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调查研究论文_马晓聪1,林武堂1,李婕2,王晖2,陈嘉诚2

1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2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00

摘要:广州地铁于1993年开始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随着城市的发展,多条地铁线路的动工建设,使得地铁施工工点遍地开花,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期环境影响呈片状或带状,施工过程造成的污染易引起投诉或纠纷,使得地铁施工期间潜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旨在对以往已建成的地铁线路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研究分析地铁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关键节点以及典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以后的地铁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工程;关键节点;环境污染问题;工作实践总结

Abstract Objectives:Guangzhou Metro began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subway line in 1993,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subway lines,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stations everywhere,due to the large size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s,long cycle,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the film or ribbon,the process caused by pollution easily caused by complaints or disputes,This makes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subway construc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subway lines,and to study the key nod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and the typ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an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event pollution.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Metro project.

Key words:subway project,key poi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work practice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数量明显上升,环境监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和设施“三同时”落实不到位、未经批准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比较突出,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有些环境影响不可逆转,有些环保措施难以补救。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现场大部分位于人口稠密区域,环境敏感性高,环境影响因素多样,群众较为关注。

广州地铁于1993年开始动工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一号线,随后是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等等。多条地铁线路的动工建设,使得地铁施工工点遍地开花,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期环境影响呈片状或带状,施工过程造成的污染易引起投诉或纠纷,使得地铁施工期间潜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建设单位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广州地铁于2005年引入了地铁施工期环境监理,通过环境监理的专业技术力量来监督和管理地铁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理的开始介入,对广州地铁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环境监理技术尚未成熟,对地铁施工工艺认知不足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不足等情况,施工现场仍存在较多环境污染隐患或问题。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依托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五号线、六号线首期、广佛线首通段、APM线等工程的施工资料和环境监理资料,通过对以往线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深入分析地铁建设内容及施工工艺,识别不同的建设内容和施工工艺带来的不同的环境污染隐患或问题,研究环境污染隐患或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减轻广州地铁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以后的地铁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经验。

一.工程建设特点分析

1、分项工程繁多,进度指标不一

轨道交通是一个超大型的市政建设项目,施工期分项工程繁多,而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进度指标要求。一般主体工程包括车站、区间、车辆段和轨道工程等,辅助工程包括控制中心、变电站、供冷站等,按施工方式来划分分项工程的话,主要有明挖、暗挖、盾构和高架等分项工程;以施工阶段来划分分项工程的话,主要有开挖与初支、二次衬砌、防水、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附属结构、维护结构、掘金与管片安装、下部结构等多种分项工程。

2、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规模大、线路长,本次研究的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范围为17.4-84.5km(APM线3.88 km除外)。由于项目规模大、线路长,操作周期较长,如广州市轨道交通地铁六号线首期工程建设达7年之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巨大,每公里多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3、位于人口稠密区、环境敏感性高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广州市轨道交通类项目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居民、学校、医院、文物等环境敏感目标较集中,其施工期的环境影响程度较重,周边居民较为关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和动迁各类管线、房屋、绿地对沿线区域城市环境格局产生的影响,以及各类施工行为对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目标产生的影响。

二、工程环境问题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各条线路的环境监理日志、月报、年报、总报告等收集整理,统计了各线路基于主体工程、施工方式和施工阶段的环境问题频次,以此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规律,找出轨道交通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由于各线路环境监理的服务周期不同(约在20~80个月之间),发现的环境问题的频次也有一定差异。

2.1基于主体工程环境问题统计及分析

按照地铁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包括车站、区间和车辆段。各线路主体工程分项环境问题频次统计情况见表2.1-1。

表2.1-1 各线路主体工程环境问题频次统计表(单位:次)

从本次研究的各线路施工期主体工程环境问题统计可以得出,所有线路车站、区间和车辆段发生的环境问题频次范围分别为:142-2203次、48-699次和7-20次,频次高低的顺序为:车站>区间>车辆段。通过各线路车站、区间和车辆段出现环境问题所占的比例得出,车站、区间和车辆段站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达到:74%、24.5%和1.5%,据此可判断车站为主体工程中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

出现以上结果主要原因可能为:1)各线路车站施工点数量比较多,靠近周边的环境敏感点,故产生较多环境问题;2)车站一般采取明挖方式(一般有敞口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两类)。车站施工工程量大,占地面积较广,工程中包括路基挖方、排水、地面施工等多项内容,一般开挖的同时进行围护,围护结构可采用放坡、喷锚支护、人工挖孔桩、钻孔桩、搅拌桩以及地下连续墙等多种方式。在车站开挖过程中,遇到岩层也需进行小规模的爆破作业。由于开挖会产生大量的土方,所以有水土流失的潜在威胁,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而随意堆弃,雨季的水土流失会比较严重,局部区域内的侵蚀量会较大。整体而言,车站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是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3)区间施工方式主要为盾构方式,少量明挖,相比车站而言环境问题发生较少。而车辆段施工点少,工程量占主体工程总工程量比例较小,且车辆段多数位于偏僻的位置,环境敏感点较少,因此车辆段发生的环境问题在主体工程中是最少的。

2.2基于施工方式的环境问题统计及分析

广州地铁施工方式总体可明挖、暗挖和盾构三种,部分线路还有高架施工方式。本次调查分析的6条线路基于施工方式的环境问题频次见表2.2-1.

从基于施工方式的各线路发生的环境问题统计可以得出,所有线路明挖、暗挖和盾构结构工程发生的环境问题频次范围(均值)分别为:337-1790(953)、145-603(317)和87-317(165)次,各线路中三种施工方式引起的环境问题频次大小均为明挖>暗挖>盾构。除此,五号线和六号线首期工程存在高架结构工程,高架结构工程发生环境问题的频次范围(均值)为74-187(130)次,与其他三种施工方式相比,高架施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产生频次最小。综上,明挖工程为单位工程中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

表2.2-1 各线路基于施工方式的环境问题频次统计表:(单位:次)

2.3基于施工阶段的环境问题统计分析

对于广州地铁施工期来说,其施工阶段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挖与初支、二次衬砌、防水、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围护结构、掘进与管片安装、下部结构等。基于上述施工阶段,本次调查研究的6条线路发生的环境问题统计见表2.3-1。

表2.3-1 6条线路基于各施工阶段发生的环境问题统计表(单位:次)

从本次调查研究的6条线路的各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统计可以得出,所有线路分项工程:开挖与初支、二次衬砌、防水、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围护结构、掘进与管片安装、下部结构发生环境问题的频次范围(均值)分别为:89-354(196)、43-216(110)、1-4(2)、121-546(279)、114-706(381)、70-404(202)、37-328(142)、39-309(160)和14-31(22)次,频次均值大小排名顺序为:主体结构>地基与基础>附属结构>开挖与初支>掘进与管片安装>围护结构>二次衬砌>下部结构>防水。其中主体结构、地基与基础、附属结构、开挖与初支、掘进与管片安装发生的环境问题较多,为较为重要的关键节点。各参建单位可据此进行重点巡查,发现环境问题,及时记录,提出整改,然后复查。

2.4 小结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6条地铁线路中在基于主体工程、施工方式、施工阶段三方面发现的环境问题数据的统计,并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特点,本研究认为车站是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在施工方式方面,明挖是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主体结构、地基与基础、附属结构、开挖与初支、掘进与管片安装等施工阶段为较为重要的容易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

三、环境因素问题统计与分析

3.1基于环境因素的问题统计分析

广州地铁施工期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振动、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等。基于上述环境因素,对本地调查研究的6条线路的环境问题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统计情况见表3-1。

表3.1-1 基于环境因素的6条线路的环境问题出现频次统计表(单位:次)

从本次调查研究的6条线路的各环境因素发生的环境问题统计可以得出,所有线路各环境因素:水、大气、噪声、振动、固体废物、生态以及社会环境发生环境问题的频次范围(均值)分别为:263-1125(627)、108-579(276)、112-677(330)、26-243(95)、49-359(180)、2-47(15)、1-8(2)次。频次均值大小排名顺序为:水>噪声>大气>固体废物>>振动>生态>社会影响。除此,从各自出现环境问题的占比数据清晰看出,本次调查研究的6条线路中各环境问题发生的频次占比基本一致,由此可确定水污染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其次是噪声和大气。作为主要环境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在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其防治。

3.2基于环境因素的典型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在上述基于环境因素的环境问题的统计分析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出广州地铁施工期各环境因素的典型问题,具体见表3.2-1。

表3.2-1典型的地铁施工期环境问题

针对上述地铁施工的典型环境问题,本文根据以往地铁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效果较好的措施以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各环境要素产生的典型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望对以后的地铁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所含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特别是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泥浆水,含泥沙量高,需经沉淀后排放。在工程施工场地内需构筑相应容量的集水沉砂池和排水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水和污水,经过沉淀、除渣和隔油等预处理后,才能外排。

(2)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实际,搞好排水设施,并考虑广州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的排水应急响应工作方案,以便在需要时实施。避免雨季排水不畅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避免废水无组织排放、外溢和堵塞城市排水管道等事故的发生。

(3)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油料库,库房地面墙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周围土壤和水体。

(4)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要妥善保管,避免泄露污染土壤和水体。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扬尘量的产生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应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

可行的措施,使施工场地及运输沿线附近的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建设单位在工程预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的专线资金,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款专用,并在施工过程中切实落实以下措施:

(1)在拆迁和开挖干燥地面时,在施工场地干燥起尘时,应适当喷水,使作业区保持一定的湿度;

(2)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运土卡车要求完好无泄露,装载时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撒落;

(3)规划好运输车辆行驶线路及时间,尽量缩短在繁华区以及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

(4)经常清洗运输汽车及底盘泥土,雨季作业车辆出场界时应对车轮进行冲洗,减少车轮携带土;

(5)施工现场周边应按照广州市文明施工有关规定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米;对堆土场、散装建筑材料堆放场要采取压实、覆盖等预防措施,及时运走泥土及弃渣等固体废物;

(6)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路面积尘要及时清扫,以减少二次扬尘。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并及时清扫道路,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7)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严禁燃烧垃圾;

(8)在工艺要求许可的情况下,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以减少粉尘污染。无法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艺,应使用灌装水泥,并保证储罐的密封性,严禁使用袋装水泥;

(9)施工场地应尽量绿化、硬化,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场地,恢复绿化和道路。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严禁在工地焚烧各种垃圾废弃物;

(2)做到填挖方合理平衡调度,尽量回填利用,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外排量。部分较好的土方,可作回填土方,剩余部分应严格按照《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向广州市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

(3)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先进行分类回收,确保资源不被浪费;

(4)加强出渣管理,各施工现场范围内渣场要合理设置,及时清运,不宜长时间堆积,不得在建筑工地外擅自堆放余泥渣土,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

(5)施工中产生的弃土要集中堆放,最好采取一些简易的遮盖措施,如下雨时加盖防水油布等,且弃土一般堆积高度不宜超过2米;

(6)施工时的弃土量和弃土去向需要登记,弃土的运输和堆放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

(7)如采用珠江水路运土,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在沿途江面上倾倒渣土;

(8)加强对各类化学物质使用的检查、监督,化学品使用完后应做好容器(包括涂料)的回收及现场的清理工作,不得随意丢弃;

(9)提供流动或固定的无害化公厕处理大小便,厨余等生活垃圾须集中收集,交环卫部分处理,不得混杂于建筑弃土和回填土中;

(10)对在施工中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和严重废物,要按环保法规的要求,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混杂于建筑弃土和回填土中。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在可能的条件下,将高噪声作业的时间限制在6:00—12:00和14:00—22:00,必须连续施工的须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夜间施工手续。

(2)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法。在满足土层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选择低噪声的成孔机具,如钻(冲)孔灌注桩,避免使用高噪声的冲击沉桩、成槽方法。

(3)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方面考虑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兼顾敏感区在敏感时刻的声环境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应有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如隔声屏障或将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道内等。

(4)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对施工噪声的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实施。在噪声敏感点密集地区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制订降噪工作方案并实施。对违反国家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施工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5)鼓励采用拼装型的室内装修材料,用定做的方法,减少装修工作量和对现场的噪声影响。

5.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振动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按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要求;对一般建筑的影响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要求;

(2)施工单位应根据振动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方法,确定爆破用药量和爆破方式,并监测爆破作业的振动强度;

(3)爆破作业要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在工法上尽量采用小计量爆破作业、低威力、低爆速炸药和微差爆破技术,或采用膨胀法施工。在居住区附近的地下爆破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日间进行,以减小对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

(4)工程施工可能会对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建筑变形或沉陷。对临近建(构)筑物应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

(5)如施工中需要在振动敏感点附近进行爆破等产生强震动的作业,需对周围敏感建筑和设备进行深入调查和必要的论证;

(6)遇到孤石需要爆破时,为最大程度的减轻爆破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应该采用微差爆破技术等低噪声振动影响的施工方式,并加强施工期沿线敏感点的振动监控监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且要安排在日间进行,严禁夜间爆破作业;

(7)爆破作业前,施工单位要以公告、投递传单和上门通知等方式,公布爆破的时间段、地点、延续时间、爆破次数等信息,让可能受到爆破振动影响的附近居民普遍有心理准备,并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6.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期监控与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取妥善的弃土、转运与堆置措施,按设计指定地点取弃土,不得向江河、水库及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直接倾倒弃土;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根据轨道交通施工经验,施工期应及时防护、缩短施工场地暴露面对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尤为重要。因此,土石方工程应做到分段施工、分段及时防护,随挖、随运、随填、随夯,不留松土。路基工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并合理组织施工,做到工序紧凑、有序,以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期土壤流失量。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和恢复施工场地,施工临时便道,做到工程竣工一处,恢复一处。

(3)靠近水体的施工点必须强化强地表径流导排设施,应将施工废水沉淀,防治泥沙直接进入水体。

(4)施工用地在工程结束后,需对地面平整附图,并尽快恢复地表绿化或原有的路面结构,防止遭受常年的降雨侵蚀。

7.社会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沿线所涉及的道路和各种地下管线,如供电、通信、给排水管线等进行详细调查,并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拆迁、改移方案,由于管线迁移工程的工程费用大、时间周期长,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应委托政府专业部门来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时切断各种管线时,不至于影响沿线地区水、电、气通讯等设施的正常供应和运行,保证社会活动的正常状态。

(2)施工期间用电负荷和用水量均较大,施工单位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管线接引方案,并提前做好临时管线的接引,对局部容量不足区段,应进行管线的改造,防止临时停电、停水或影响附近地区的正常供水供电。

(3)对隧道施工引起的管线、道路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应及时维修恢复。

(4)工程施工期间,加强工地环境管理,避免工程弃土的随意堆置,以引起尘土飞扬,或占用道路,阻塞交通,工程废水、泥浆等应统一处理,以免工程废水、泥浆漫流影响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施工点应采取景观施工办法,减少工程施工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5)施工单位应根据《广州市城市绿化条例》要求,对占用绿地以及砍伐、移植树木,需报请广州市园林局同意后,方可实施,施工场地应尽可能采用临时绿化措施,施工完毕后应尽快清理场地,恢复绿化。

(6)施工中充分利用规划中的空旷地带,设置施工现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场地采取围蔽处理,以保护城市景观。

四、结语

本次通过对广州地铁二八延长线、三号线北延段、五号线、六号线首期、广佛线首通段和apm的调查研究可得如下结论:

(1)车站是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在施工方式方面,明挖是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主体结构、地基与基础、附属结构、开挖与初支、掘进与管片安装等施工阶段为较为重要容易发生环境问题的关键节点。

(2)水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和废气污染是广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期中常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间各环境要素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比较集中于几方面。

(3)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可有助以后地铁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针对具体的关键问题,明确主要方向和工作量,做到有的放矢,采取本文提出的措施,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镀光,张宇,丁少波.轨道交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

[2]张波.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

[3]张建文,张潞.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

[4]王忠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环境影响与防治[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

论文作者:马晓聪1,林武堂1,李婕2,王晖2,陈嘉诚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广州地铁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调查研究论文_马晓聪1,林武堂1,李婕2,王晖2,陈嘉诚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