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论文_田佳鑫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论文_田佳鑫

1对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进行界定建筑美学源于建筑的审美特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建筑满足居住挡雨基本功能之外,便与美学相关,因为人们在确保建筑居住功能的同时,时刻在思考如何使其更美。建筑美学是美学与建筑学的结合,立足居住功能追求审美艺术的满足,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人情化与建筑理性化相对应,建筑本身是一类生产活动,在居住、质量与安全的诉求之下,必须通过技术理性来实现其形式存在,规范、规格、标准等标准化与理性化成为其内在必然。然而,过于强调功能的绝对理性,必然损害人们精神与情感追求。由此,建筑人情化追求技术与人情的结合,既讲技术又讲人情,“要通过理性化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和心理领域”。学校无论大小,都和建筑美学和人情化建筑思维的体现没有重要矛盾,最重要还是在于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坚持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单单注意到功能方面,还需要深入到美学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2分析建筑美学与人情化在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2.1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人情化诉求的必要性学校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人情化就是综合的满足建筑与人情统一的要求。在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得以实现的同时,通过注重技术与情感的结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与情感需求,将满足学生成长、心理变化作为考量,体现在日常居住的环境中,这也能够进一步帮助学校进行心灵教育工作。2.2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的必要性就建筑的美学原则而言,统一、协调、韵律、色彩、布局、尺度的规则序列设计。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中,由于学校是进行教书育人的场所,所以必须要有与之对应,承载教育的场所环境。因此,在学校建筑设计的建筑美学诉求中要包含物质诉求,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而且在感官诉求中,体现出美好感与审美,让人能够体会到建筑的形式美感。3分析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要点3.1科学制定设计的目标在实际设计中就应该注重对环境、建筑、人文三方面的有机统一,解决空间、时间、使用者与建筑之间的冲突。要统筹好功能、环境、资源利用三个要素,遵循功能关联、空间合理、造型整体的全面性原则,立足教学,同步满足人文景观与学生活动的需要。3.2坚持功能布局的和谐之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建筑实际不能因为场地的受限,就缩减其功能性的要求。无论何种情况,功能性是学校建筑设计中必须优先满足的要求之一。所以改变机械化建筑的布局,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空间的合理利用,要兼顾建筑内部的空间和谐,科学划分教学、运动、景观等功能,做好空间的方向感与序列感。要兼顾建筑与外在的空间和谐,让建筑与环境、地形、道路充分兼容,融合教育感、时代感与人文感。而且,要注重人情化和建筑美学的结合,将学校外部空间拓展特性进行突显,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了空间应用,同时还能优化学校空间环境,转变空间格局,把学生学习空间和活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此外,在各个空间中,需要将学生自身活力进行突显,把抽象形态当作设计的侧入点,让整体学校富有多变特性,利用现代化设计方式和理念,突显时代特性,把多元化造型和颜色应用到其中,让各个质感进行交叉,实现建筑格局的改变,在细微的框架中融合现代化设计要素,在突显建筑自身特新的同时,还能给学校增添一个全新的风景线。3.3突出造型外观的人文之美造型外观是学校建筑的实体体现,兼顾美学与人情化的学校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环节有:第一,形式的多样性。在建筑中切记建筑的意志性,要做到方圆结合,才能够使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单体建筑并不复杂,却能够展示出整体的美感;第二,兼顾传统与现代,学校建筑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品质,继承传统并面向未来,吸收传统元素,运用现代手段,赋予建筑的厚重感;第三,艺术与人文的统一。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追求典雅的校园环境,能够实现对于人文思想和情怀的培养。3.4体现学生的活力之美知识学习应该为自主自愿的,并非外在强求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和学习主体进行融合,也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将学生自身潜力和创造性进行突显,进而营造一个学于景、寓情于学的学习氛围。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借助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方式,规划出一个融合于运动、学习为一体的学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实际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不但会给学校的师资情况以及外在形象进行思考,同时也给予学校环境充分注重,良好的学校环境需要得到建筑的支持。因此,将学校建筑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例如,在建筑上利用现代科技与材料,能够学生感受到科技感与时代感,通过色彩的变化、造型的异同等变化为学校营造出一种集运动、学习、艺术为一体的功能化的现代校园文化氛围。4结语总而言之,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在增强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的认识、提高学校建筑设计中人情内涵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今,在学校建筑和空间设计当中如何将建筑美学和建筑人情化设计进行结合当中依然存在了很多问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与此同时,可以看出优秀的建筑设计都会有着足够的美学体现和人性化理念的体现,在今后的校园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当中也会逐渐将建筑美学和人性化建筑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结合,使建筑设计变的更具有发展性。参考文献[1]戴大彬,任洪国,刘文庆.浅析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6(8),80-81.[2]鲁盈盈.探析包豪斯设计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美学的影响.现代装饰:理论,2015(8).[3]曹强.从建筑美学角度试析城市建筑的和谐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5(5),117-118.[4]唐孝祥,陈吟.建筑美学研究的新维度——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研究综述.建筑学报,2015(1),23-26.[5]王发堂.基于想象力的建筑美学——评罗杰·斯克鲁顿的《建筑美学》.建筑学报,2016(5),108-112.[6]李国友,徐洪澎,吴健梅.人情化建筑的现代演绎—以维基住区为例谈芬兰现代木建筑体验.城市建筑,2015(15),46-48.[7]李保宁,许传刚.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以现代学校设计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8]徐耀.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山西建筑,2015(5).作者介绍:田佳鑫(1984.05.11-);男;吉林蛟河;汉族;本科;中级;设计师;建筑设计;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田佳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论文_田佳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