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溢满校园论文_陆柏强

大涌镇旗南小学

连续5年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表明:“半数国人不读书。”去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因此著名阅读专家朱永新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势必影响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记得“亲近母语”的推广人徐冬梅老师曾经说过:“我觉得真正的阅读应该从儿童开始,应该从教育着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同时,它也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为了拓宽同学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同学们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我校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做了积极的探索。并以此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一 、移动书架,让“沉睡”的图书“醒过来”

我校的图书馆在校园西边的运动场旁的科学楼二楼,可以说是“地处偏僻”,给师生的平时阅读带来不便,为改变图书馆此种“萧条冷落”“门可罗雀”的现象,学校特别购置移动书架4个,分别盛装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教师四阶段的书,从图书馆移动到校园树阴下,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的港湾。由各班的图书馆管理员轮值定时开放、定时收藏图书以及借书登记等,此举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每到看书、借书时间,“移动图书架”前可谓“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成了校园一道美丽的读书风景线。

二、营造气氛,让“书香”的环境“浓起来”

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使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刻不容缓。

学校在校园中拉起了三条大标语横幅,标语分别是:1、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各班布置教室,设计班级读书标语,并通过宣传板报、校园橱窗等张贴名人读书格言、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书香气息。

三、见缝插针,让“空闲”的时间“忙起来”

“没时间看课外书!太忙了!”这是很多学生的“肺腑之言”,的确,在学校,学生每天忙于学习课本知识、忙于各科的作业;在家里,忙于看电视,忙于玩电脑,星期六、星期天,有忙于参加各种的培训班、补习班。但是,学生也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挤”出来,如中午的放学后~下午上课前,下午放学后~回家前,很多学生没事做而在校园里追追逐逐。为了把学生这些“空闲”的时间抓住。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开设像第二课堂训练一样的阅读组,设立自由读书区:

时间:每天下午1:00~1:45,每天下午4:00~5:00,(下雨天停或改室内)

地点:校园树下。

对象:(1)、中午来得早的同学;(2)、没有参加第二课堂训练的所有学生;

(3)、放学还没走的学生;(4)、接孩子的学生家长(大多没事干)。

2、每个学生建立读书记录卡,把自己所读的书简单记录下来。

3、提倡学生在课间或课余时间,远离粗俗,拒绝浅薄,“少追逐,多阅读”,多“侃”名著,多“侃”阅读心得,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厚度”。

此招一出,“马到功成”,“空闲”的时间变“忙碌”了,浮躁的学生变文雅了!

四、阅读指导,把“悦读”的桥梁“架起来”

1、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课。

本学期,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上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课,进行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索,老师之间积极听课,认真参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研究(见下表)。作好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与课外书之间的沟通架起交流的桥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附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课表)

2、“一路书香伴我行。”

在浩瀚无边的书海中,学生和家长常有“山穷水覆疑无路”的感觉,不知读什么书好,为了让学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重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老师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科组要求语文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拓展相关主题的优秀篇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科组特别为各年级的语文老师购买了《语文同步阅读》一书,以便阔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他们读好书,读有益身心的书,为他们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五、聚沙成塔,让“喜欢”的书本“搬回来”

为了开辟书源,丰富孩子们的读物,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1、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把一些优秀读物带到学校来,使全校学生都加入到“献一本看百本”的活动中,每月举行一次图书交换日活动,以拓展书源,使学生有书可读。

2、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或杂志,让学生自由订阅,增大图书量,形成一部分家长读书、买书、订杂志的习惯,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的建设。本学期,学生订阅了《中山商报》《少先队员》《少年文艺》《少年科学》等报纸、杂志,品种20多种,480多人次,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读物,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3、建议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到书店去买书,以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等,多种渠道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六、分享成果,让“交流”的热情“涨起来”

让孩子们有书看,有时间看,还应该鼓励孩子们看后“谈书”、“说书”,分享读书的快乐,达到“议论纷纷” 的效果,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做了以下的努力:

1、动员学生结成阅读对子,交流读书心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齐创读书、交流氛围。

2、每个班级都制定读书计划,设置“读书课”,开展以“读书活动”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班级黑板报上开设“阅读专栏”,报道阅读积极分子,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

3、开展“故事会”、“读书博览会”、“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好书推荐”等读书交流活动。

4、建立“书香班级”、“读书积极分子”等评比表彰制度,评出“书香班级”、“读书积极分子”等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张榜公布,每期表彰一次。

5、鼓励学生多投稿,以笔交朋,以墨会友,以纸抒怀,以文明志。

读书是基础,写作是反馈。“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厚积而薄发”,作品《我的爸爸》、《虾趣》、《献给妈妈的礼物》、《制作环保袋》、《兔子的心思》、《小暑假大计划》等文章先后在《中山商报》发表,老师的心思没有白费,孩子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感受到了“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

七、轮流组织,让“读书”的星火“燃起来”

要使学生的读书热情一直“热”下去,就必须让“移动图书馆”坚持开放。保证学生长期有书看,所以,各班轮流组织,就像清洁公共区一样,每班一周,论到的班,每天安排图书管理员值日。要求作到几点:1、按时开放图书(把书架推出)、收回图书(把书架推回)

2、整理、摆放好图书。3、为学生提供借书服务,作好借书、还书登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喜欢看的书,在学校看不完的,可以借回家看,既不打消喜欢看书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让他挤出更多的空闲时间看课外书,还培养了他多看课外书的良好习惯,一举多得。本学期第7周发给各班的读书登记表,在12周抽查了四个班,在6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最少的同学4本,最多的同学82本。借书方便了,看书的人比以前多得多,使大多同学喜欢上了看课外书,喜欢谈课外书的内容,效果很好。(抽查数据见下表)

读书活动的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也成了我校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孩子们在溢满书香的校园中进步、成长——“搏击长空应有日,直待展翅高飞时。”我们在“书”的土地上耕耘着,探索着,收获着……

参考文献:

《阅读,从童年开始》 ————————2008-6-1《南方日报》—《文化周刊》

论文作者:陆柏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让书香溢满校园论文_陆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