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在进行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经常会出现道路变形和沉降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正常使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道理工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优化,但是如果不重视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将会成为道路工程今后发展的阻碍。本文笔者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前言
软土地基因其本身诸多特性,很容易造成市政道路工程路面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财产损失,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科技进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加上雨雪天气的冲刷,对市政道路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基于此,加固软土地基成为施工技术人员关注的核心,而此项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时代的选择和必然要求。因此努力实现市政道路施工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促进我国道路施工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施工软基加固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1软土地基特点及危害
因软土地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不适合直接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危害性极大。
1.1含水量高、孔隙比较大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与土质的构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软土地基大多是由粘土和粉土粒来构成的,土粒的表面会聚集负电荷,它能吸引空气中水蒸气,进而附着于土体的上面,从而升高了软土的含水率,土粒间粘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大了软土的孔隙比,形成了地基稳定土体特征。
1.2触变性、流变性较突出
影响软土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变形问题。一般软土地基都存在较高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在不同外力的作用下,软土地基很容易发生纵向或横向的变形,道路工程易发生塌陷等事故,严重影响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3高压缩系数、低抗剪强度
由于软土结构的密实度低,所含大孔隙较多,容易受外力作用而被压缩,整体强度水平较差,而较低的抗剪强度也决定了软土地基在承载能力上十分薄弱,很容易发生沉降问题导致塌陷,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安全隐患。
2、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的正确选择
2.1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基本条件
(1)公路自然区划为Ⅳ3,潮湿是路基的主要情况,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仅仅对地面的排水设施进行处理和修复,而不采用提升路基高度和地下排水设施安置的方法;
(2)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大多数的软土路基的土壤成分都属于粘湿土,很难对其进行分解和晒干;这样的路基深度方面通常不会超过2m,挼安土路基的上半部分大多为工作区域,想要提升道路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这一部分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3)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和强化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对原有的正常路基造成破坏,路基处理的标准应该以恢复原有的路基水平为主。
(4)在降水较多的时期,施工的难度较大,通常将施工的工期控制在三个月左右。
2.2处理技术的比选
在实际的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路基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针对软土路基的深度不同,通常有浅层和深层两种处理方式。对于深层和浅层的划分上,将3米以下的软土地基划分为浅层处理对象,对于这样的路基进行处理,非常简便,而且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施工的工期也比较短。对于这样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有着多样的处理方式,例如换填法、晾晒法、垫层法、动力固结法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处理方式的优化
在对以黏土填筑为主要类型的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很多施工队采用砂砾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路基的稳定性,然而由于换填的材料具有较强的透水性,非常容易导致路基土质再次出现软化,引发路基的二次损害。还有一些施工队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采用风化石对路基进行换填,这种换填的材料通常具有粒径大、强度低、石含量多的特点,不但同样具有透水性较强的问题,在路基压实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以黏土作为换填材料的处理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地基的地下往往存在复杂的管线,很难对填土材料进行压实,也无法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在对软土路基处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水泥和石灰对路基进行换填,这样的方式涉及到的施工工序较少,施工简便,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路基的强度。
3.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出现的软土地基的情况,通常具有含水多,压缩大,透水能力地以及强度不足的问题,而且处理的过程比较漫长,从特性上来看不能直接用于道路工程的路基,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提升其强度和稳定性,避免软土导致道路出现沉降的现象。随着道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地基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这些处理方式的共同点在于提升路基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
3.1以粘性土为主的软土路基
对于这种类型的路基处理,不适用于采用压实法进行处理,其他的方法都能够取得出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土基的扰动情况。
3.2以砂性土为主的软土地基
这样的软土地基通常会出现液化的情况,则需要采用挤实法和振捣法对其进行处理。
4.主要的施工工艺
4.1深度换填施工
如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现软土路基的厚度不大,而且底部比较硬的情况,则需要先清除后换填。如果路基的厚度较大,则应该对路基进行挖深,将深度控制在周围土层相同的深度,一般要把深度控制在1.0~1.2m;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底部的水分较多,则应该将开挖的深度控制在0.4~0.5m左右。
4.2水泥掺量施工
城市道路填挖方高度及设计模段面。在对软土路基的基底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参考路堤的设计高度和宽度进行参考,在对路基进行换填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路堤被破坏的情况,这通常发生在高度和宽度都较大的路堤。如果是宽度和高度都较低的路堤则比较适用于换填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4.3压实路基施工
在对路基进行压实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压实的功太大就非常容易出现导致路基出现分层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压实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密实度要求不高,则可以利用挖掘机进行压实,在强度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再将工作区的路基进行材料的换填,再换填之后,利用胶轮机进行压实,同时采用震动平板对边角进行压实,进一步提升路基的强度。
5.结束语
在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的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软土路基的问题,不仅仅会影响道路工程的总体质量,还会导致道路出现沉降和稳定性不足的情况,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导致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软土路基的过程中,不同的土质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正确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本文针对当前的施工情况提出了一些软土路基处理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道路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邢坤.浅谈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分析[J].珠江水运,2016,(04):86-87.
[2]华国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3,(12):246.
[3]徐红胜.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实践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6):143-145+13.
[4]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
论文作者:项志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路基论文; 土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路论文; 道路论文; 方式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