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论文_冯有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论文_冯有学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二小学 730050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现实中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层面上,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注重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

只有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才可以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在数量上,教师最好将4至5人分为一组。组员太少,他们提出的意见、想法会比较单一,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组员太多,一人一句,一人提出一个想法,会相对延长小组讨论的时间,也无法将每个组员的个人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要确保小组成员数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明确分工,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组员扮演的角色都是有所不同的,为了实现共同学习、提高能力的目标,需要对组员的组内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其各司其职。例如,在巩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程度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不但设有“教师”,还设有“学生”、“记录”、“裁判”,每个组员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小组长应当不固定,实行小组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担任小组长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性。

二、把握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把握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时机,尤其不能在一堂课中安排多次合作学习,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提高合作时效性的同时降低合作随意性。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老师要把握好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准备12个小正方形纸板,然后分发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有几种方法?这个合作的时机选择在学生开始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在导入阶段已经营造出了非常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问题的探讨。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如同开始了一种游戏,学生喜欢游戏是一种天性,在学生的心目中,能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就是最开心的事了,那么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恰当的时候采用这种游戏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做出肯定、补充或修正,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促进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在新课开始时,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说:“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有时,小组合作学习也需要和诸如自主探究这样的其他学习方式一同结合起来应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想法逐步完善,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数学教师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解决出来。可以先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待学生得出一些想法,且想将这些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再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验证学生提出的想法,同时汇总出更多可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五、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可以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论文作者:冯有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论文_冯有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