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_银行论文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_银行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中国银行业论文,结构论文,政策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继续推进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取决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程度。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但由于它们的负债率太高且自有资本不足,存在着大量不良贷款,而财政上无力追加投资,银行本身难以通过税后利润的自我积累来弥补缺口,同时它们又面临着国际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然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它的改革决定了整个银行业改革的成败。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不足是其股份制改革的浅层次原因,真正的原因或是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为治理结构合理、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经营稳健、服务效益及资产质量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遵循财务重组、组建股份公司、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上市的路径,推进各项改革,以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为核心,除了加强外部监督以外,重点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三个转变”:推进产权制度转变;推进公司治理结构转变;推进内部管控机制转变。

(一)推进产权制度转变。在国有独资产权模式下,所有权虚置,所有者主体不明确,经营权无法落实,导致产权关系模糊,构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运行机制难以确立和有效运行的根本原因,因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摆脱来自政府部门的干预。为了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产权制度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要建立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相适应的金融产权结构,使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独立的法人产权地位和自主经营权,实现政企分开,彻底摆脱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形成对经营机构和人员的产权约束。可行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资本规模、破产和兼并等做出专门规定,制定相关的法规,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第二,对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彻底的清理;第三,通过股份制改造,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变为国家股、企业法人股、社会法人股、个人股和其他股份组成的多元化、混合化的持股格局。

(二)推进公司治理结构转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法人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银行的控制形式,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完善银行业法人治理结构呢?第一,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的分工,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第二,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这是银行治理的核心;第三,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应该制度化,不仅要建立符合现代银行管理制度的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制度,还要建立相应的问责制、业绩评估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第四,加强监事会的职能。

(三)推进内部管控机制转变。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结构是在特定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下,关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制订、组织实施和协调的银行内部组织制度的安排。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及时有效的前提,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微观制度基础。它的设计和安排,应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全面性、集中管理、独立性等几个基本原则要求。

二、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管制,增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

从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看,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银行业都出现了放松管制的倾向,进一步引起了商业银行间的并购浪潮,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确立了美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原则。此外,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案》禁止国民银行跨州设置分支机构,1956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道格拉斯修正案》则禁止银行控股公司跨州兼并其他银行。这三个法案确立了美国银行业严格的行业管制。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应付国内的信贷危机和国际银行竞争,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放宽对银行经营业务的限制,管制逐渐松动,1986年,它允许银行通过各州持股子公司的形式组建银行控股公司;1994年的《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及设立分行效率法》,取消了对银行跨州经营的限制;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进一步打破银行的分业经营限制,商业银行可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美国银行业管制的放松,引起了同业并购的浪潮,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银行业市场结构出现了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特征。

欧洲和日本也出现了银行业管制放松的趋势,尤其是在银行业管制较为严格的日本表现的更为明显。

结合国外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调整也应该以放松管制为重点。尽管目前的银行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已初见端倪,但是市场竞争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也没有形成。因而,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管制,特别是市场准入管制,就需要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数量和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从而给整个银行业带来新的活力,逐步改善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一)要给予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同等的待遇,特别是拓宽其业务经营范围。2006年,按照WTO的时间表,我们给予外资银行以国民待遇,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却至今不能完全享受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相当的国民待遇。因而,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取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平等政策待遇,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

(二)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积极改造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引入民间资本,组建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增强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其次,要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造,扩大其经营范围,突破它们的业务限制。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上都有明确的限制,并且它们的业务经营受到区域制约,这种状况阻碍了它们的成长和壮大,因而,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股权结构和区域范围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制约,促进它们的健康成长。上海银行最早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突破区域限制的一个里程碑,它们的发展将引起银行业结构的一个新的调整。

(三)鼓励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缺少地方性中小民营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民营银行发展的时机逐渐成熟:一方面民间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它们在市场上积极寻找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则由于政府对银行业市场的严格进入管制,造成了中小企业寻求资金的困难,它们对于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中小民营银行,这可以允许民营资本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的规则收购、改组原来的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成立地方性民营商业银行,或者是允许民间资本注册成立新的商业银行,扩大民营银行的试点,从而引入新的竞争主体,塑造和培育新的竞争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的业务种类将越来越多,同中资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积极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促进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给中资银行以更多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可以深化中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银行业市场格局的合理调整。

三、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化并购重组和发展全能银行

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在国外银行业近年来表现的较为强烈,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出现了这种浪潮,尤其是日本的银行业更为明显。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化并购重组,可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竞争能力。通过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并购重组,可以形成更大的商业银行,从而培养出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市场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放松分业经营的政策,实现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来增强商业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业的市场效率。

(一)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化并购重组。银行之间的并购与重组是实现其自身迅速发展,并得以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应该遵循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来实现并购重组,才能实现商业化的运作,增强银行业的竞争活力。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是要推动新兴商业银行的重组。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就必须强化新兴商业银行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力,通过推动新兴商业银行间的重组来提高其资本实力与抗风险能力;二是鼓励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并购,深化国内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大银行采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策略,逐步推动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发展。通过这两个方面,我们能够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改善银行业的经营效率。

(二)实现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要合理调整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还应该发展全能银行。通过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降低银行成本,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面对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如果仍然进行分业经营,它们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因而,推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发展全能银行是必然的政策选择。在目前的阶段,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尚在完善之中,推进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需要逐步过渡,现阶段采取组建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目前情况下进行混业经营尚有政策和监管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所以要组建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从银行的业内整合入手,充分挖掘业内潜力,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通过推进混业经营、发展全能银行、组建银行控股公司,可以进一步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和提高市场效率的目标,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

除了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调整市场结构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包括依靠市场来引导商业银行的合理行为,培育银行间真正的竞争机制,从而最终达到调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目的。逐步放开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争夺,即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引导商业银行合理竞争的一个方面。因而,应该继续放松价格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鉴于中国银行业缺乏真正的市场退出机制,为了引导商业银行行为,还应该健全和加强市场退出机制建设,逐步确立商业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不错而又现实的选择。

(一)放松价格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一个受管制的市场的基本特征是这个市场的价格水平由政府当局决定,而不是由市场交易中的供求双方通过讨价还价形成。目前的管制利率政策必然造成扭曲的商业银行行为,并且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加大和资源的浪费,使国内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只有放开价格管制,才能真正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利率市场化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它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从而在社会资金供求运动中形成以基准利率为轴心、多层次的、有竞争性的和充分体现市场供求以及资金稀缺程度的利率管理系统,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展开竞争。目前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过渡到了实行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利率市场化将使那些竞争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成本收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发展机会,推进银行业务创新,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

(二)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国银行业缺乏市场退出机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完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我们必须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以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的运作。现阶段,可行的措施是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它适用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要求,它暂时不包括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在过渡期间,我们可以初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组织框架,包括公布存款保险条例以及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同时,还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市场退出角度来督促商业银行的规范化经营,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

标签:;  ;  ;  ;  ;  ;  ;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