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8例效果分析论文_白文新

白文新中医按摩 河北 保定 满城区 072150

摘要:目的探究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8例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6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8例,给予参照组理筋通络法,给予研究组正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正骨手法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正骨手法;骶髂关节半脱位;理筋通络法;

前言

骶髂关节半脱位,即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在外力或其他因素对骶髂骨产生作用,使其肌肉损伤、周围韧带损伤,且在生理范围以外,使得耳状关节面出现微小且无法自行复位的移动,损伤有关软组织[1],内外力学的环境失衡,伴随多种症状。骶髂关节半脱位高发于青壮年男性,由于人们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久而久之,遗留下肢痛麻或者腰骶部疼痛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产生影响,需积极给予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临床在诊断骶髂关节半错者时可通过触诊方式,如果是前错位,髂后上棘会凹陷,如果后错位髂后上棘,会隆起。对于急性骶髂关节半错者,在应用正骨手法治疗后可快速缓解症状。本文将以5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8例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6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与11例;年龄在29~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5±5.67)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与12例;年龄在28~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8±5.53)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

给予参照组理筋通络法:

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体位,曹哲采用按揉等手法施术于臀部、患侧骶髂关节、腰骶部,取患侧的肾俞穴、大肠俞穴、八髎穴、秩边穴、环跳穴等,采用弹拨法、拇指按揉法操作,取介质涂抹于患侧的骶髂关节处,采用章擦法进行治疗,透热为佳,5min左右。持续治疗15天。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正骨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前错位复位手法:若患者为右侧受伤,指导患者在床沿仰卧,伸直两下肢,由助理在患者左侧站立,对左侧膝关节、髂前上棘按压,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使用右手将患者的小腿近端或者右踝握住,使用左手对右膝按压,右侧的髋膝关节先屈曲,并内收外展约5-7次,向对侧季肋处将右侧髋膝关节过屈,突然用力下呀,可见关节复位响声,结束操作。

骶髂关节后错位复位手法:若患者伤侧在左侧,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操作者在床边站立,左足在患者右侧,右足为患侧的骶髂关节处,双手将患肢过伸提拉至最大限度,保持次高度,右脚突然下蹬患者的骶髂关节,可见庎复位响声,结束操作。每天1次,持续治疗15天。

1.4观察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进行分析。

治疗有效率:以临床症状为评估依据,结果包含:显效(症状消失,正常生活恢复),有效(症状改善,大幅度或者过度劳动伴随轻微疼痛,不影响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涉及数据信息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寰枢关节差值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治疗有效率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耳状面构成,是一个微动关节,联系下肢和脊柱的枢纽。关节退行性病变、韧带松弛、产后内分泌失调、长期久坐、肥胖、体弱多病、年老等均增加骶髂关节的负重,减弱肌张力弹性,降低拉应力,造成骶髂关节的正常稳定性失去,此为诱发骶髂关节脱位的重要因素[2]。盆骨孤星稳定结构是骶髂关节与趾骨联合,多种烟瘾引发损伤的支点为趾骨联合,着力点和趾骨联合之间连线作为宣战周,按照受力方向进行旋转,极易引发患侧髂骨的侯旋转移位趋势,若突然刺激作用于骶髂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出现收缩现象,极易造成髂骨内上后移位,引发半脱位。采用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有助于对其关节前后从未进行调整,促进经历稳定系统恢复,以及有关韧带、肌肉松解,改善韧带与肌肉的力学特性,促进骶髂关节动力性稳定恢复。此外,结合骶髂关节半脱位发病机制,对前后错位进行区分,实施不同复位手法,促进复位,有助于恢复骶髂关节的周围力学平衡,治疗效果显著[3]。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综上,对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正骨手法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包建华,欧文博.经筋推拿疗法结合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12-113.

[2]谢洪波.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40,142.

[3]洪流.齐鸿按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引发梨状肌疼痛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119-120.

论文作者:白文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8例效果分析论文_白文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