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浦东片劣Ⅴ类河道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论文_梁波

上海市闵行区浦东片劣Ⅴ类河道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论文_梁波

上海和昶水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2

摘要:闵行区浦锦街道位于闵行区浦东地区,其区域内的水系均属浦东片。区域内骨干河道大部分水质较好,但村级河道过路多采用涵洞连接,沟通不畅,多数河道一端为断头河,水动力不足,水质情况较差。文章结合闵行区浦锦街道内劣Ⅴ类河道整治方案为例,分析其水质判别为劣Ⅴ类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为上海市类似的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水质;劣Ⅴ类;浦东片;浦锦街道

闵行区浦东片涉及2个水质控制区,其中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为Ⅲ类水质控制区,黄浦江以东为Ⅴ类水质控制区。根据《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闵行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闵行区水环境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所有考核断面达到水质目标,完成国家规定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河道出境断面水质不劣于入境断面,配合做好市级引用水源地的水质保障工作。

1基本情况

1.1区域概况

2015年,浦江镇浦星路以西,丰收村和亭子村南面现有村界以北区域(约23.99平方千米)划出设立为浦锦街道。浦锦街道东至浦星公路,西至黄浦江,南至丰收村和亭子村,北至浦东新区范围;面积约2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人。区域内有农民动迁安置基地、世博家园等大型居住区。闵行区的河网为黄浦江感潮河网水系,在水利分片上,浦锦街道在水利分片上属于“浦东片”。

1.2区域内河道现状

闵行区浦东片现状市区镇村各级河道共1073条,长度合计约530.32km。其中浦锦街道各级河道共162条,长度合计约75.19km。区域内骨干河道大部分水质较好,但村级河道过路多采用涵洞连接,沟通不畅,多数河道一端为断头河,水动力不足,水质情况较差。

浦东片河湖水面率9.33%,常水位2.5~2.8m,除涝最高水位3.75m,外围水闸规模不小于1060m,外围泵站规模约1600m3/s。

1.3区域内河道水质情况

浦锦街道境内市区管河道两岸环境相对较好,河道多为开阔水体;镇管河道作为闵行区河道水系的骨干河道,其河道中心线长度普遍较长,并且河道多与外河沟通,部分通过控制口门与外河沟通,大多数镇管河道水流顺畅,水质较好,存在部分镇管河道尚未整治,河道淤积情况严重,导致部分河道水质较差;村级河道作为水系系统的毛细血管,河道分布范围广,穿越村庄,存在侵占河道进行农业种植的情况,河道缩窄,多数居民房屋还建设在原有老河道的河浜上,且多数居民房屋无基础,自立性差,减少了水域面积,导致水流不畅或断头,河道水质情况堪忧,个别呈现劣Ⅴ类的情况。

2河道劣Ⅴ类原因分析

影响河道水质变差的污染源主要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及其他因素。

根据调查,浦锦街道内无未截污纳管的工业企业,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水入河、小区生活污水混接及市政混接的情况。目前浦锦街道内农村生活污水依然有部分未进行整治处理,部分仅收集了农户化粪池的污水,其余部位未进行收集处理,且收集后就地简单处理便直排入河。区域内个别小区存在污水混接的情况,尤其是阳台废水混接。市政混接主要是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混接造成。

由于浦锦街道境内的河道大部分区域为农业生产区域,故面源污染物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区域的河道,大多存在肥料和农药残留物入河的情况,另外降雨将河道两岸垃圾及地表径流排入河道内的情况较为严重。

区域内村级河道大多穿越村庄,存在侵占河道进行农业种植的情况,河道缩窄,多数居民房屋还建设在原有老河道的河浜上,且多数居民房屋无基础,自立性差,减少了水域面积,导致水流不畅或断头,降低了河道水动力及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

综上因素,区域内部分河道水体呈现劣Ⅴ类,水质情况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劣Ⅴ类整治措施

3.1整治原则

1.各部门合作控制源头

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拆除违建及消除安全隐患的工作基础上,对河道进行底泥疏浚等河道整治工程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各污染源进入河道,同时重建河道周边生态体系,加强绿化景观建设,打造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河道内的水质指标。

2.统筹安排,与全市相协调

统筹处理好河道整治的近期与长远,按照河道等级及河道防汛要求安排整治内容,与全市河道整治内容相协调。

3.加强管理、针对处理

加强河道沿岸排放管理,加强河道日常巡视养护管理,强化各部门之间协作。结合浦东片的特点,分镇域分别按集建区、郊野公园、农村化地区有针对性考虑方案。

3.2整治措施

1.截污治污

根据对河道污染源分析,消除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是整治劣Ⅴ类河道的关键所在,否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河道整治的工作需要同时开展相应的岸上截污工作,农村污水须达标后排放,同时加强管理,对沿河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加强排水口水质监测,严格控制入河排水。

2.底泥疏浚

区域内的河道在近期未进行过整治,河道内淤积严重,明显减弱河道的过流能力,同时底泥是各种污染物主要归宿场所,随着温度的上升,河道底泥污染逐渐释放,加剧了水质恶化的过程。因此需要对河道进行底泥疏浚,彻底清除污染底泥。[1]

3.沟通水系

由于河道发展成为断头浜,导致河道水流不畅,水动力不足,最终使得河道自净能力较弱,河道水质逐步变差。因此整治断头河道,打通河道梗阻,可以有效增加河道内水体量,改善河道水动力,并且逐步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4.水土保持

水体的流动产生水位的变动将会对河岸造成水土流失,自然土坡上的植被也将被水体的冲刷而破坏。水体流失将加速河道淤积发臭,并且对河道岸坡产生不利影响,存在防汛隐患。因此,根据现场环境及场地条件建设合适的护岸型式,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5.生态修复

由于河道周边环境复杂,水域面积小,在以上整治措施做到位的同时,需要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曝气复氧装置、生态挂膜浮床等修复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河道内的水质,构建健康且能够长远平衡发展的河道水生态环境。[2]

4结论和建议

上海市中小河道数量众多,在过去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河道生态保护的观念较为薄弱,导致目前多数河道因为外源、内源污染,从而水质变差,呈现劣Ⅴ类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提出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全市河道水质提出了整治目标和整治要求。对于类似闵行区浦东片劣Ⅴ类河道的情况,首先需要对河道水质劣Ⅴ类的原因作出分析,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其次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最后需要统筹各管理部门,加强合作,水岸联动,才能够打赢水污染防治行动这场攻坚战。

参考文献

[1]邢雅囡,阮晓红,赵振华.城市重污染河道环境因子对底质氮释放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0(1):120-126.

[2]王苏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探讨——以上海市某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2018(11):83-84.

论文作者:梁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上海市闵行区浦东片劣Ⅴ类河道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论文_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