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

赵悦[1]2005年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海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网络化组织是其重要特征。如何对数字图书馆海量、分布、多媒体、多格式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是图书馆人所面临的极具挑战的工作。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是对数字资源进行选择、描述、整合,以方便资源存取和利用的过程,决定着数据存储和检索的质量,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性能。元数据即是对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组织和处理的基础,其应用与研究已得到了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关注。 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体系是数字图书馆所采用的信息描述的方法,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础结构,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描述、组织与管理、保存、检索与服务各个环节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元数据通过定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以及由数字对象构成的资源库的组织结构,决定着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方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无论是存取过程还是检索过程,都是以元数据方案为基础实现的。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元数据的研究实践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关注描述型元数据的较多,关注管理型元数据和结构型元数据的较少;对元数据的理解与应用多停留在平面层次,而没有从数字图书馆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元数据应用方法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共包括6大部分的内容,即引言、元数据概述、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方法论研究、国家图书馆应用实例分析以及发展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数据的基本理论、主要格式以及元数据互操作问题;论述了元数据在数字资源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的现状,分析了保存型元数据和集合型元数据的应用趋势;并从方法论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原则、流程,元数据应用的参考模型以及框架体系;以本文作者亲自参加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方案的建设实例阐述了元数据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式;本文最后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

梁娜[2]2004年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数据登记系统(Metadata Registry),简称MR,是开放性分布式信息环境下,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发布与应用支撑机制来记载、存储、组织、管理资源集合描述、知识体系描述、管理规则描述、服务功能描述、元数据描述及标识符描述等多个规范元数据,支持元数据的检索与识别、集成与转换、复用与挖掘等多种元数据互操作的系统机制。 本文针对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存元数据登记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出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另一方面建设一个典型元数据登记系统的镜像站点,对它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研究和应用。论文首先介绍了元数据登记系统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元数据登记系统的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元数据登记系统的意义、类别与功能,介绍了典型的元数据登记系统,包括DCMI、DESIRE、Cores等为代表的基于人工登记与检索的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以及以UDDI、ebXML Registry和GoXML等为代表的分布服务登记系统。然后着重分析了DCMI MR的逻辑设计与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DCMI MR中国镜像站点的建设,目前DCMI MR中国镜像站点已在网络上公开使用。最后对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包括元数据登记的标准规范ISO/IEC 11179和基于Web Service的服务登记。

吴淑娟[3]2004年在《2002-2003年我国元数据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从元数据的新发展、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元数据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关系、元数据在信息资源组织方面的 应用、元数据的互操作5个方面综述2002-2003年元数据研究的发展状况、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 上,总结元数据研究的特点和总体趋势,指出今后发展中应弥补的不足。

刘炜[4]2006年在《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对一个有组织(或称为有序)的信息体的构造,不论这个信息体是分布的还是集中的、虚拟的还是实在的,以满足特定的信息需求,不论这个需求来自真实的用户还是机器代理。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别是近20年来互联网的指数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为了更好地组织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数字图书馆对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的处理能力,准确而全面地提供信息服务,有赖于机器对网络信息的自动处理和“理解”能力。因此实现语义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突破口。 “语义”指“信息的含义”,“互操作性”是不同平台或编程语言之间交换和共享数据的能力。解决异构信息环境中信息系统之间的高层互操作问题是数字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而语义互操作是其中的重点和核心问题。这并不是说目前的互操作解决方案中没有考虑语义互操作,而是没有把语义互操作当作独立的目标来考虑。本论文提出对于数字图书馆须定义和设计一个独立的语义互操作层,使数字图书馆所包含的信息资源获得语义的“显性”化,而不是隐式地、内含地包含在语法和具体的系统实现中。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和互操作需求特点,将本体论作为语义描述和实现语义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提出了一种以规范的元数据表述和本体服务架构的表示模型和数字图书馆语义的结构化、形式化方法,并研究了相关策略和理论;同时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集成和服务集成的特点和需求,以及现有各类互操作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语义Web服务架构,并根据该模型架构提出了一套具体操作方法和策略。本文以集成模型为基础,以面向对象模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语义表示,以元数据和本体作为共享的基础,将资源的组织、结构与服务模型有机结合起来,本文的主要特点如下: ● 在总结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现有技术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的语义互操作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数字图书馆语义结构模型,并总结了其表示和实现形式,为数字图书馆语义的提取和形式化表示提供了框架。 ● 提出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语义化方法,包括规范的元数据方法和本体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结构化、层次化方法对数字图书馆语义信息进行组织和存储。所提出的资源集合(站点)元数据方案正在申报作为科技部标准。 ● 对于应用Web服务实现基于本体的语义互操作服务,包括语义模型的动态映射、转换和服务合成,提出了一套实施架构,并提出两种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应用于建立数字图书馆语义架构: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方法,前者通过各类语义规范的实施应用于建设全新的具有语义互操作层的数字图书馆,后者通过语义抽取、标注等方法应用于对目前提供网络服务的各类资源集合和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集成和服务集成。 ● 在一个应用实例——名人手稿数字图书馆的体系设计和系统开发中建立了基于本体的语义互操作原型,实现了规范的语义描述架构和基本的与其它数字图书馆和资源库的语义互操作。 本文的研究从对数字图书馆宏观结构模型和微观数字对象模型的探讨出发,以形式化、外显化的元数据和知识本体为要素构建数字图书馆语义架构,作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的基础。在大量调研现有理论模型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将资源的组织、结构与服务模型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型在语义表示方面进行了许多扩展,对元数据资源及资源集合描述术语体系、元数据和本体的形式化表示、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语义服务的架构等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案。对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创建或信息与服务集成,本文所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框架模型,并为深入研究,完善各类基于语义的自动服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起点。

雷小平[5]2004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的兼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资源描述格式的日益增多、用户统一检索的要求日益强烈,资源描述格式兼容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元数据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描述格式的兼容性问题,本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必要性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的多样化问题,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了资源描述格式不兼容的现状,对其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资源描述格式互不兼容所带来的弊端,提出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必要性。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理论意义在于该研究能促进目录学、编目学理论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丰富书目控制理论,丰富信息组织的内容。其实践意义在于:支持跨系统的、分布式的资源发现;为用户的整合检索提供了必要前提;是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的需要;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是资源描述格式减少熵增、走向自组织的必备条件。 第二部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含义,它与映射、互操作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探讨了格式兼容的理论基础。从目标兼容、格式兼容、内容兼容、结构兼容、功能兼容几个方面,对资源描述格式的内容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指出在实际研究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问题时,主要从内容结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叁个方面进行。从兼容格式的数量、描述格式所涉及的领域、描述格式兼容的技术叁个方面,分析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范围和程度。探讨了影响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因素:格式的学科重合程度;格式的语义匹配情况;语法结构匹配情况。 第叁部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发展历程。首先,研究了传统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发展,包括USMARC一体化及MARC21的产生,ISO2709及其相关格式的产生,UNIMARC的产生与发展,MARC在网络资源编目上的应用。其后,研究了新兴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发展,包括DC元数据格式的出现与发展,其它元数据格式兼容的发展,新兴元数据格式与机读目录格式兼容发展。最后,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发展的特点:格式的开放化、格式的核心化和扩展化、编码的语义化、格式兼容形式多样化、兼容手段自动化。 第四部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总体构想与实施方案。首先,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总体构想中,提出了图书馆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两种基本模式:集中模式和扩展模式,并从现有资源描述格式兼容和新资源描述格式兼容两方面,探讨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方式。其次,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的实施方案:推进信息资源描述标准化与规范化;利用新技术实现资源描述格式兼容;借鉴t煮报检索语言兼容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兼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加大对我国图书馆描述格式兼容的宣传力度;加强中文信息资源描述格式标准化的研究;图书馆应积极与其它机构进行合作。

罗昊[6]2003年在《互操作——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关键》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元数据互操作产生的原因 ,指出互操作是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关键 ,并从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其解决的途径 ,以求能对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所参考

张晓林[7]2002年在《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概念、结构与技术》文中指出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 ,有其特定的概念、原则要求和功能框架。开放系统的开放描述基于扩展的元数据概念 ,信息系统通过开放语言和规范机制来实现对系统各层次内容的开放描述。分布服务机制源于分布对象技术 ,它将各种系统视为一个数字对象 ,对其界面、功能、数据流、传输协议等进行描述。开放体系的开放集成 ,包括横向和纵向开放集成 ,它们各有其技术线路。图 5。参考文献 2 9。

梁娜, 李宇, 张晓林[8]2005年在《DC元数据登记系统中国镜像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在简略介绍元数据登记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介绍了都柏林核心 (DC)元数据登记系统的基本技术、DC元数据登记系统中国镜像站点的建设 ,以及该镜像站点对DC元数据规范的检索、浏览和登记功能。

罗忠凤[9]2005年在《几种网络信息资源宏观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介绍了5种主要的信息资源宏观组织方式及其优缺点。这些组织方式是:以关键词为检索入口的搜索引擎方式;以知识内容为检索结果的信息组织方式;以管理元数据为目的的信息组织方式;以异构系统的开放互连为目的的信息组织方式;以计算机可以支持语义的、智能化检索为目的的信息组织方式。

梁娜, 张晓林[10]2003年在《基于自动登记与检索的元数据登记系统》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基于自动发布和发现的元数据登记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重点分析了 eb XML Registry系统 ,介绍了 eb XML Registry的应用范例 Go XML Registry。

参考文献:

[1].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应用研究[D]. 赵悦. 武汉大学. 2005

[2].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D]. 梁娜. 四川大学. 2004

[3]. 2002-2003年我国元数据研究综述[J]. 吴淑娟.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4]. 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语义互操作[D]. 刘炜. 复旦大学. 2006

[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描述格式的兼容性研究[D]. 雷小平. 武汉大学. 2004

[6]. 互操作——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关键[J]. 罗昊. 情报杂志. 2003

[7]. 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概念、结构与技术[J]. 张晓林.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8]. DC元数据登记系统中国镜像建设[J]. 梁娜, 李宇, 张晓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9]. 几种网络信息资源宏观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J]. 罗忠凤. 情报探索. 2005

[10]. 基于自动登记与检索的元数据登记系统[J]. 梁娜, 张晓林. 情报科学. 2003

标签:;  ;  ;  ;  ;  ;  ;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登记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