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疗效分析论文_宋春莉

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 6781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比较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故其后遗症期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效果,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规范化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卒中,排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等患者,且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0~85(68.04±12.51)岁,包括35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51~86(68.96±13.42)岁,包括36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颅内降压、血管扩张、纠正水电解质、营养神经等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进行适当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组建脑卒中俱乐部,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再对患者实施以下康复治疗:①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于病房内施行第一阶段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摆放良肢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练习、健侧肢体主动练习、深呼吸练习、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并适当按摩患肢,每天1次,每周5次,每次45分钟。②于发病后第2个月~第3个月期间施行第二阶段的康复治疗,于社区康复中心,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单脚站立训练、缓步行走训练以及上楼下楼训练,每天2次,每周5天,每次30~45分钟。③于发病后第4个月~第6个月期间施行第三阶段的康复治疗,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医师到患者家中进行上门指导,每2周1次,由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穿衣、梳洗、如厕、个人卫生清洁、用餐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每天2次,每周5~7天,每次30~45分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院第1天)、治疗后(发病后第6个月末)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其中,运动功能评估工具为Fugle-Meyer评分,总分为0~100分,包括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具为Barthel指数,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其病情发展迅速,致残、致死风险均较高,治疗后患者往往会遗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即神经功能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较为不利[3],因此,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关系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的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主要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的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不同于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实施的分阶段治疗,主要是通过在不同阶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从而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得到恢复[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患者病情稳定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治疗场所不同,从院内病房逐渐转移至患者家中;康复训练内容不同,从最初的床上肢体活动及呼吸练习逐渐过渡到站立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再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促使患者逐步适应康复治疗的形式和内容,使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这说明尽管常规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在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实施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可促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期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郭丽云,田泽丽,王潞萍等.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42-644.

[2]伍国维.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3):95-97.

[3]陈秀琼,阳初玉,吕泽平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3):177-179.

[4]项蓉,陈勇,江玉娟等.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764-6765.

论文作者:宋春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疗效分析论文_宋春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