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严爱群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严爱群

严爱群(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要:本文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三步走”的语文教学模式,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同时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支持系统,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147-01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包括一些接受能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如智力障碍、视觉障碍、听力障碍等,由于身体上存在着相对的缺陷,这类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在学习中就面临着比一般学生较大、较多的困难。因此,特殊学校的语文教育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语文学科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桥梁,只有通过语文教学解决了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上的先天劣势,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2)语文素养是整合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具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语文学科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自身培训提升的意识不够

专业出身的教师少,且学历偏低,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足,且当前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机构少,学校经费有限,校内培训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受培训的机会少。另外,由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低,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致使自身素质提升的意识不够。

2.教材陈旧,针对性差

特殊教育学校适用的教材,其更新换代速度远不及普通学校所适用的教材,教材使用周期长,版本低,教材体现的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教材内容较少,选取课文的角度不够丰富,提供的信息量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和教学要求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过多地借鉴了普通学校适用的语文教材,针对性差,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情感教育

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实践能力培养,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学习也只停留在机械模仿上,而无真实情感,也缺乏对所学词语或语句的感情色彩的把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其心理也往往存在着自卑感,缺乏情感的教育将会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一)设计“三步走”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对学习的心理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学能力强,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达到课堂教学有效。因此,在语文教学环节设计上,为提升特殊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前情境塑造、课中合作学习、课后作业反哺”的“三步走”模式。

1.课前情境塑造,引导阅读

不同班级的学生、同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要分析好学生特点,确定学习者特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塑造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境,如根据所学文章内容或词语语境的需要,决定是在原教学场所改进,还是更换教学场所,或是需要添加新的教学设备等。通过塑造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融入情境,从而激发出阅读并深入学习的欲望。

2.课中合作学习,形成互动

特殊学校的学生大多因自身的缺陷而具有一定的自卑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相对较差,很难达到课堂讨论、互助学习的效果,但是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不是对真理、定理的客观传授,它需要学生以开放式的思维,去客观学习,并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进行主观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提出问题,或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和思考,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共同观察、相互讨论、合作表演等,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使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

3.课后作业反哺,加强巩固

根据教学任务和课堂学习效果,灵活设计课后作业,在制定个人课后作业的同时,适量辅以小组课后作业,并与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感受生活的机会,注重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小组共同完成,达到个体与集体共同提升的效果,也有利于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支持系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具有社会性,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联系上,而特殊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家庭:语文素养形成的起源地

家庭是语文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认识并学习语言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语言素质、文化水平和家庭文化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语文水平。因此,家长应采用规划化的家庭语言,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去感染孩子,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学校:语文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

学校是全面系统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实施语文教学的场所。特殊学校为特殊学生而建,为其配备了专业的语文教师和语文学习设施,设计了适合与适量的语文学习课程,提供一个语言广泛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特殊学生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学校教学和学习是学生语文水平形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3.社会:语文教育实践的大环境

语言来源于社会并运用与社会,社会大环境也是一所学习语文的学校,语文的学习应与社会相联系,吸收社会中积极的语言,批判并改良社会中消极的语言,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并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进行检验与修正。

论文作者:严爱群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严爱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