果。

在大赛的关键时刻,需要时,可以不回避“过强应激”(一种“超水平发挥”壮态),以夺取胜利。但这样,人体便会立即进入亚健态、以至某种程度的病态。此后,必然会进入一个成绩低迷的时期。因此,过强应激在训练体系中,不宜采用;即使在正式比赛中,在非关键时刻也不能采用。

人体的生命运动就是矛盾运动,它是不能用线性思维来认识和掌握的。我们若对训练和比赛的种种过程进行广视角的观察,就可能会看到饶有兴味的种种状况,以丰富和改进我们的认识。

3.6 是地域优势还是训练优势?

肯尼亚长跑好,古巴跳跃好,就说是这些地方的人对各该项,具有生理上的先天优势。(换句话说,我们若成绩不好,就是生理上存在着先天劣势,这就好解脱了。)这是否妥当,值得质疑。肯尼亚长跑好,摩洛哥也长跑好,人种学并不一致;古巴跳跃好,欧洲也好,人种学更不一致;这如何解释?

我们知道,同一地域或地域接近,经验智慧容易传布。在某一地方产生了优秀运动员,如果人文条件容许或支持这种训练工作,先进经验就容易连锁式地发芽成长,发展成地域优势。反过来说,具有运动优势的地域,往往就具有丰富的先进训练经验。如果我们想寻找先进经验,这倒是一个搜寻线索。

3.7 该使观念凝固还是该使思想活跃?

女子4×400米决赛,第二名美国队输给第一名德国队0.11秒,约合1.15米;可是,美国队从第二棒开始就企图从外道超越英国队而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实际上她们已多跑了十多米;而英国队为挤开美国队,最后却把内道让出使德国队渔利、而自己沦为第三。三千米障碍赛冠军基普凯特(肯尼亚),决赛中大部分时间里只处在第5位,只是到最后300米处才开始加速冲刺。加布雷塞拉西说,他在比赛中对于是从距终点600米还是550米处开始冲刺,一直犹豫不决。可见,在运动全程内部,存在着生动的矛盾运动;该如何掌握,大有讲究。

不光长跑是如此。在一百米、二百米、四百米等项的预、次、复、决的大量比赛中,可以看到,起跑反应速度约在0.110至0.170秒之间(记自电视,并不精确),折算差距约合0.6米上下。而且女运动员一般似比男运动员为快。然而,冠军均未属于起跑反应最快者。如迈·约翰逊,其某次起跑反应为0.167秒。这个现象反映出,在短跑内部,也是存在着矛盾运动的。据报导,在8月3日的男子百米决赛中,格林的最高速度出现在58.10米处而贝利出现在62.30米处,这进一步说明百米全程内部存在着生动的矛盾运动。在这样生动的过程中,具体环节孰高孰低,是不能离开矛盾运动整体,来简单化地加以判别的。

既然存在内部矛盾运动,就有主次之分、全面和片面之别、刚柔相济之求。在训练中面对具体对象应该如何具体掌握,也就大有讲究。探索和研究短跑运动的内部矛盾,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灵活地、充分地加以利用,这或许是值得我国教练和运动员重视的问题,这或许有利于改变我国男子短跑水平的冻结状况。

在径赛和跳远等项目中,部分运动员的跑姿似乎值得推敲;而且究意哪种跑姿为好,对于不同特点的运动员是否应该用同一种标准进行掌握,这又值得推敲;跳远运动,男子多采用三步半跳法,而女子多采用挺身式跳法,这问题也似值得研究。像女子跳高冠军挪威豪格兰1.99米过杆时,动作那样地顺当恰巧,这是较为少见的;反过来,既然有人能够做到,这就又不失为训练中的一个追求点。精益求精地不断把“极限”向前推进,这是运动家们的贡献。

从看似铁板一块的表面现象后面发现本来确实存在着的矛盾,跟踪深入地进行研究:使不够完善处完善;在主次不清的地方理顺主次;对环节较多但不够协调的事物,全面、系统地促进协调化;这中间,可能就存在着我国田径的利益。

3.8 单打一抓成年阶段还是全面抓好全周期?

德国32岁的七项全能冠军布劳恩,1991年就获该项世界冠军;她计划今后3年内继续保持桂冠:争取1999年成功卫冕,并在悉尼奥运会夺魁。曾35次打破世界记录、今年33岁的布勃卡,这回第六次夺得世锦赛冠军,并继续雄视前方。

布勃卡是被彼得罗夫教练从十岁开始一手培养起来的。女子5000米冠军肯尼亚的萨莉·巴尔索西奥,15岁时就在93年世锦赛上获万米第三名(能在长跑王国当选为代表,显然不是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过程的)。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窥知童少年启蒙训练的重要性。

我国田径对训练时段抓得过仄。对大年龄和童少年都缺少重视、缺少措施,割裂着“训练全周期”。这中间存在着可供开发的巨大潜力。

若说田径是成年项目,并非说单打一地抓成年训练就能成。现代科学研究说明,童年是动作技术训练的敏感优效期,少年是体力启动训练的敏感优效期;没有童少年阶段良好的体育基础,孤立的成年阶段很难取得杰出成就。童少年训练不但支持布勃卡成为世界田坛的巨星;而且,正是由于童少年阶段获得了优质训练,使他在世界级高水平阶段的驰骋年限,能够如此地悠长。

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进一步认识到,在人幼年的发育、发展中,存在着若干“时间窗口”。在这样的“时间窗口”中,存在着决定其所对应之功能的、一生发展状态的“启动开关”。例如,以语言功能来说,若错过时机才开始学语言,就毕生很难学得很好。

人类感觉和动作功能的“时间窗口”也在幼年。在此时期,若缺少相应的活动锻炼,就会形成“感觉统合失调”。这样,会在智力学习和人际行为上不同程度地继发为一生的遗憾,更不用说对于体育运动了。幼年学动作,在学习效率上是“天才”:一学就会;一经练习,很容易形成优质技术。若错过时机再学,在效率上就变为“残障材”,得费大劲、并且难于学会;勉强学会了,毕生也很难抹掉“动作粗拙”的烙印。这已经在体操、球类等项目的训练发展中,呈现过深刻的经验教训。这种教训在田径中并非不存在,仅仅是“粗放式”工作习惯,遮挡着我们的视线罢了。

例如,九年前29岁的李梅素在汉城奥运会上,为祖国田径、也为亚洲田径,光荣地夺得了唯一的一块铜牌。她在临赛年度中艰难地、刻苦地“改动作”的事迹,被当时的媒体大量报导着。如果她当时是处在优质技术的优越基础上进一步猛攻能力提高,而并非将主要精力牵制在不得不面对的、“改动作”这样的基础环节上,那么,她的成就岂止是铜牌呢?

田径的投掷、跳跃、跨栏等等,技术十分复杂,极难驾驭精熟。世锦赛跳远电视扫描中大量出现的助跑减速、踏跳失准的镜头,为这类技术的复杂性、艰巨性,做出了极好的注脚。其实,走、跑技术要做到精益求精,同样十分不易;名教练王魁对裁判的害怕,同样对此做出了很好的注脚。

那么,为什么不在“时间窗口”中对“天才”对象进行技术教学;诚如邓小平所教导的那样从娃娃抓起,打好基础;却让“时间窗口”白白关闭,硬要拖到学习存在“障碍”、而且到头来难逃“粗拙烙印”的阶段,才开始勉为其难地进行学动作、改动作呢?

以撑杆跳为例,为什么我国女子很快地参与破世界纪录,而男子进不了决赛、甚至及格赛呢,就因为男子世界级选手的技术水平已经太高、而女子撑杆跳尚属初创阶段。随着女子技术的提高而若我国不相应改进训练措施,也将有被挤出这种参与地位的危险。

其实,动作技术愈是复杂,愈对我国有利。这已经被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的发展史所确切地证明。我国田径在技术复杂项目上的艰难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我抛弃优势后所形成的。

我们应该为广大儿童大力开展走步式跳远、跨越式跳高、跑栏式跨栏、以及各种复杂的投掷技术的启蒙教学、以及嬉戏式的竞赛活动。注意力放在技术开窍,而非追求成绩水平。要组织第一流的田径专家下到第一线去试点奠基,树立榜样。群众性地这样去做,既可大量造就未来的运动英才,更是将全民健身提到更高水平的基础性的有力举措。

以撑杆跳为例,如果有适当的设备和教练条件,使十来岁的儿童掌握高水平的动作技术,并非太难做到。(体操、杂技界的与之相类的大量动作,提供着有力的佐证)。若有成批的技术水平出类拔萃的儿童撑杆跳手,发展到将来,中国在世界上,决非属于撑杆跳弱国之列。

4 需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田径的现实管理体制,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政企不分,行政和学术业务不分;职责不明,内耗重重,习惯势力强大,创造性很容易遭到阻遏;贡献和贻误不辨,效率低下;急需推进改革。

4.1 大力开展学术研究

为了更好推进中国田径,必须大力提倡学术研究。首先,需要改革不重视学术研究的现象。

谨就我个人微细的建议来说,1964年提出技术、体能一体的观点,1979年提出“体力波”的观点,80年代提出体育运动以智力为灵魂的观点,1982年提出“跑的单步中前蹬、后蹬双动力”、并由此提出“单步的合理结构”观点,1987年在10位专家教授的提携下共同提出《论中国田径的赶超战略》,1993年提出“田径训练全周期”问题,1995年写出《哥德堡的教训》,1996年提出“训练结构”问题等等。今天若能组织专门实验或专家讨论,或领导作为信息周知教练,窃以为对田径建设或许不无补益。盖因相信在学术领域,不同观点的碰撞会迸发创造性火花。

或许田径领导部门原来没有“通过开展学术探讨来推动工作进步”,这样一项任务,因此,对群众建议无法接待;若果如此,就急需改革。

从社会的宏观角度看,若然智力是体力的源泉,以中国之大,学术研究中可能会存在宝贵的财富。因此,对群众建议不仅要被动地接待,而且要主动地号召和争取。

要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特别要大力开展对于“训练思路”以及“管理思路”层次的学术研究。

4.1.1 田径司处领导要亲自管,同时要有专人分管;

4.1.2 对群众建议要有呈必复;对书刊文献要主动搜索;入选的标准在于有无创见,而不在于是否正确;即以我个人的建议来说,我只能保证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田径的热爱,但无法保证其正确性;正确性只能让学术讨论和争论、特别是让实践检验来说明;

4.1.3 要每年编印关于不同“思路”争论要点的“汇辑”或“综述”,同时编印主要论文的目录,在田径界广泛传布,以激发和鼓励创造性;首先编印历史的,同时编印年度的;

4.1.4 组织专题调研和专题讨论;

4.1.5 不能要求田径系统的干部都是专家,但必须要求全体干部同教练一样,对有关“思路”的主要争论点,能有所了解,不致将“习惯”当做“无矛盾”。

4.2 改革田径训练实体

当代世界上先进的训练实体,是按专项、甚至按运动员建立的。机构十分精简,行动十分方便快捷,效率很高。往往运动员、教练员和经纪人,两、三人就构成一个独立、精干的训练实体。如埃塞俄比亚的加布雷塞拉西这样的年轻运动员,尽管比赛中连鞋也不穿,但对世界专项形势却非常了解。对世界的各种有关比赛,会评估自身的实力走势、机会取舍,从需要出发,及时参与。这样的实体,每年参加十几场国际大赛不算多。不但从训练上看,对国际经验了解得很直接、很及时,对自身要求得很严、很贴切;从经济上看,更是不但不花费。而且能够争取到很大的收入。

上述形式并不奇怪。我国黄志红、李彤等优秀运动员这两年的训练组织形式,实质上已与之接近,其效果也有目共睹。

可以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训练实体形式,积极地、有秩序地改革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精干的训练实体形式。

国家队、省市队等等可以改为各种训练基地和训练中心。训练基地管设备,管接待;训练中心管人事、管人头财务(训练中心同时就一定程度地担负起了“经纪人”的任务)。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可分为:基本工资和医疗保健福利;训练开支和成绩奖金;以及自己创收三大部分。基本工资和福利一律照发。训练开支和成绩奖金在训练年度的开始时和终了时分两次付给:开始时为部分借支,终了时为完整结算;使具有特出成就者得到巨大鼓励(训练中心提取10%),有一般成就者得到一般鼓励(训练中心提取10%),缺乏成就者受到能够承受的处罚(中心按受罚面,也要受到一定的罚失);使运动员、教练员和中心,在利害方面与成绩水平同步,并一定程度地捆在一起。而创收,则主要归教练员运动员所有(按一定比例分配),如果是由中心介绍得来的捐助,则由中心收取一定的提成。

每年调整一次人事,有成就者得到鼓励,严重无成就者将淘汰下岗;使运动员、教练员队伍迅速地得到提高,同时也得到一定的精简。使中国田径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逐步地与一般国际水平靠拢。

这样,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双向选择;并可自由地选择训练基地,或按需要在基地间流动。这就是说,实际上已形成为精干实体的雏形。在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在法律约束下完全独立自主;对上、对外,欢迎、并主动争取有关训练方法的信息,但不接受干预;与科研和医疗单位,按双方的协议,规范行为。这样,以保障教练员业务自主权作为基本环节的市场机制的运作,必然会促进训练水平的迅速提高。

为了保持训练的连续性和促进运动队伍的蓬勃发展,可以在上述基础上采取一些衍生措施。例如,一位教练员,如果深入基层,待遇如何确定,如何与几年后的成长起来的运动员的水平挂钩论奖金;一位教练员,在带专业运动员的同时,可以带一名或几名少年运动员,奖金如何与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提高状况相挂钩等等(与此同时,撤销对所带少年运动员的年龄限制)。

4.3 抓好儿童、少年田径运动

要积极促进和改进儿童、少年田径运动的项目设置和教学、训练水平。

关于项目设置,原东德规定成人田径的所有项目,在儿童少年中基本上全部开展,这个经验应该吸取。只是在器材规格上要大力进行调整,力戒成人化。例如,跨栏高度应该很低,以利正确技术的形成,防止错误技术的出现,等等。为此,要努力促进相应器材的生产和供应,这在市场机制下是很容易做到的。

要设置年龄组,以便登记成绩纪录,提高兴趣和水平。原东德规定,在16岁以前以二岁为一个年龄组,16和17岁各作为一个年龄组,18岁起不再设年龄组,这个经验可以参考(或者可对女子年龄进行一定调整)。如何落实,可经专家们讨论后再定。

关于竞赛,原东德定期举办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而不设成人的全运会,这种高度重视青少年田径运动的精神,值得参考。

有些小学、初中,在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具有举办成田径学校的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具有几十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保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不影响同等智育质量的前提下,从娃娃开始,争取在田径技术上系统地培养出上路的水平。这是完全符合中央关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号召的。我曾经替某学校向田径处一再反映,竟然得不到答复,令我十分不解。(现在地方和民间已经办起多所足球学校,为什么田径学校就不能办?除了领导部门积极性存在差别外,能有其它解释么?)谨再次提出,建议支持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先办好几所,以便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发展。

为了上述各项,需要改进领导机关的分管体制,以理顺关系。儿童、少年田径运动应该由田径司、处来管。不管童少年、单管成年,田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会在国际高水平面前碰壁。至少,田径司处与群体司处应该共管。

不要认为远水不解近渴,没有远水,连黄河也会出现断流。

4.4 加强全国田径训练的业务研究和信息指导

为了改变我国田径在智力上的薄弱、以至落后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全国田径训练的业务研究和信息指导。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同时,在四十多年的田径建设、包括人才建设的条件下,训练实体的实力布局与建国初期已大不相同。朱建华、王军霞、钟焕娣、李梅素……包括这次世锦赛的李雪梅、于国辉、刘宏宇、任秀娟、杨思菊、劳剑峰等等,均属地方队员。这说明,地方训练实体已经有能力承担培训国家队员的任务。这样,更便于新人成长,也有利于地区性传统长项的出现;特别是,在竞争态势下,更有利于促进国家田径水平的提高。

在国家队改为国家田径训练中心后,运动员来集训或轮训时,教练员是随同到来的。因此,原国家队教练力量可以腾出来担负更为重要的任务。

可以由国家队劳苦功高、富有经验和造诣的教练员为基础,吸收国家体科所、以及院校的必要力量参与,共同创建“中国田径训练研究所”。使国家田径训练中迫切需要的高级研究任务的落实,得到组织保证。为中国田径训练在智力上赶超世界水平,奠定组织基础。(原东德就有这样由田径专业力量建成的研究所,为东德田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要合理地、切实地解决好业务研究人员的生活待遇、以及同贡献挂钩的鼓励问题。

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既可以对前来国家田径训练中心集训的队伍提供必要的指导,更可以下到省市、特别是直到小学和初中去进行指导(从四川短跑进步中可以看到陈家全帮助指导的效益);既可以摆脱日常事务以集中精力潜心研究提高,还可以加强对世界的关注和国际联系(例如,到古巴去进行整个月、整个季度的考察);等等。这就可以改变过去“一个萝卜一个坑”,国际和国内业务交流受人手限制很不舒畅的状况。这有利于促进从基层到国家队员,训练水平系统地能动提高和不断更新。

这个研究所进行的业务指导,是“信息指导”而非“行政干预”;是促进业务中的独立思考,而非鼓励盲目执行。这种业务指导和各教练员的业务自主权是辩证统一的。要鼓励训练实体间的创造性竞争。

4.5 加强领导

如前所述,在全国促进着田径的学术研究,形成着竞争着的训练实体群,形成着从童少年至青成年的、系统衔接的训练体系,促进着训练业务技术的高级研究,加强着与国际田径训练的联系,这就在学术上、在训练业务上、在年龄梯队上、在训练实体建设上,在多元竞争态势上,形成着朝气勃勃的、生生不已的强大网络。

国家体委田径司处可以在抓好这个网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以这次世锦赛为例:若有一人得牌就可与上届基本持平;若有一人得金牌就超越上届;若有五人得金牌就超越历史;若有八人得金牌就在世界领先。很少的几块金牌,这就是拳头;拳头只消有几个,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下力气抓好。例如,如何将冯树勇等教练对跳远多年深入研究的业务优势、我国已有十余名运动员达到8米以上的人员优势、我国与古巴友好的关系优势、以及有关方面的学术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联系起来、集中起来,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落实到使我国跳远形成为拳头?

点和面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所谓抓,不是包办,而是促进,是培育。如果确实下力气抓了,又抓得对头,使我国的一些重点训练实体,结合自己的实情,争取学习和超越加布雷塞拉西的训练实体、奎罗特和索托马约尔的训练实体、奥蒂的训练实体、弗里曼和贾亚辛格的训练实体、博尔顿的训练实体、迈·约翰逊的训练实体,这就并非是一定做不到的了。

本文错误,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  ;  ;  ;  ;  ;  ;  ;  

迎接挑战的积极思考--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后中国的对策_田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