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论文_魏梅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兰州 730299)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以提高流行传染病防控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某地区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后(2017年1月—2017年10月)的健康成年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20例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管理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流行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流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5%和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宣教、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完善控制机制等途径,能够有效增强居民的流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流行传染病发生风险,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流行传染病;传播途径;发病率;预防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37-02

传染病就是因细菌、寄生虫以及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会给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流行传染病一旦大面积流行,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灾难[1]。因此,加强对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本文选取了120例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控制后的成年人,对其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发病率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某地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后的健康成年人中选取12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2±6.3)岁。另选取12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管理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7例和53例,年龄在20~69岁之间,平均(45.5±6.4)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仅做好常规合理膳食、积极锻炼以及多饮水等干预措施,研究组则实施系统的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具体为:(1)加强健康宣教,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开展流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宣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自我预防能力,重点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指导其注意卫生清洁,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勤洗手,从而切断流行传染病的传途径。加强疫苗接种预防,定期监测常见传染病发病情况,并对其发生和传播做好有针对性的防控。(2)切断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原则,应积极了解疑似传染病患者情况,并实施分级管理和对症治疗,对于病原携带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记录,对接触者进行检疫处理,对于动物传染源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处理[2]。对易感人群进行药物免疫、免疫以及个人防护等多种处理,注意肠道、呼吸道以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在传染病流行期应通过封闭病原体污染源以及限制人流等避免疾病蔓延。(3)完善控制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控制机制,重视对传染病发病、致病原以及死亡的监测,制定有效的救治机制,完善卫生检疫工作体系,从而提高传染病防控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流行传染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超过80分为知晓,60~80分为基本知晓,低于60分为不知晓,对比两组总知晓率(知晓率+部分知晓率)。观察和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核、乙肝以及其他流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差异用卡方检验,对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流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从下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中知晓和部分知晓共116例,其知晓率达到了96.7%,而对照组中只有76例知晓,29例部分知晓,其知晓率仅为87.5%,与研究组比较,χ2=6.9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流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对比[n(%)]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也更加凸显,病原体不断变异,新的病原体不断产生,使得流行传染病发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流行传染病的发生,会给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3],因此,加强对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必要性。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成年群体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行传染病的发生风险[4]。本研究中,通过对某地区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前后的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传染病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实施预防和控制管理后的研究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6.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且研究组流行传染病发病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较高应用效果。

总而言之,从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健康宣教以及完善控制机制等途径,加强对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自我预防能力和保健能力,阻止传染病进一步传播,从而降低结核、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曹务春.实施传染病监测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17-418.

[2]陈明华,刘瑞芳.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299.

[3]沙莉.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研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5):282-282.

[4]段义香.浅谈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77-78.

论文作者:魏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论文_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