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中国利率市场化分析--以中央银行不对称降息为视角_利率市场化论文

后危机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基于央行非对称降息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央行论文,视角论文,危机论文,非对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受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全球进入了降息通道时期,我国自然也不例外,2012年6月,央行自2010年10月20日加息以来的首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标志着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开始;果不其然,7月再一次发布公告,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两次降息时间间隔不足1个月,可见其对当前经济增长不乐观,急需加大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的意图,实际上,稳增长意图是货币政策的一般性目的,仔细分析这两次降息的内容,笔者认为其包含着政策意图更深层次的含义。

从2012年第一次降息来看,政策本身包含这样一个规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将存款利率最多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操作的一次突破,首次实现了我国存款利率的管理性浮动,加上此前的贷款利率管理浮动,标志着我国存贷款利率有管理浮动的实现,利率市场化已初见端倪。更重要的是,从二次降息内容来看,都是非对称性降息。第一次降息虽没有明确说是非对称降息,但从政策实施后的效果来看,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凸显出实际的不对称降息特点。如果说第一次降息的非对称性不是很直观,那么第二次降息就非常清楚了,央行明确规定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而存款利率却下调了0.31个百分点。我国虽早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实施了一次非对称降息,但这次短时期内的二次非对称降息,频率之大、时间之短着实罕见。2012年的这两次降息在我国货币政策利率工具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了央行调控的经济意图,也透露出一丝政策意图,即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界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决定。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能够根据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求及其对市场的预期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是在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开放,随后也多次出台政策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但考虑到前期市场条件和金融稳定,进展比较缓慢。近期,201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指出:“目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会议精神继续积极推进”。可见,利率市场化已经在路上。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改革开放才刚刚启动,学者们参考国外经济发展理论和我国宏观调控实际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情,基于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若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率市场化是不可或缺的。综述近三十年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含义和特点;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必要性及其现状;三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其推进的条件;四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及金融体系效应分析;五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制约因素、实施路径和改革思路。全面而丰硕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思路。但纵观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各不相同,结论各不统一,这为本文取“百家之所长”,进一步发挥和创新研究留下了空间。

为什么我国需要利率市场化,学者们说法不一,角度各不相同,但还是缺乏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利率,即资金使用的价格。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格发挥着资源配置功能,如果价格存在管制,那么商品资源配置肯定是非有效的。同样道理,在金融体系中,资金价格也应发挥着资金配置功能,这个资金价格就是利率,如果利率是管制的,那么资金市场中资金借贷肯定是扭曲的或错配的,资金资源配置也必是非有效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为了减少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利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计划管制状态,但随着市场化逐步推进,管制的利率显然不能满足市场化机制需要,甚至成为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障碍。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市场供求的利率形成机制,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此,本文拟采用发展经济学理论,运用麦金农—肖模型作为理论基础,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存贷款利率,非常符合麦金农和肖的理论模型。长期以来,中央银行规定一年期基准利率。何为基准利率,即这样的利率在市场中起着指导性和指标性作用,其他利率定价要参考此类利率,基准利率是一种名义利率。我国长期以来通胀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造成实际存贷款利率长期处于低位水平,存款利率甚至是负水平。这显然非常符合麦金农和肖模型中所描述的,存在金融抑制问题,进而导致经济低效率、发展落后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麦金农和肖结合自己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实践,从理论上给出的建议是政府要放松利率管制,即利率市场化。所以,当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利率市场化,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发生的一些金融事件,正在证实利率确实需要市场化了。例如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温州债务危机、炒房热等金融问题,都说明利率正在以一种自发力量进行市场化。

三、当前利率市场化特有的有利环境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金融货币体系,金融产品和业务逐步健全,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不断攀升,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建立了“一行一局三会”的监管框架和运行体系。这些不断完善的金融环境和生态是利率市场化所必须具备的,是利率市场化运行的基础。但是具备了这些要素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利率市场化了,什么时候利率市场化最合适,这是一个时机问题,需要特定的经济环境。纵观当前中国之经济金融发展现状,本文认为,目前是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困境”下,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创新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就开始下滑,但这并没有令人担心,因为此时的经济增长率依然维持在8%以上。最让人担心的是,经济下行趋势并没有好转迹象,反而愈演愈烈,2012年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仅8.1%,比上个季度回落了0.8个百分点,触及8%的底线,而在今年二季度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中,这个增长率已经突破8%底线达到了7.8%。经济稳增长任务巨大。

此外,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形势也不乐观。在需求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外部需求严重持续下降;在供给方面,其他新兴经济体正逐步取代我国成为全球劳动力供给的新力量,我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缩小。

如何改变这种经济现状以扭转经济衰退,国外市场我们干预不了,方法和手段只能从国内市场寻找。此时货币政策需要有所作为,降息可缓解经济衰退,这也是通常被采用的工具,降息使得居民的储蓄下降,消费增长;降息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投资增长;降息使得一国货币相对来说贬值,出口增长。按照国民收入核算,总产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构成,则经济的总产出也就提高了。

但是,降息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反而会破坏经济增长,减弱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果,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行业局部通货膨胀问题,一些是输入性的通胀,一些是经济本身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例如自2010年年初至2011年年末,PPI和CPI指数双双高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中央银行虽不断提高存款利率,但PPI和CPI与存款基准利率间的差依然在扩大。相反,自2012年年初,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经济先行指标PPI急剧下滑,CPI也随之下降,在4月份时,存款利率首次高于CPI,此时的经济却是在衰退。具体见图2。

图2

降息可促进经济增长,但又会导致通货膨胀,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投融资渠道有限,股票市场投资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若实施简单的对称降息政策,投资增长,产出提高的同时,富足的流动性也会造成通胀压力,而且投资增量要远远小于储蓄流失总量,这会使得房地产、贵金属等产品调控难度加大,易引发价格泡沫和投机活动,严重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央银行创新利率政策工具,实施具有利率市场化特点的非对称降息,一方面既达到刺激企业投资,激活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又能稳定储蓄量,发挥其蓄水池的功能,减少货币储蓄流失,减少其冲击有限投资品种和渠道的资产价格,而且也保护了储户的利益,稳定了货币需求。

中央银行可以利用非对称降息操作,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实际浮动区间,渐进式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实际上,推行利率市场化对中央银行来说也是有利的,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利率操作的宏观调控手段,而不再受制于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中央银行为了更好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需要利率市场化,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可以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效果。因此,中央银行应创新利率放松管制调节,加大推进利率市场化。

2.银行业竞争加剧,大中型商业银行“二次”转型为利率市场化培育了土壤

我们通常看到的报道是利率市场化倒逼着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转型,即加大非生息资产业务。可是现实环境是利率市场化并没有突然来临,而且推进速度似乎比预期的还要慢,商业银行现在所做业务转型应是未雨绸缪,当然这是件好事。在此本文想要说的是,恰恰是这样的“狼来了”,迫使商业银行提前转型业务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利率市场化。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发展;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国际清算系统,丰富金融业务品种,灵活营销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外资银行的深度参与,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正提出发展战略的“二次”转型。

所谓“二次”转型就是强调商业银行追求的已不再是规模扩张,而是更加高级的综合化、差异化和低成本发展战略。综合化的经营战略主要体现在其业务逐渐向基金、保险、私募、金融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领域扩展;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打造零售银行为目标,大力发展中高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低成本主要体现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期限结构安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的效能提升,从而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年报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66%,而其他收入只占34%;同期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可见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空间还很大,市场很广阔。

现阶段,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正加快银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围绕客户整体多样化需求,提供投资银行、并购融资和财务顾问等现代金融企业服务;创新推出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丰富金融产品,提升投融资顾问、常年财务顾问服务水平。这些业务和工具的创新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活跃了市场交易,而金融产品的交易和买卖形成了一系列的交易价格,这些价格反映了不同风险和不同期限下的收益水平,刻画了连续性的收益率(利率水平)曲线。这个利率曲线是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并在银行间甚至是银行间市场之外发挥着资源配置功能,这实际上已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市场化利率。

这样的市场化利率仅局限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而我国最重要的融资方式还是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模式,因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还是主要考虑的对象,只有这个市场资金借贷实现了市场化才能说真正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因而,我们可以通过银行间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逐步渗透,进而可以说是倒逼存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其实我国现在银行业储蓄增长率逐年下降,存在脱媒现象,说明了金融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正在对银行存款利率非市场化挤压。同时可以利用股权和债券市场的巨大投融资空间,吸收和缓解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冲击影响。

3.温州债务危机凸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增加了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

温州债务危机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温州出口中小企业订单下降,而且国外进口企业违约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利润下降,同时国内却正遭受着通胀的压力,土地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却又在上升,而且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市场的约束和证券市场融资的缺失情况下,最终导致了融资链条断裂,引发了2011年数以几十计的温州老板跑路潮。温州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正是这个“楷模”温州融资模式却引发了债务危机。

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部分学者们提出了规范民间资本、鼓励中小银行发展、健全担保机构、发展小贷公司等等,但这些都没能抓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在我国,资金供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这是低利率条件下的产物,不能仅仅依靠扩大资金来源,创新融资模式就能解决的,更需要的是利率的市场化。只有利率市场化了,有效融资需求自然会下降,在供给既定的条件下,融资缺口才会有所下降,而且市场化的融资利率,还可以通过市场来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的都是总分行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银行为了有效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一般在分行的设置上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和行政性,也就是说在分行网点设置中偏爱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及其周边市区,而对那些相对落后和经济不发达地方几乎没有覆盖,因而造成在很多地方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缺失和空白。此外,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我国都是以国有为主,国有金融机构服务于国有企业。在国有金融机构中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导,这使得国有银行是国有企业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宏观信贷规模总量调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给国有企业的贷款基本能满足全年的贷款任务,更不需要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层面被忽视,贷款需求根本无法被合理满足。

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我国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导致了银行业的高额利润,造成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正规金融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缺位,而利率市场化将有效改变这样状态。利率市场化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利息收入下降,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必然会进行战略调整,实施业务多元化,其中的中小企业业务是不可忽视的。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要比国企和央企高。在存款利率相同条件下,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必然能获得一个较好的价差收入。二是中小企业满足大数定律,可有效防范风险和控制损失。中小企业单个规模较小,资金需求总量有限,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因而,相对于大型企业,其风险更加易于管理。

此外,利率市场化还有助于中小银行发展,而中小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我国银行体系主要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来说还不够充分。利率市场化预期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增加其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投入,在网点布局中重视经济发达地区而轻偏远地区,这给中小银行在落后地区开展贷款业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必须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业务必须转型,要么加大中间业务发展,要么拓展存贷款业务,要么二者并举。中间业务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并不能实现;拓展存贷款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行,贷款对象和技术的拓展,在短期内可实现,结合中小企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和份额,那些资金有限、规模相对不大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应对短期内的利润大幅下滑,一般会增加其对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率市场化在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下降的情况下,会有效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愿望。同时,利率市场化使得中小银行通过利率战略实现资本扩张,增加其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市场份额。

要想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利率市场化是必然之路。可喜的是,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我国利率市场化前期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内容非常丰富,成果也很丰硕,观点也比较多样化,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现在都是利率市场化的局中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难去精确把握。在此,本文想通过对一些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和感悟,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和利率管制放松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需要特别关注的几点问题。

1.利率市场化是渐进式,还是激进式

在历史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诸国中,除了印度尼西亚和智利采用了激进式的改革,其他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几乎都采用了渐进式的改革。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实施激进式的效果比较差,甚至是失败的;实施渐进式的往往都比较成功,效果也比较好,像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原因是渐进式的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而且还可以通过不断“试错”,不断学习,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设计。

中国改革开放采用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路线,从三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经济体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基本上还是非常成功的。渐进式改革在改革路径上,采用了先易后难的路径。从金融改革伊始至今,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一般都是由金融市场化的微观力量在实践中自发进行改革探索,然后将改革的成功信息向上传递,逐渐为上层接受并转化为推广改革的意志。同时金融改革也是先从容易取得成效领域开始的,先从涉及局部利益部门开始,再到涉及相关多个部门、改革阻力大的社会及制度领域改革展开,比如说,先发行股票再成立证券交易所再到成立证监会等。渐进式改革在改革进程上,采取了先点后面推广的方式。从金融业改革三十年的进程来看,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我们都采取了先点后面的循序渐进方式。以村镇银行建设为例,先是在四川等地试点,待成功之后再在全国推广。这种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不易取得大范围的成功效果,但可避免金融领域内的大波动,试错成本低,风险小。在金融改革利益分享结构上,采取了先改革增量,然后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这是金融业改革的另一个鲜明特点。例如股票市场改革,在改革之初,我国股票市场存量几乎为零,为了强化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大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流通,上市流通使得国有股权非上市流通获得了很高的溢价,这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流通,但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同股不同权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障碍,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施。增量改革带来效果是明显的,参与增量改革的群体分享到的利益也大于原体制,因此,存量部分为了获得改革的好处,也纷纷要求改革,由此增量改革也带动了存量改革。

我们可以利用三十多年来在其他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宝贵渐进式改革经验来指导这场金融领域内举足轻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在整个渐进式改革大环境和思路下,结合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和先增量后存量渐进式改革所具有的低成本、低风险优势,也应该采用渐进式改革,这和整个经济市场化改革是相适应的。我们可以先改革核心利率外围的涉及较少部门和利益群体且容易控制局面的那些利率,并逐步扩大其影响范围,然后再借助非核心利率改革平台和成功经验,改革核心利率。事实上,从目前我国实施的利率改革方式来看,就是渐进式的。易纲(2009)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大致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完成“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初步实现金融机构有管理的定价;第二阶段是在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分别建立了以SHIBOR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和形成了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利率体系。从他的划分和归纳中,也能得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采用的是渐进式模式。

2.利率市场化顺序问题

在肯定采用渐进式改革路径基础上,本文接着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在国内讨论的也很多,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是各学者间观点争议性也较大,几乎没能形成一致结论。

在此,本文参考前期改革的路径和实践情况,结合我国目前经济现状和条件,把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大致概括为: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先其他资金借贷市场后银行存贷款利率;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市场利率可调整空间较大,不会对当前经济和融资活动产生破坏性影响,也就是说长期利率可控性较强,而短期利率则不行,若出现利率短期剧烈波动,则对投机活动和经济冲击影响较大;先其他资金借贷市场主要体现在2007年SHIBOR市场的建立。我国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所有存贷款利率波动对经济影响较大,因而应先建立其他资金借贷市场,探索其在有限空间内的利率市场化运行模式,并有助于形成一定资金市场化运行的要素,待到时机成熟时,才实行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贷款浮动已在多年前实现,存款利率浮动主要体现在今年第二次的非对称降息中。

以上这些步骤只是一个粗略大致的规划,具体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走向,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较完善的市场利率形成金融环境,即不存在利率管制、短期利率市场机制、短期利率市场和长期利率市场近似是无套利的等。但是具体到短期利率,利率却十分的复杂,比如说短期利率就包括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央票利率等,如何选择一个标尺并统一各利率,使之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在操作层面却是一个十分难以把握的事。因为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各种不同利率间存在市场分割现象,我们不知道哪一种利率将会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且若要实现这些利率间无套利,打破市场间分割,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重金融因素配套,非政策层面可强制推行的。除此之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事,还需要经济环境的支持。金融市场发展除了支持经济增长外,还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有了一定的经济总量,才能有产生对金融的巨大需求,才能形成巨大的资本量,才能对金融活动产生巨大投资动机,如果宏观经济产出不满足条件,那么对利率市场化需求也就不会存在。因此,本文给出的利率市场化顺序,只是一个大致的刻画,一个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细节还需要结合微观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而定,是动态化的过程,即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金融环境改变,还需要做细微调节。

3.利率市场化还需要政府支持

利率市场化就是资金的借贷价格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多方供求决定利率过程,减少政府对利率干预和管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利率市场化不作为,而是应积极推进,创造市场条件,积极引导利率市场化。

我国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的市场化机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经济微观基础市场化思想浓厚,市场机制运行基础良好,而我国却截然不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划思想根深蒂固,市场理念严重缺失,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打破既有体制建立市场机制,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政府发挥其经济职能,有目的地引入和推动市场化。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看,我国政府确实在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职能,在政府强有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不断从西方舶入市场元素,仅仅用了三十年时间,就已建立了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在金融领域,政府积极倡导并牵头成立了多种金融机构,创新了多种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运行处于不断探索前进阶段,金融与经济市场化建设成绩斐然。因此,当我们谈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和建设时,必然要说到政府,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利率市场化虽是金融系统的改革,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金融系统之外方方面面的配合。但从利率市场化过去的推进历程来看,除了中央银行积极推动外,其他部委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利率市场化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只有利率市场化了,才能说金融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完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瓶颈才能突破,所以政府应高度重视利率市场化问题,利用其在其他领域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利率市场化微观市场环境,并在时机成熟时,加大利率市场化推进步伐。

以上的思路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就是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如何来协调实现这样一个利率市场化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实行不同的利率放开模式和步骤,避免各个金融部门或金融产品利率化改革的风险叠加和累积,最终实现各档次各风险不同产品利率的无套利均衡,形成利率市场化体系和形成机制,即利率市场化。这些具体实施内容还需要时间不断摸索和创新。

标签:;  ;  ;  ;  ;  ;  ;  ;  ;  ;  ;  ;  ;  ;  ;  ;  

后危机时期中国利率市场化分析--以中央银行不对称降息为视角_利率市场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