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体验“形成问题”的过程--“反弹高度”的教学实践_篮球论文

鼓励学生经历“形成问题”的过程——“反弹高度”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鼓励学生论文,教学实践论文,高度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面对现实情境,学生发现的问题往往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如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经历“形成问题”的过程呢?我们以“反弹高度”一课为例开展了实践.

      一、课前思考

      “反弹高度”是北师大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数学好玩”中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的领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能否使学生研究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呢?

      我们对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开展了调研,鼓励他们观察篮球落地后反弹的现象,尝试提出问题.结果发现,尽管学生发现并提出了不少问题,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模糊,并且提问的角度比较零散.下面是一些例子.

      ①球弹了多高?②篮球落地后,能弹几次?③篮球一共向下落了几秒?④从同样的高度自由落下,第一次弹起的高度数据会有变化吗?⑤为什么篮球掉落后又能弹起来呢?动力是什么呢?⑥篮球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不再反弹?⑦弹起的第一下和第二下的高度大约会相差多少厘米?这个数据会有变化吗?

      比如,第一个问题“球弹了多高”,并没有明确是什么球、从多高落下、第一次还是第几次弹,使得这个问题模糊,需要进一步明确才能开展研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用单独1课时的时间体现“形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完善自己的问题,形成明确的研究问题;并将大家的问题进行分类,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推荐问题,体会有价值的问题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

      (一)观察现象,亲自尝试

      

      学生先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然后自己亲身经历这个过程.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而这往往来源于学生的亲身感受,包括看到的、尝试过的,所以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很有必要.】

      (二)结合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

      1.发现问题

      师:结合刚才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

      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问题,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头脑中朦胧的想法具体化,为后面完善问题做准备.】

      (三)完善问题

      师:下面我们开展交流:能看懂别人的问题吗?有哪些好的建议?自己的问题需要修改吗?并且思考一下,球反弹的高度等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小组交流

      我们节选小组1的交流过程.这个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共有4个,分别是本文开头的例子①、②、③、⑦.

      下面是小组交流的过程.

      生1:“球弹了多高”不太清楚,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2:我的意思是篮球落地后弹起的那个高度是多少.

      生3:我觉得“有问题”,篮球从1米落地弹起的高度与从10米落地弹起的高度肯定不一样!你们看——(拿起桌子上的球给小组的伙伴演示)

      生4:对!这个问题有问题,不太明确.

      生2:那就固定一个高度.篮球从1米的高度落下弹起的高度是多少?

      生3:那“篮球落地后,能弹几次”这个问题也应该加上“从1米落下”.

      生4:对!都应该加上!

      【设计意图:学生开始思考影响球反弹的因素,并且力图不断完善自己的问题.而这一过程为以后提出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全班交流

      我们节选小组1在全班的交流.他们在小组交流之后一共完善了3个问题,如下:

      篮球从1米的高度落下弹起的高度是多少?

      篮球从1米的高度落下到着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篮球从1米的高度落下到不动共弹了几次?

      下面是全班交流中同学们的建议.

      生1:我认为第一个问题还不够清晰!因为篮球怎么落下也很重要.松手的时候不能用力,应该让篮球自然下落.

      生2:第一个问题还可以把哪次弹起的高度写清楚,这样其他班的同学也知道求的是哪个高度.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小组1修改了其中两个问题:

      篮球从1米的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

      篮球从1米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篮球静止一共反弹了多少次?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问题,学生自己会感到问题清晰、具体的重要性,为以后提出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问题分类

      各小组将修改后的问题汇总到黑板上.

      师:面对这么多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分类.

      小组交流进行问题分类.

      交流汇报结果,共分为四类,分别是反弹高度、反弹速度与时间、反弹次数,以及反弹高度与起始高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面对杂乱的问题,虽然学生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样,但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为多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问题推荐

      师:这么多问题,你会推荐哪一个让咱们先来研究呢?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经过全班的推荐,最后形成了下面三个研究问题:

      1.篮球从x米自由下落,从开始到停止跳动用了多长时间?

      理由:研究完这个问题,关于时间的就都解决了,其他高度的方法也就有了.

      2.篮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理由:不仅研究了高度,还找了关系,有挑战性,但我们能完成.

      3.篮球弹起的次数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理由:有挑战性,我们也想知道答案,有趣.

      【设计意图:在推荐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每一类问题的价值,为以后提出“好的问题”积累宝贵经验.】

      (六)反思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你有了哪些感受?

      生1:要把问题提完整,将问题描述清楚.

      生2: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生3: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不是开始想的那么简单.

      生4:关于“关系”的问题有挑战性,也有趣味.

      师:如果下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篮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那么提出其他问题的同学,你们会失望吗?

      生:不会,因为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用在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上,同样也有收获.

      【设计意图:我们没有把确定研究问题作为这节课的终点,而是鼓励学生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经验,使他们感受到虽然我们研究的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是一类问题.】

      三、课后思考

      (一)在感受中发现、提出问题

      观察篮球自由下落的过程只能从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刺激,而让每个学生亲自尝试则是对学生触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通过观察、体验,学生头脑中会产生朦胧的想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时间,等待他们的想法逐渐清晰,因此提升学生课堂中的参与度,让他们充分感受,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

      (二)在质疑中完善问题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妥善给予反馈.尤其是当学生的问题超出了教师预设的范围时,教师更不能忽视.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对一地判断问题有效性时间不允许,这就需要组内讨论.具体做法可以是:对于“模糊”的问题,要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互相质疑中明确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初始问题是不完整的、无法操作的.

      (三)在分类中明确方向

      当大量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如何使这些问题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启示呢?那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分类.将问题分类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这一过程,也可以为学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有哪些角度积累宝贵经验.

      (四)在“推荐”中感受好问题的特点

      “推荐”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出最好的问题,而是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好问题有哪些特点.正像在学生回答中用到的“有趣”“有挑战性”等,都是他们心目中有价值问题的标准.

      (五)在反思中获得经验

      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反思环节尤其重要.学生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在今后提问时要做到问题完整,能将问题描述清楚、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些才是本节课希望学生真正掌握的.

标签:;  ;  

鼓励学生体验“形成问题”的过程--“反弹高度”的教学实践_篮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