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实践探讨论文_卢斌

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实践探讨论文_卢斌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对儿童预防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1]。计划免疫门诊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儿童疫苗接种质量,提高一秒覆盖率,控制传染病发生率有积极意义[2]。通过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可以将免疫计划工作逐渐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成功转变。因此,为提高计划免疫工作,我们对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探讨,现报道如下。

1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儿童从生出时起到7岁为止总共需要接受疫苗预防接种次数约30次[3]。而自儿童出生时起,其出生登记录记录表、预防接种预约通知单、疫苗准备及接种登记规范、接种后统计工作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繁琐复杂,在此过程中极易发生涂改、统计错误、漏种等现象。而在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中,由于基层接种经费不足,房屋设施简陋,接种设备缺乏等工作条件较差,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接种覆盖率,不利于计划免疫建设[4]。因此,据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为进一步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制度,严格防止交叉感染,杜绝差错事故,保证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确保基层各个儿童均能被纳入到计划免疫接种的工作中,开展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统一认识,制定实施细则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将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到基层单位领导,提高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的认识水平,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将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建设发展规化中。由中心领导、计免科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开展研讨会,制订并贯彻落实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要求及工作规范,明确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形式、门诊工作程序、接种技术要求、门诊设施及布局、人员配备、药品器材、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要求及考核标准。通过合理人员分配,明确防疫人员任务职责,实行目标管理,进而有效提高门诊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2.2开展规范化计免门诊接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计划免疫科大力支持,逐步完善计免科房屋建设、接种设备等必备硬件设施 ,建立健全各项计划免疫工作规章制度。根据中心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门诊房屋建筑标准,接种室应悬挂明显标志,与普通门诊及病房严格区分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种门诊处应设置宣传板报或多媒体视频循环播放,张贴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及工作程序。保持接种室整洁、宽敞 、明亮,完善取暖及降温设施;设置疫苗放置专用冰箱、冷背包等冷链设备,接种做到一桌一冰箱(冰包)、苗不离冰,配备急救备用药品和一次性接种器材。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儿童依据取得的号码实施接种,接种完毕后留观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注意事项及下次接种时间,如有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登记,并上报有关卫生防疫部门。

2.3创造条件,积极实施

按上级部门部署,推广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按基层实际情况,分等级、分阶段全面实施[5]。统一核查7岁以下儿童接种资料(接种证及疫苗接种平台信息),掌握应接种对象接种资料,避免漏种现象。严格按照计划免疫程序,通知应种对象填写接种通知单,经常组织接种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接种知识,接种前检查疫苗质量、有效期、批号等,接种时要先严格查看接种对象的通知单、接种证,询问有无禁忌症,接种后详细统计资料,完成门诊接种程序。

2.4规范管理

卫生防疫部门不定期督导、抽检门诊接种的工作情况,对防疫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各接种门诊负责人及中心领导负责落实日常工作实施的管理,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各门诊计划免疫情况。完善疫苗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发放、管理及销毁制度,规范接种门诊接种的工作流程,提高防疫人员接种服务质量。通过上级卫生防疫部门监督和管理,确保计划免疫门诊工作逐渐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体会

3.1 计划免疫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通过组织各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计划免疫门诊工作大力的支持 ,保证了规范化计划免疫门诊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完善门诊接种环境。随着GDP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迅速发展,计划免疫工作也不断进步。门诊接种应由目前的一桌一苗向一室一苗发展,以方便群众,提高接种正确率和覆盖率。

3.3 规范门诊接种制度。规范化门诊建设是计免工作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免疫接种对象资料统计和管理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外来儿童流动人口十分活跃,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料统计和管理的难度。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门诊接种登记网络预约有利于保证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3.4 提高防疫人员的素质水平。防疫人员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接种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确保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安全和优质。同时加强基层监督和管理,进行不定期考核,不断完善计划免疫相关制度,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服务设施、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制度等规范化计划免疫门诊措施,有利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水平,提高疫苗接种质量,降低疫苗损耗,提高儿童免疫率。

参考文献

[1]徐勇. 农村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6):115-116.

[2]马西稳, 徐玉銮. 滕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成效和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1):44-46.

[3]许春燕. 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151-151.

[4]林志强, 巴依都拉?马力哈孜, 比娜孜尔?托合提,等. 昌吉州2015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7, 23(1):92-94.

[5]骆晓艳, 陈伟, 曲江文,等. 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成效[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5):691-694.

论文作者:卢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实践探讨论文_卢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