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郝治中论文_郝治中,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郝治中论文_郝治中,

【摘 要】根据从事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后续施工的经验,总结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分析了起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对策

1 引言

市政给排水设施是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发展以及城市文明、安全,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生产的不断调整,城市道路的不断修建,旧城区的改扩建等的进行,给排水管网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本文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根据多年从事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后 续施工的经验,总结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了其起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供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同行参考。

2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在后续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类。

2.1 管线平面位置及高程冲突的问题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最普遍的问题是管线间平面位置及竖向高程冲突,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常见造成管线冲突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1 地下管线探测资料不完善

由于原有地下管线数据信息掌握不完全、不准确,特别是强电、弱电、供水、燃气等对高程控制不严格的公用管线埋设位置、高程不规范,随意性大,前期管线测量时较难将此类管线全线的埋设位置及高程准确测出。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经常出现新建管线与其它各类现状管线平面位置及高程发生冲突的问题,从而导致后期施工阶段因管线改造而增加工程费用,同时,由于有些管线还难以改造,使高程难于调整的排水管线的设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1.2 设计人员未认真核查现状管线资料

前期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未认真核查现状管线资料,存在管线标高使用错误、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平面位置冲突等。譬如在管线测量资料中,一般压力管道测量值均为管顶标高,设计人将测量的管顶标高视为管底标高或管中标高,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产生标高冲突问题。

2.2 管道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

在市政道路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经常提出发现管道基础不符合设计管道敷设要求,出现该种情况常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2.2.1 地质勘察资料存在偏差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土体性质千变万化,不均匀离散性大,前期勘察单位对现场进行勘察时,有可能发生地质勘察资料判断不准确、勘察结论不完备等情况,造成设计单位对基础处理方案的选取出现偏差。如在某道路工程管道开挖施工时,根据地勘报告属于强风化岩,而现场开挖时为三类红砂岩,属于次坚石性质,由于设计时未考虑石方开挖,因此施工方没有该项的投标单价,需报审计局审批,影响施工进度。

2.2.2 设计单位地基处理设计不完善

在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常由道路工程专业进行道路软基处理设计,管线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未注意考虑现状地质条件对管基的影响。由于道路软基处理常只处理到路基范围,而市政排水管线往往埋深较深,未纳入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深度范围,因此容易出现管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完善的情况。

2.3 现状管渠系统与新建市政管渠衔接的问题

道路的修建往往对道路两侧的现状市政管线系统造成了隔断,或者道路两侧原有的现状管渠系统本身不完善,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现现状管渠与新建市政管线缺乏衔接的问题,这种现象经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2.3.1设计单位未考虑现状管道衔接工程

设计过程中对现场管线情况没有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现状管渠与新建市政管渠的衔接,同时施工时也有发现现状管线的使用性质与设计不符、管线运行情况不满足设计工况等情况。譬如在设计时将设置在道路上的工厂自用的冷却水管当成市政给水管接入。又如在保留的现状管道或者排水下游出口处存在管渠淤积、破损等情况,现状保留的管道附属构筑物结构及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施工时需对其进行清淤理、管线改造或管道附属构筑物加高加固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 管线勘测资料不全

勘测单位为减少管线探测成本,经常仅对一定管径以上的管道进行测量,小管径一概不测,从而导致在设计过程中,疏忽这部分现状分支管线的衔接工程设计,造成造价增加。如某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现沿线商铺、住宅存在现状 DN50~DN150 小管径排水支管,未在管线测量图中表示出来,需沿线增设排水管道将其分别引入新建雨污水管渠内排放。

2.3.3 对现状地形地貌考虑不充分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经常遇到设计图纸未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对相邻构筑物、地形的衔接缺乏细部的处理,如道路红线边设计人行道高出或低于红线外地面许多而没有作处理,造成沿线居民无法出行或地块积水问题。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该类路段现状排水系统进行梳理,增设排水沟、雨水口等以解决现状地块排水问题[2]。

2.4 现状建(构)筑物等对新建管线施工影响的问题

道路新建市政管线施工时,常因为现状建(构)筑物等的影响,导致无法按原设计的管位标高实施,这种情况常 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2.4.1 现状建(构)筑物拆迁困难

在道路规划红线内建设的各种建(构)筑物、管线等需进行拆除迁移,拆除、迁移、安置补偿的费用相当大,甚至会超过或远远超过工程费用。同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户、钉子户,特别是老城区改造项目,这项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因此道路扩建时,能不拆的建(构)筑物尽量不拆。为保证工程进度,便于工程实施,原设计市政管道常需修改线位,绕开尚未拆迁的建(构)筑物。

3 对策

通过对市政管线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前期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时进行预防,可以减少大部分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后期施工阶段时,可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现场发生的各类问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1 在勘察设计阶段进行预防

3.1.1 勘察资料应核实准确

勘察单位应认真调查道路沿线管线及地质详细资料,避免错测、漏测,为设计单位提供正确详细的依据资料。设计人员应仔细查阅勘察及管线探测资料,核实管道开挖沟槽地段的地质情况,有无特殊地质,如存在淤泥地质,应进行地基处理;如遇岩石,应注意统计开挖石方量。如需保留利用现状管道,则应注意核查管道有无淤积,管线是否破损等,设计时应相应考虑管道清淤,管道如有破损则应废除新建。

3.1.2 应认真完善设计图纸

设计时应考虑周全,注意完善细节处理,并应避免图面错误。新建管道和预留支管设置时应注意避让道路两侧现状建(构)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做好现状管线与新建市政管线衔接,并对受影响的道路两侧现状排水系统进行完善,避免出现积水。新旧排水管道衔接时,最好预留一定的跌水高差,避免施工阶段管线实测标高有出入时,造成管线标高大范围的调整。应结合交通疏解工程选择市政管道埋设方案,核实是否需对管道沟槽采用支护开挖或非开挖方案,来确保现状交通的顺畅。在道路改造工程中,为保证工程实施期间周边居民正常用水、用电、用气等,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影响到工程实施的各类现状市政管线进行临时迁改设计。 新建管线线位应注意避让需保留的现状管道,并应对保留的现状管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必要时对受到安全威胁的现状管道废除新建。保留的现状管道附属构筑物应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并注意根据新建路面标高进行井 圈标高调整和加固处理。

4结语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分析清楚造成变更的原因,有些问题如拆迁进度影响、临时用地征用等应尽量通过行政措施去协调解决,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单位调整施工工序等方式解决,不应一昧进行变更修改,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施工是检验设计成果好坏的重要阶段,设计方案的制定需要有全局的观念,不能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补救,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种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黄 焰. 城市道路排水及道路改造施工中的注意事项[J]. 中国市政工程, 2008 (5): 15-17.

【3】陆 华. 浅谈旧路改造工程排水设计要点[J]. 大众科技, 2008 (8): 86-48.

论文作者:郝治中,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郝治中论文_郝治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