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报告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影响。受到这场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发生逆转,有效需求不足,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矛盾凸显。面对危机,我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并且着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了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我国企业也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扎实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了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挑战,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社会责任也呈现扩大化和复杂化趋势,引发了全球社会对社会责任的更深层次的反思。2009年,我国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断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深化,企业实践也不断创新。

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回顾

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发展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断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承担包括尊重人权、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相关利益相关者利益等在内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也成为企业实践的重要方面。近一两年来,引发金融危机次贷市场的整个产业链中的金融机构违背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按揭公司以及评级机构等机构过度逐利,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忽视了风险,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负面影响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不负责任的行为破坏了社会道德规范,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风险不断恶化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无数事实证明,漠视企业社会责任、危害社会公德的任何行为,都需要难以估量的代价来补偿。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再次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范畴,也属于伦理学范畴,涉及到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

2.全球契约计划影响不断扩大

2000年,联合国提出号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的“全球契约”计划。经过10年发展,全球契约计划得到各国企业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通过实践行动,倡导并承担社会责任。

全球契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企业可持续性倡议。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的6000多个企业参与其中。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200余家企业和机构加入全球契约计划。地方网络已经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和语言背景中扎下根基并帮助管理全球契约迅速扩大的网络组织,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亚洲、中东或非洲到欧洲和美洲,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球契约的地方网络。联合国每3年召开一次“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今年为第三届,将于6月下旬在美国纽约召开。

3.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国际化趋势明显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一些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多边组织或国际机构为推行社会责任,制定了多种社会责任标准、企业指南等,对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一直致力于制定关于社会责任的ISO26000标准,经过6年多的反复讨论、起草和修改,现已进入最后投票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ISO26000从一开始就不仅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针对“所有组织”的社会责任。ISO26000一旦通过,不仅能在国际一级明确社会责任的范围、内容、实施原则等,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规范和指导,而且会对整个社会重视和实践社会责任产生深远影响。

ISO26000一旦获得通过并发布,将对世界范围内社会责任理解和实践产生决定性影响。首先,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都将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其次,在国际范围内对社会责任及其相关术语有了精确的定义;再者,明确了社会责任的核心问题和履行原则;最后,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同时,ISO26000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尚未重视社会责任问题的组织和中小企业。尽管该标准强调是自愿性的、不用于第三方认证,但其通过和发布本身就意味着所有组织都必须认真对待社会责任问题,首先是要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战略和管理,使之成为日常活动和实践。

(二)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进展情况

⒈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当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中央政府对此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2008年11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正式阐述中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立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系。2009年1月23日,胡锦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努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提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他指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加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3月13日商务部和国资委联合举行行业信用建设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交流会。会议讨论了商协会如何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服务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工作大局。商务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出口企业、海外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包括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将环保、能耗、用工社会水平等指标纳入企业经营状况考察范围。积极推动中国海外经营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妥善处理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环保事业。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1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号召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2.各地政府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导者

目前,已经有许多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负责任的行为,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与服务机制来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深圳市等地区有关部门出台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2009年1月,上海市实施我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2009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见》,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和规范。12月28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

3.责任投资日益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力量

近年来,着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有关机构,与民间组织和责任消费运动发展迅速,共同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的、最为活跃的力量。更多的机构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国外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助推器,而且社会责任投资的整体投资回报更高。2009年7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发布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公告》,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反映上证公司治理板块中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表现良好公司股票的走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4.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特征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实践的重点已经由过去的“普及知识”已经转变为如何开创性的实践,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承担,怎么做的更好”。近年来,受国际先进企业的影响,我国一部分先进企业已经探索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推进机制。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层次也越来越高。这其中既包括了企业追求利润、遵章守法、保护环境、以人为本这些最基本的国际上都一致认同的元素,也包含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积极吸纳就业成为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金融危机使就业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严峻社会问题。由于受诸多因素,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用人需求数量明显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西方企业的价值观里,提供就业是一种客观的价值体现。西方政府不可以要求企业安排就业,而这在我国就有很大的差异。在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在这次危机袭来之后,我国很多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认为在困难的时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是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将做好挖潜增岗、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竭尽所能,为社会分担压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危机面前、困难时刻留住职工,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能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企业和企业家。

2009年,全国各地的企业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发出各种倡议和承诺,在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也体现了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实践的更加深入。

(2)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慈善捐助事业的中坚力量

当前,慈善捐助活动已经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2009年,在国际社会发生金融危机,国内经历汶川特大地震引发大规模社会捐赠活动后,我国慈善事业依然取得较大进展,慈善工作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日益增强,慈善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据民政部《2009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接受各类社会捐赠款物332.78亿元。其中,国内外各类企业捐赠总额为131.27亿元,企业仍然是国内最主要的捐赠主体。

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较多,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我国有很多企业在这些灾难面前勇于担起企业社会责任,部分企业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机制,迅速组织捐款、捐物,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更有企业亲临一线,身体力行参与救灾活动。不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网络、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呼吁社会各界为灾区贡献爱心。此外,对于灾后重建,许多企业都表示将对灾区进行可持续的捐款和救助。这些已经体现了企业已经不仅成为捐助的主体,也成为减灾的积极参与者,这也体现了我国特色的社会责任。

5.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与外部沟通责任实践的平台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非财务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展现,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绩效的重要依据,又是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工具。2009年以来,无论从发布的数量、质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较以往都有较大提高。根据有关机构统计,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后,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并成为了发展方向。2009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到达364家,较200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132家相比增加一倍多。一些企业还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9年5月,纺织、煤炭、机械、钢铁、石化、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电力、矿业等10家工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布“2009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众多企业和协会也发布了相关的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国内首次集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表明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步成为我国工业企业和行业的自觉行动。12月,有关教育机构发布了《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及《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报告》。此次两份报告的调研结果全部来自于对大量消费者问卷调查的分析,是消费者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受关注的范围不断扩大,受影响的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不断深化。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倍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时,我们发现2009年首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占到大多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迅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企业意识的不断提升,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意愿的增强,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能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主动选择。

(2)行业分布更加广泛。从发布报告的行业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从制造、能源、电力等行业,逐步向采掘、贸易、零售、通信、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扩散。调查发现,制造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电力、采掘业和金融保险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也相对比较集中。由于行业之间的不同,不同行业的报告在识别利益相关方群体也有一定的区别,涉及的议题也有所侧重。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仍然独领风骚,上市公司的数量远高于非上市公司的数量。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也逐年持续增加。

(3)报告结构和内容形式多样,报告质量逐步提升。与往年相比,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从形势还是从内容上,都有很大突破。以往的报告往往只是简要介绍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从2009年对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报告的可读性强,便于读者理解;内容体系性较强,结构清晰,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突出企业特点。大部分企业能从实际出发,在开展论述活动的同时,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表现了持续改进的愿望。

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要求对经济方式转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新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为企业不可逃避的责任

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附加价值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受到了能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改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强力制约。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的支持政策,重点能源和科技产业突破。在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而且不附加任何条件。因此,企业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企业经营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将挑战转化为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

企业劳动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我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劳动用工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企业在劳动管理上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各个方面。当前,劳动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且群体性、突发性、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一些企业和地区的和谐稳定。据有关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由劳工提起诉讼,而且企业的败诉比例高达85%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的劳动领域的法规,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条件,综合改善员工的各方面福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普遍共识。员工工资的增长机制的问题将成为当前和未来国家关注和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议题。因此,不断改善劳动关系,全面提升就业条件,推动体面就业,将是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不断加强的领域。

(三)企业诚信问题突出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诚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由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当前我国企业诚信引发的社会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工作的重点、市场监管的难点。企业诚信危机侵害了企业等各方权益,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环境,成为一大公害。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投诉性质中,除了涉及质量、价格、计量和虚假品质表示的投诉量同比有一定程度下降外,2009年投诉量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服装鞋帽、移动电话、食品、电信和销售。

针对一些重点失信问题,国家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2009年初,我国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做到环环相扣、加强全程监管;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同时,200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安全管理,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以上都充分表明,加强企业诚信,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不可避免的内容。扩大内需已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保障型政策逐步落实,城市化进程加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然而,从当前来看,一些行业的产品质量事件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就更需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国内企业而言,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观,不断融入战略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断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起步较晚,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当前,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参差不齐,造成了实践上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同时,学术界、政府、公众,特别是企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有时影响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正确认识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观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和企业家的行为选择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和变革。因此,坚持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探索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对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企业面临挑战的关键为企业是否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融入投资、管理、市场开拓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企业社会责任真正成为增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为不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应该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着眼于社会责任规划,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在公司战略方面,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全面提高以责任竞争力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二)开创性地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目前,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已日益体现在绿色企业形象、清洁生产、产品的处理和再利用等与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紧密结合上来,这恰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技术开发与管理的应用。这就要求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纳入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并不仅仅是付出,或被动地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而应主动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和工艺,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应当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各个方面,开创性地履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

(三)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诚信经营始终尤为关键和必要,是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企业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干扰了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加强以诚信为本是企业的应有之道,要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依靠诚信文化建设,促进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以工资增长机制为重点,推动和谐劳动关系

当前,我国在职工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工资分配仍存在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反映在:从分配结构上看,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从收入水平上看,不同行业间以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依然存在;从企业内部分配看,一些企业通过自定劳动标准,提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延长工作时间,缩减劳动班次,变相压低劳动报酬。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以上等种种原因,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各省市最低工资纷纷上调,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继江苏省今年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五一”前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10年还将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

以工资增长为核心的劳动关系议题势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好相关的制度,主动应对,提高员工待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和谐劳动关系。

(五)建立全面有效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有效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以确保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和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目标、框架要点和实施步骤。企业要持续地与企业内外的利益群体沟通,以强化社会责任在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地位,并就社会责任政策和实践沟通,保持并修正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行为。有效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的关键部分是信息、评价、报告和传播系统,以确保整个社会责任系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企业应该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中的重要价值,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综合管理水平,综合利用社会责任等多种工具,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沟通,增强国际化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创新力度,提升其经济可行性,增强企业责任竞争实践创造性,追求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标签:;  ;  ;  ;  ;  ;  ;  ;  ;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