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0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李铁冬,吕秀凤,马小波,李言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0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李铁冬,吕秀凤,马小波,李言杰

李铁冬 吕秀凤 马小波 李言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

摘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一般临床主张早期积极手术治疗,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为主要目的,行胆囊切除或大部切除,去除嵌顿结石,胆总管T管引流,同时沿胃结肠韧带打开小网膜,探查胰腺;对于胰腺包膜掀起、膜下有积液、胰腺有坏死者即需切开包膜,作小网膜腔灌洗引流。胰腺炎患者术后不宜过早拔出胃肠减压管;不要过早进食和饮水;不要过早下地活动;饮食应选择米汤、粥等流质食物,当患者无不适后再缓慢增加进食量,避免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忌暴饮暴食并戒酒。因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而表现为糖尿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并定时监测血糖和尿糖;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病人,应少吃脂肪类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并少食多餐,必要时加用各种胰酶制剂。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手术;护理配合;观察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其中80%以上的病人病情较轻。10%左右的病人属于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的炎症已非可逆性或自限性,常须手术治疗,应视为外科病。由于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较前深入,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外科医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且易发生各种严重合并症,对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因各种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我院近年来收治95例,其中70例行手术治疗,本文结合病历资料谈谈诊治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5例,其中男38例,女57例。年龄22-81岁。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及腹膜刺激征。

1.2治疗方法:70例患者24-72 h行急诊手术治疗: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其中10例附加胰包膜切开,小网膜腔引流。46例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并使用能透过胰腺屏障的广谱抗生素。非手术治疗组待病情缓解后延期手术32例,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10例,开腹手术14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Oddi括约肌切开8例。

2.结果

入选的95例病例均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10例,腹腔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随访时间6-10个月,无其他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护理

一般地说,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出院后,即使已恢复正常饮食,也并不意味着身体已完全康复。因此,术后的恢复、调理、随访非常重要。在我国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待急性胰腺炎病情稳定、病人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后,即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酒精性胰腺炎病人,首要的是禁酒,如果再饮酒,无疑是慢性自杀。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者,应避免重蹈覆辙。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应长期服降脂药,并摄入低脂、清淡饮食。

定期随访,防止并发症胰腺炎恢复期,炎症只是局限化了,而炎性渗出物往往需要3-6个月才能完全被吸收。在此期间,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胰腺囊肿、胰瘘等并发症。如果病人发现腹部肿块不断增大,并出现腹痛、腹胀、呕血、呕吐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帮助胰腺恢复功能患了急性胰腺炎后,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外分泌功能损害表现为消化功能减退,特别是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降低。病人胃口差、体重下降、腹胀、腹泻,往往还伴有特征性脂肪泻,即大便中可以看到脂肪滴以及未消化的纤维等食物残渣。这种外分泌功能的损害通常不容易恢复,因此治疗上只能采用胰酶替代疗法。胰腺内分泌损害可导致糖尿病,病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上述各种治疗措施是终身的,病人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制定和施行治疗方案。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如果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可以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动物脂肪。如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则可在胰酶制剂的辅助下适当地加强营养。

4.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这种分类法固然可以说明其病理状况,但胰腺炎的病情发展不是静止的,随着胰管的梗阻程度,以及胰腺间质血管的改变,其病理变化是在动态发展着。因此,以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分类的方法,较适合于临床的应用。重型胰腺炎临床医生十分重视,但轻型胰腺炎亦不能忽视,它可以发展为重型胰腺炎[2]。

对有胆道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主张早期积极手术,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为主要目的,一般行胆囊切除或大部切除,去除嵌顿结石,胆总管T管引流,同时沿胃结肠韧带打开小网膜,探查胰腺,如胰腺仅有充血水肿改变则一般不做处理;对于胰腺包膜掀起、膜下有积液、胰腺有坏死者即需切开包膜,作小网膜腔灌洗引流。术前CT检查对胰腺病变程度的判断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早期积极的手术可迅速减轻胆管压力,去除病因,同时切开胰包膜,减压引流,减轻生物毒性物质引起的全身病变的严重程度,防止胰腺进一步向出血坏死演变。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体温> 39 ℃,ALT > 150 U/L,血清总胆红素>50 μmol/L,血钙<1.8 mmol/L,即可能出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参考文献:

[1]李军成,吴浩荣,田斌.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有关的认识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12-216.

[2]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3,22:277-279.

论文作者:李铁冬,吕秀凤,马小波,李言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0例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李铁冬,吕秀凤,马小波,李言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