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发展趋势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发展趋势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进程论文,经济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盟自成立以来、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重要,而从其内部成员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东盟内部如何协调差异,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对其成员国的影响如何,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利弊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简要历史回顾

东盟成立于1967年,最早的东盟成员国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六国。当时的东盟正急于摆脱殖民束缚,摆脱依附性的经济结构,以求在经济上真正独立;而当时的国际环境,正处于美苏忙于冷战阶段,使得东盟能够集中精力于经济,吸引大量投资。同时,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上一直以一个声音说话,维护地区安全,大力加强内部经济协作。由于东盟国家采取了比较得当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美日对其在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经验等方面提供的优惠条件,重视推进类似区域内特惠关税制度等内部经济合作,经济获得了长达20余年的高速增长。在整个70年代,东盟国家的平均GDP保持了每年6-8%的增长速度、80年代则更快。进入90年代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都实行了对外开放,于是扩大东盟提到了议事日程。1994年5月,原东盟六国、印支三国及缅甸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共同体协议》,决定早日召开东南亚十国首脑会议以建立类似欧盟的区域内国家关系网,1995年7月在文莱召开的东盟28次外长会议上,越南正式加入东盟,柬埔寨被批准为东盟观察员,缅甸亦向会议提交意向书。1995年12月在曼谷举行的第五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的首脑参加,会议发表《曼谷声明》提出吸收老、缅、柬入盟的计划。

东盟成立伊始,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合作并未真正实现。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抬头,在东盟的对外贸易中,美国居第一位,欧盟居第二位,东盟各国内部的贸易额所占比重则较小,为在新形势下求得自身的壮大与发展,东盟各国首脑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很快达成一致的协议。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了《新加坡宣言》、《经济合作架构协定》和 《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三个文件,确定了在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规定在15年内把区域内工业制成品的关税减至0-5%。1995年,东盟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在当年的东盟部长会议上各方同意到2008年时大体实现东盟 《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将有关商品关税降至5%以下,估计有90%的有关商品可以达到目标。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又决定提前到2003年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降至0。同时,东盟国家同意从1996年开始将1358种非加工农产品 (占所有非加工农产品的68%)列入普惠协定。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则在原则上达成共识,以渐进的方式开放服务市场,并相应地制定了《东盟服务业框架协定》以及《东盟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定》交首脑会议签署。除此之外,各国还于996年开始讨论服务业开放的详情,预定1998年以前能完成。〔2〕

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首先,从东盟成员国经济水平差异分析,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东南亚10国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新加坡和文莱为发展层次最高的国家,截至1994年、文莱为17500美元,新加坡为16400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位居第二,分别为3230美元和1905美元;菲律宾和印尼位居第三,人分别为805美元和645美元;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之上,是现今东南亚地区最为落后的国家,分别为250美元、230美元、220美元和200美元。层次最高的文莱和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70倍于越、老、柬、缅四国。不包括越南等在内的原东盟六国人口约为3.4亿,其国民生产总值达4300亿美元,人均约1200美元;而缅、老、越、柬四国人口约为1.35亿,人均约230美元,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加不足300亿美元(1991年为255.94亿美元),还达不到人口仅有276万的城市小国新加坡的水平。如果缅、老、越、柬都加入东盟,东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从现在的1200美元下降到500美元以下。〔3〕这将使原东盟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经济基础仍十分落后的缅、老、越、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向东盟其他较发达国家开放市场。

其次,是经济体制方面的矛盾。缅、老、越、柬四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即使进程较快的越南也刚开始建立市场体制,还没有形成协调各种市场关系的法律体系,而原东盟六国已是一系列国际财政、信用组织的成员,短期内,双方在体制上难于接轨。即使现已加入东盟的越南能在未来10年内从经济体制上与东盟接轨,其他三国也是难于达到这一目标的。因为这三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起步比越南晚、进程比越南慢,仍需相当时日才能建立起能与东盟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可见,要在10年不到的时间把东南亚10国统统集 中到东盟麾下并建立起自由贸易区是相当困难的。

再次,目前东盟内部的贸易水平仍然较低,而东盟国家与东南亚其他非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够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其余三国加入东盟并成为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势必将进一步降低东盟内部的贸易水平,从而使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更加难以执行。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区域内的贸易,提高地区加工制造业的竞争力,形成统一的区域生产,以便进军国际市场,同时增加区域市场外资的吸引力。从目前悄况看,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区域内的贸易只占东盟各国外贸总额的约18—20%,其余80%以上的对外贸易是同区域外国家进行的,而东盟国家与东南亚其他非东盟国家的贸易就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工业较为发达的原东盟国家为拓展市场而转向欧美市场,那么,象越南这样新加入的成员国必然要遭受损失,其内部就必然要发生矛盾乃至冲突。这样,即使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如期建立起来,也难以正常运转。

最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可能使越、老、柬、缅等基础薄弱的工业在国内市场上处于劣势,从而严重影响其民族工业的发展,延缓其跨人工业国行列的进程。《有效普惠关税协定》规定对15类商品降低关税。在15大类工业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新近加入和即将加入的越、老、柬、缅四国通过提高进口税的办法来限制进口,从而保护其发展的。例如,水泥和化肥被越南政府视为战略产品,对农业和基础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意味着这些国家有可能变成发达的其他东盟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这将是对本国工业的严重打击。〔4〕

三、东盟的发展前景展望

为实现2003年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东盟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制定出相应的各种推动措施:其中,泰国和新加坡,在推动东盟自由贸易区方面起着表率作用。泰国自1995年元月起,就削减了25%进口商品的关税。1996年1月底,又削减5524种进口商品的关税。而新加坡目前不少进口商品的关税己降到0,1996年,又将24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0%降为6.5%;文莱1995年就削减了68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1996年又把43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从20%降为10%。马来西亚1995年已削减了2300余种进口商品的关税,1996年又增加了1000多种;同时、在货币兑换、海关控制和进口许可证方面实行自由化,逐步开放电力、造船和通讯及金融方面的市场。印尼1995年已宣布在2003年之前将6030种商品的进口税降至5%以下,1996年又降低了42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降幅在5—15%之间;还宣布开放市场,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其劳务市场,允许外国独资进入农业、林业和渔业及矿产业等。菲律宾近两年己宣布在2004年将其2004种进口商品的关税降到5%;同时,将在金融、电讯、矿产、造船和劳务等领域逐步实现自由化。越南,宣布将按东盟要求,在2006年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项计划;并在今后十年内将其15类进口商品的关税降低到0-5%。〔5〕老挝,缅甸也在积极地逐步调整自己的各项经济政策,缩小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差距,以求尽快赶上。

从长远来看,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有利于整个东盟经济政治的发展。这是因为

1.东盟不同层次的国家都意识到如果不促进和维持经济高速持久地增长,东盟各国将处于落后的状态,目前,原东盟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逐渐降低,急需新的经济动力来促进其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东盟成功的经验已表明经济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结构关系不应是一种单一制成品与原材料的单一产业结构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雁形模式”。〔6〕这样一种产业结构的产品在彼此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极大的需求性,而且,由于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常受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反倾销和配额等贸易壁垒的限制,为保证其产品出口,享受贸易优惠,迫切需与经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而发达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将一些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劳动力便宜、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产品再返回国内消费。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发达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该国福利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互补,是推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并且互补性越强,实现经济一体化以后的好处就越多。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证明。

2.东盟在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合作上表现出的东南亚特点和自主精神确立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从发展道路来看,政治上,东南亚各国从50年代开始先后转向集权制,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些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或现代化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用集权方式消除发展的负面政治因素,如政局动荡、党派斗争等。同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活动的自主性,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使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被称为“东南亚模式”,这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经验,也使西方国家对其刮目相看。在区域合作方式上,东盟以其协商一致原则,表现出有别于欧盟制度化体系的亚洲特色,这意味着该组织只有在各成员国充分讨论,协调利益,达成共识、各得其所的情况下,才就有关问题表达,形成决议。通过这种亚洲方式,东盟在地区内和地区间努力创造对话气氛,吸引了非东盟国家广泛参与,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3.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下的全球性自由贸易和区域性自由贸易浪潮正席卷各种经济体制的国家进人其轨道,这种全球性的经济融合要求每一个国家或早或迟开放其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对东盟各成员国来说,遵守该组织自由贸易的规定,通过适应每个国家都要遵守的国际惯例来调整自己,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数量只占贸易总量的1/5或1/4,其余的大部分是跟东盟外各国,主要是日、美进行贸易交流的情况下,由自由贸易引起关税降低对财政收入的实际影响并不太大。

4.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不仅使得整个东盟成员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为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东盟内部的经济联系来看,东盟内部各国的贸易联系正在逐步加强,二十年来,东盟的商品进出口方向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0年、东盟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依次是:日本24.0%东盟19.8%美国17.3%欧共体15.7%,1993年,出口顺序变为:东盟22.6%美国20.2% 日本15.4%欧盟15.0%,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东盟国家相互间的出口增长41%,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东盟总贸易额的增长速度,1995年在东盟内有效普惠关税计划内的产品额达53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0.9%:非有效普惠关税计划内的产品额为7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6.2%,1995年在东盟的区内出口产品中,有效普惠关税计划内的产品已占84.7%,彼此将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7〕

5.由于放宽限制,改善投资环境,东盟国家的外资引入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亚太地区投资自由化的进展,东盟引进外资的限制会继续放宽,投资环境会不断改善。对于经济较不发达的越、老、缅、柬来说,艰巨的挑战也意味着绝好的发展机会。

标签:;  ;  ;  ;  ;  ;  ;  ;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发展趋势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