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群众化研究论文_赵春澄

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群众化研究论文_赵春澄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志愿服务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尚行为,它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多元化、弥补政府失灵、促进社会信任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治理;价值使命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爱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公益性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并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需要。

一、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一)引领作用

行为引领:志愿服务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提供健康的社会行为导向。同时,它将高尚的雷锋精神注入到普通群众的日常点滴生活中,也可以成为引领社会行为导向的风标。

价值引领:志愿精神激励人们投身志愿服务、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赢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广泛尊重,引导全社会的精神追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人文支持及行动机制。

文化引领:在志愿服务的长期实践中孕育的志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志愿者的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而且通过志愿精神的内化可以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文化建设的愿望和意识,全方位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公共责任。

(二)协调作用

志愿服务可以发挥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首先,志愿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工作,如关爱农民工子女计划、帮扶西部计划及社区助老服务等;其次,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基层群众,增进干群关系,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党委政府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行政管理工作职责,与相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共同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鼓励广大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公众人物等积极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作出表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区都要成立不同类型的志愿者组织,现有组织机构要提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试点成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专门负责落实志愿服务工作。

2、强化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星级考评激励体系,形成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组织表彰和社会评价相呼应的良好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储蓄”制度,即为每一位志愿者设立志愿服务的“特殊账户”,将志愿者的服务时数存入银行,建立档案,以此作为获得相应奖励或在年老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的依据。可以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甚至可将其与个人信用评价联系到一起。健全志愿者保障机制,尝试通过建立志愿者风险基金、与商业保险企业合作开发专项险种等方式,根据项目特点为注册志愿者提供适当的保险。

3、拓宽志愿服务平台

加强平台建设,实现工作载体实体化与网络化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有效对接“两个需求”。继续加大有形化阵地的建设力度,对现有青年志愿服务岗(站)有形化阵地进行整合升级,使之成为标准规范,具有高度借鉴价值的实体型平台;搭建志愿微信服务平台,搭建微信城市服务志愿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开展各类网络“微公益”活动。坚持行业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作用,实现横向整合、资源互补,建设好资金平台、智力平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有关工作的整体规划。同时,注重加强对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的引导,充分发挥好“慈善义工”、“爱心协会”等社会组织。

4、夯实资金保障

实行多元投入,提供活动保障。建议从公共管理入手,以相对低成本方式购买部分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将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提供一定资金保证机构的运行和常规工作的开展。做好志愿服务活动基金,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由地方财政主导,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自愿捐赠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基金,统一整合资源。

(二)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引领

1、加强组织建设,实现协会功能枢纽化与规范化相结合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各项措施。按照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把志愿者协会打造成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广泛建立与各类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关系,发挥好协会的联络、引导、吸纳、培育作用,搭建以省、市、县志愿者协会为龙头、注册志愿者队伍为主体、其他志愿者组织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志愿者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志愿者协会的枢纽型组织作用。加强志愿组织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

2、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人员参与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

适度增加专业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依托有关院校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专人负责,聘请各类专家、学者和教师讲解授课,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服务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培养出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所需要的专职专业人员,以促进志愿服务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志愿服务队伍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各类专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采用社工+志愿者的方式。促进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逐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志愿者队伍。

(三)积极扩大公民参与

1、加大宣传引导

用公众喜闻乐见、时尚流行的形式和语言,特别注重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传播志愿文化;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创作、向社会征集、开展评选和推荐作品等方式增加志愿服务文化作品的供给,从中发现并向社会推出一批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精品。加强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和教育;在媒体开设志愿服务工作专题专栏,利用广播、微信、微博宣传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先进事迹,策划发布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制作推广画册、书刊,打造志愿服务组织品牌,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志愿服务、尊重志愿者的氛围。

2、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学校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已经迫在眉睫。要全面推广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把有意愿、能胜任的社区居民吸纳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按照社区化、便利化的要求,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实体化平台的建设;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学校课程建设体系中去,纳入到社会实践课程的中去,建立志愿服务学分制度。

作者简介:赵春澄,男,讲师,山东潍坊人,现任职于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论文作者:赵春澄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7

标签:;  ;  ;  ;  ;  ;  ;  ;  

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群众化研究论文_赵春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