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_彭国军 韦伟香 王骏 黄江

彭国军 韦伟香 王骏 黄江(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556000)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方法:对80位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医生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调查方式主要包括SCL-90评分,工作满意度调查,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行填写PSQI睡眠自行诊断表,分析医生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结果:进行现阶段工作满意度调查的40位医生与护理人员中,满意率675%,且有13人对现阶段的工作不满意。

通过自身症状进行调查后显示,容易紧张是症状中最高的;且护理人员的SCL-90评分结果也显示40位护理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睡眠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关键词】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62-02

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其会诱导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让人们产生轻生的念头,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很大危害[2〗。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具备临床诊疗与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肩负越来越多职业责任。这无形中增加了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目前,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比比皆是,其中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广泛探讨的话题。因此,本研究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病房进行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通过SCL-90评分,工作满意度调查,PSQI睡眠自行诊断表进行心理情况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精神症状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病房进行工作的40位医护人员做为研究对象。这40例医护人员的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286岁。其中,这40例医护人员中,已婚医护人员为25位,未婚为15位;护士为23位,护师为4位,主管护师为1位,医生11位,主任医师1位。这40位医护人员都是自愿参与本项调查,且均没有出现过精神类疾病,也没有家族精神病史。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roy,SCL)-90》全国历年正常普通人员80例样本常模纳对照组。

12 调查方法对40位医护人员进行现阶段自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填写好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满满意度调查表3个满意程度,分别为:“好”、“一般”和“不满意”。其中,“好”和“一般”为“满意”。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身症状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容易紧张、是否容易烦躁或激动、是否出现注意力下降项等几方面内容,分为“是”和“否”。

13 调查工具对40位医护人员进行SCL-90评分,SCL-90是由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和躯体化这5个因子组成。在进行SCL-90评分后,如果受试者的得分越低,则证明受试者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其心理健康程度越高。组织医护人员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测,根据PSQI的评定标准,设定总分0~21分,以PSQI值7分设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的临界值,PSQI<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7分睡眠质量差,分值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2 结果:

21 现阶段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40位医护人员进行现阶段自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40位医护人员中,选择“好”的例数为24例,占全部医护人员的600%;选择“一般”的例数为3例,占全部医护人员的75%;选择“不满意”的例数为13例,占全部医护人员的325%,满意率为675%,(见表1)。在40例位医护人员中,对自身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后,容易紧张是症状中最高的,例数为31例,占全部医护人员的775%;其余的症状依次为:容易烦躁或激动、注意力下降、过分担忧、容易忘记、感到前途无望。(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必然的。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3〗。在精神科医护人员中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已经成为提高精神科工作质量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对于影响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

而提高医护人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医护质量的提高以及和患者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室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因此,需要一些改进来改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目前,对于改善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很多学者提倡通过优化工作环境、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睡眠指导和缓解压力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过程中强调以医护人员为中心,以多种心理干预方法相互协作的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进行现阶段工作满意度调查的40位医护人员中,满意率675%,且有13人对现阶段的工作不满意。

通过自身症状进行调查后显示,容易紧张是症状中最高的,例数为31例,占全部医护人员的775%,且医护人员的SCL-90评分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位医护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睡眠质量也较差。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类似,进一步证明了在精神科医护人员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1]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2] 陈晶,吴均林.工作倦怠理论与研究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141-1143.[3] MaslachC,SchaufeliW B,LeiterMP.Jobburnout[J].AnnualRe-viewofPsychology,2001,52:397-422.[4] 李儒林.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615-617.[5] 崔玉玲,王平,吉峰.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18-1020.[6] 汪炳琳,刘云,宁南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职业满意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36-239.[7] 谢家玲,尹学琼,李蓉,等.医护人员倦怠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8-1200.[8] 郭健.临床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726-1727.[9] 王爱丽,赵宇,费贤翠,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6(4):27-30.

论文作者:彭国军 韦伟香 王骏 黄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精神科医生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_彭国军 韦伟香 王骏 黄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