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_心理健康论文

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_心理健康论文

略论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教师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94(2000)02-0025-0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中学教师,尤其是中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是否应该对中学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怎样对中学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建设一支一流的中学青年教师队伍,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就此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有创造的理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状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因此,中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青年教师成为具有下列五种良好特征的心理健康的个体。

第一,广泛的活动兴趣。心理健康的教师大多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兴趣,能真正卷入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工作、理想、目标等)。一个人卷入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第二,融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对他人、对社会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等。具体表现为他们能够维持和谐的社交,乐于与人交往,和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归属于一定的集体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及他人休威相关、安危与共、同心协力地合作共事;乐于牺牲个人的私欲,去为集体和他人谋求幸福。

第三,健康的情绪体验。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情绪体验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情绪乐观、稳定,这表明了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具有安全感,对挫折、恐惧、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不会因为某些不安会因素而担惊受怕,不受自己的情绪支配。

第四,积极的进取精神。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自信心和勇于接受现实和未知世界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五,稳定的工作热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一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有一定目标,对于工作有一番热忱;头脑清晰,意志坚强,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青年教师对外部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实现教育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具有示范作用,并自动地、随时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素质,“育才必先育人”,要造就一代名医,首先要造就一代名师,只有抓好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学生,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教师队伍现状的要求。近几年,从主流看,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他们情绪稳定、自尊、自信,有强烈的生活愿望和事业心、责任感,有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以及真诚的态度。他们正在中学教学、科研第一线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笔者曾经就中学青年教师(20-39岁)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使用的是SCL-90症状自评表。SCL-90是一种适用面广,包含病理心理症状项目多的自评量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它包括90个评定项目,可以分为9类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一个因子都着重反映出被测者某一方面的情况,调查涉及的对象共246人。调查结果表明,在问卷涉及的几个项目中,有些项目青年教师得分相对较高,自觉症状为中等严重程度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大。比如,强迫症状上,10.3%的教师表现出中度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上,6.1%的教师表现出中度症状,4.8%的人有忧郁倾向,6.8%的人有睡眠障碍等。这些数据都说明部分教师的心理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有些具有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有些具有自卑感、懊丧、与他人相处明显不好;还有些忧郁苦闷,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失望、悲观等。调查的结果还表明,和女教师相比,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其是在强迫症状、敌对、偏执方面比较严重。他们有相对较为严重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常常和人盲目争论、争斗以及不可抑制的情绪冲动,具有好厌烦、猜疑、敌对、被动等不良特征。从调查可以看出,部分中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普遍性,与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中学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身心素质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的身心素质是其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教师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统称。身体素质是个体活动的一种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的素质和强度。良好的身体素质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耐受性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等方面,从而保证朝气蓬勃的活力。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一般而言,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准确的记忆力、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能力以及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稳定的情绪、豁达开阔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等特征皆属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卫生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康的心理。心理上长期的、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可以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也会增进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健康的心理,且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只有那些情绪上有安全感,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于同情心,有责任心的个体才能具有诸如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等作为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不难看出,虽然提高青年教师身心素质有诸多途径,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对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力求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积极引导,使青年教师重视心理健康的有关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大部分学校教育的目标依然是追求“应试”,学生的学习成绩,高考的录取率成了教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反映在自身的发展上,教师们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重视与教学有关的诸多环节,尤其是青年教师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年龄,他们更看重自己的业务水平,相对而言,对心理健康的有关问题考虑较少,甚至知之甚少。另外,在职称的指挥棒下,青年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与职称有关的素质提高上,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无暇顾及。因此,使青年教师转变观念,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学校领导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取校内与校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青年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二,采取措施,减少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

现阶段,我国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多重角色使他们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家庭里,他们是需要孝敬父母的子女,大多数教师还是需要关心配偶的丈夫(或妻子)以及照顾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青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能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社会上,社会要求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青年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的强烈谴责。这些都使青年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导致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挫折大致有以下几类:(1)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目标,但由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所以仅凭教师的主观愿望是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会有局部的挫折感。(2)学术提高上的挫折。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业余钻研业务的时间有限,在职进修的机会又很少,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很难上升到新的高度。(3)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职称作为教师教育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精神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致使教师晋升职称不能尽如人意。

显然,青年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是较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诱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因此,学校领导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设法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制定特殊政策,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科研的机会和时间。另外,校领导应了解和熟悉青年教师,同他们交朋友,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

第三,及时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调整心态。

帮助教师调整心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个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观念,或者他的自我“图像”,是左右个性的真正关键。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象,则会自尊、自信、情绪稳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自卑、焦虑、敌对、偏执、难以和人相处,使自我发展受到限制。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关键在于要求个体接受真实的自我,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深信自己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即使有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就青年教师而言,要帮助他们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不为外界对教师的评价左右,不为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而动。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其次,帮助其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所接纳,是个体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也是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象的重要途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个体会得到更多的肯定性评价,在遭受挫折时,会得到朋友心理上的支持,进而克服由于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焦虑的发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情境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家长的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与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最大。因此,帮助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善上下级关系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互动,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最后,帮助其确立合理的信念。情绪困扰是青年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认为情绪困扰是由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显然,要使青年教师的情绪趋于合理,关键在于帮助他们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不合理的思维,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终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困扰,使之成为情绪健康,乃至心理健康的人。

总之,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他们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标签:;  ;  ;  ;  ;  

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