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林花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林花

张林花(山西省万荣县人民医院044200)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份至12月份住院治疗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化痰、扩张气道、兴奋呼吸中枢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感染、化痰、扩张气道、兴奋呼吸中枢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短、烦躁、失眠症状明显好转,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也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必须给予多方面的治疗,尤其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治疗,其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使用简便,通过加强多方治疗,明显缓解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作期的症状,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4-02

引言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指患者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等无创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临床上常规予以持续吸氧、抗感染、扩张气道、化痰、兴奋呼吸中枢等治疗,难以达到满意大效果,近年来,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为进一步探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现取我院2014年1月份至12月份住院治疗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月份至12月份住院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在52岁至80岁,平均年龄62岁,病史10年至30年,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病例。治疗前均给予做血气分析,氧分压(PO2)小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大于50mmHg,符合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为清醒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误吸、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

12 方法:将2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II组)?

给予抗感染、扩张气道、化痰、兴奋呼吸中枢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治疗组(I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治疗前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吸气压力初为5-10cmH2O,逐渐增加至15-20cmH2O,呼气压力为6-8cmH2O。

13 护理要求: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机械通气状态下患者常有恐惧、焦急、拒绝、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分散注意力,保持舒适的体位,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要求每日对面罩、管路进行消毒,一人一面罩,减少医院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并发症。呼吸机吸氧浓度必须要求在5-7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I组中有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患者不配合,改用有创机械通气),II组中有3例治疗效果不好,最终采用有创机械通气。

I组治疗前PH 730±005, PO2 53±11, PCO2 70±10。

II组治疗前PH 729±005, PO2 54±13, PCO2 71±10两组间PH,PO2,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I组年龄(62±8)岁,男/女为8/2,II组年龄(63±7)岁,男/女为7/3。两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I组治疗2小时后: PH 735±004,PO2 60±10, PCO2 60±8。

II组治疗2小时后: PH 730±004,PO2 59±10, PCO2 65±10。

I组治疗24小时后: PH 734±004,PO2 70±10, PCO2 58±8。

II组治疗24小时后: PH 732±032,PO2 60±10, PCO2 60±10。

I组治疗48小时后: PH 738±023,PO2 80±10, PCO2 48±7。

II组治疗48小时后: PH 731±039,PO2 65±12, PCO2 55±8。

22 两组间临床症状比较:I组治疗48小时后患者气短明显减轻,无发绀、头痛、烦躁,夜间睡眠好。

II组治疗48小时后患者气短症状稍有减轻,白天仍有嗜睡,夜间睡眠差。

3 讨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空气污染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益增多,而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发展的最终阶段,如何有效的改善呼吸衰竭成为治疗慢阻肺、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我们在常规抗感染、扩张气道、化痰、兴奋呼吸中枢的基础上,成功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肌疲劳,避免最终使用有创呼吸机,造成难治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难以脱机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故我们认为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无论对患者,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益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李洁,詹庆元,无创正压通气的原理及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2期。

万成福,白炳秀,万方,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年23期。

杨蓉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年。

张飚,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8期。

万耘,林国娟,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8期。

阿布力克木,哈斯木,呈玉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23例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1年08期。

论文作者:张林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林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