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植物防护工程论文_尹其东,邢鹏远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植物防护工程论文_尹其东,邢鹏远

昆明龙慧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对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石漠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岩溶地区所面临的重点生态问题。基于此,国家方面提出加强石漠化的治理防护方案,对于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加以改善。文中就以云南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为要点探讨内容,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植物防护工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护工作,为人们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植物防护

针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防护工作较为常用的措施为植物防护。根据不同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可以适当采取水土保持林来改善区域内的石漠化情况。文中在针对云南省那洒小流域的地质情况、土壤以及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研究水土保持林工程的有效设计,从根本上提升区域内水土的涵养量,从而降低土地沙漠化的几率,这对保证生态系统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一、小流域的基本概况

小流域总面积26.58km2,为不规则多边形,东西横跨8.38km,南北纵距5.35km。地貌类型属岩溶峰丛洼地溶蚀地貌。流域内地势呈东高西低趋势,最高海拔为东部董角后山的山顶1921m,最低点为西北部国道323跨河处1430m,相对高差491m。小流域水系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南利河上游支流贵马河。

1、地质情况

小流域内广泛出露碳酸盐岩和砂页岩,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为主。全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西段与文山巨型旋扭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占主导地位的是南北向构造,岩层展布方向与主要构造方向一致,受构造影响,沿构造线的岩层硅化和片理化发育。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南地层区右江地层分区富宁小区。

2、土壤

在项目区内土壤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沟谷和河谷两岸台地以及溶蚀洼地等地区,从洼地1400m之间,以红壤为主,海拔1400m以上地区,以黄壤为主。黄壤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碳酸盐岩风化物,PH值一般为5.3-6.4,质地较粘重;山地黄棕壤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岩、泥质岩、基性结晶岩风化物,PH值一般为5.3-6.4,自然肥力较高,但因海拔高、气温低造成养分释放慢,限制农作物产量。红壤其基本特点是干酸瘦薄。

3、植被覆盖情况

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辣椒、三七、荞子、烤烟、万寿菊等。从植被的适宜情况看,当地的水保造林应以旱冬瓜、杉木和墨西哥柏为主,经果林应以油茶、核桃、梨、桃、李为主。

二、小流域水土流失所采取的主要植物防护工程

1、水土保持林

(1)防护设计原则。水土保持林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那洒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实际调查情况,并且根据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经验与规律。综合应用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调查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图班,对各个区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判断,并且采取有效的造林技术措施,来提升水土保持林带建设质量。在具体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即在针对具体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林设计时,需要依据环境特征以及土质改良的目标,选择适当的造林树种,从根本上提升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质量,使其自身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其次,应适当选择树种。即在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以及环境特征进行全面了解之后,优先选择适宜当地区域生长的树种,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树种种植的成活率,这对于改良土壤也具有积极作用。

再次,保证生态系统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水土保持林建设时,应该多层次的利用林区内的营养体,大量推广混交林的建设,通过提升林区物种多样性来保证林区生态平衡。

最后,充分利用土地的生产能力,来开展水土保持林的设计工作,使水土保持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

(2)树种选择。为了使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水土保护作用。在进行树种选择时,需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除了应用当地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以外,还需要从外引进生长效果良好的树种形成混交林。在对树种进行配置时,需要根据当地地形特征以及生物特征,适当应用乔灌木。在本次所研究的小流域林区建设中,主要采用的乔木为旱冬瓜。而在土层较薄,岩石出露较大的区域,则可以优先选择墨西哥柏。通过对小流域区域植被覆盖情况的图斑可以发现,区域内现存的林种较为单一。而在经过水土保持林建设之后,可以在原有的区域内形成较好的混交状态。相关数据统计,在该区域内所建设的水保林面积为244.65hm2,其中的旱冬瓜占据67.79hm2,墨西哥柏占据176.86hm2。下面就针对两种树种的生态学特征进行阐述:

旱冬瓜:桦木科;落叶阔叶乔木,生长于海拔500~2600m的湿润沟谷及干燥山坡疏林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光,适宜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也耐中旱,中性、酸性土壤都能生长,干形好,分枝高,天然更新能力强。生长迅速,萌孽性强,枝叶茂密,纹理直,材质轻软,为一般家具、包装箱用材;树皮含单宁;叶含氮、磷、钾等养分,为农作物优良绿肥,是我省重要的用材树种,且材质较好,根具根瘤菌,叶为优质绿肥,树皮含单宁,可提炼栲胶。是荒山荒地造林的优良树种。

墨西哥柏:墨西哥柏主要生长在山坡和陡峭的温润河谷旁,呈异龄林分布。土壤为未发育成熟的黑色草甸土和黑钙土,排水良好,团粒结构,质地中壤,有机质含量7%—10%,PH值6.5左右。在原产地,成年墨西哥柏树高10—30m,直径40—60cm,其伴生树种主要有冷杉,松树,赤杨和栎类。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引种墨西哥柏长势良好,因此水土保持造林中选用墨西哥柏。

2、封禁治理

(1)设计原则。依据小流域区域内的林区分布状态以及封坡育草状态,将其划分为多个单元。根据各个封山育林区域的分布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封禁治理设计。确保各个区域内的树木植被,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有效恢复。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水土流失问题,还可以为植树造林节约一定的成本。

(2)相应的管理措施。依据小流域区域内植被生长状况和特定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分布情况、对封禁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在封禁区域内严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使各类管理目标更加明确,能够充分保证封禁区域内的植被生长。制定相对完善的封建制度,由政府部门出面发布制度内容,使各类生产人员以及商业采伐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约束,避免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对封禁区域内的林木灌木的恢复情况造成影响。各级监管部门还需要针对水土保护的重点区域进行严格划分,实时开展监督工作,有效避免各类生产活动对水土保持区域树种成长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使封禁区域的植被生长恢复情况得到保障。

(3)技术措施。调查研究,全面规划。对当地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更新能力、方式、年限及成林时间,母树、幼树、数量、分布、立地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群众对木材、林副产品、薪材及放牧要求、习惯等进行调查,经综合分析,编制封禁规划,提出封禁措施和封禁年限。根据规划划定封禁区域,划定封禁区域周边界线,在封禁区的明显地段插立封禁标志碑、牌。封禁方式实行全封管理,封禁面积为816.58hm2,标志碑8座,封禁期为3年,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对当地群众的燃料、用材、放牧及林副产品利用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群众认识到封禁治理的好处。大力推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和舍饲养殖,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燃料问题,逐步改变燃料结构。从而在制度上措施上有力地保障流域区封禁治理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雷祥.溪口河小流域植物防护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20(4):38-40;

[2]李春凤.黄塘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4):44-45.

论文作者:尹其东,邢鹏远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植物防护工程论文_尹其东,邢鹏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