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观察论文_杨赣莉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卫校门诊部 云南大理 671000

【摘 要】目的:对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患者,进行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检测,以检查结果为基础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并分析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组患者中,TG上升、TC上升以及两者均上升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6.7%、28.9%、7.8%,非脂肪肝组分别是6.2%、9.5%、1.4%,差异性显著(P<0.05)。90例脂肪肝患者中49例轻度患者,占54.5%,血脂浓度是(4.26±1.05)mmol/L,32例中度患者,占35.5%,血脂浓度是(4.34±0.94)mmol/L,9例重度患者,占10%,血脂浓度是(4.27±0.96)mmol/L,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浓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脂肪肝检出率与TG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已成为脂肪肝临床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诊断依据。

【关键词】B超;脂肪肝;血脂水平;相关性

近年来,我国的脂肪肝患病人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脂肪肝主要是指患者的脂肪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量过多,引起病变,对患者的正常肝细胞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病情严重时可发展至肝硬化[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脂肪摄入量显著增加,饮酒次数的增加,高能量、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以及活动量的下降均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仅比病毒性肝炎低,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大问题。脂肪肝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3],疾病多合并存在与互相影响。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的一种疾病,需进行有效防治,以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笔者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0例患者,同时对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以统计分析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自2015年4月—2015年10月,为我院接诊的300例健康体检患者,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脂肪肝组(90例)与非脂肪肝组(210例),其中脂肪肝组男患者54例,女患者36例,患者年龄最高是65岁,最低是28岁,平均是(48.8±2.2)岁;非脂肪肝组男患者105例,女患者105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4岁—70岁之间,平均是(45.3±2.7)岁,对比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对象在健康体检前1d需休息好,且避免富含脂肪的油腻食物,于体检当天清晨空腹收集研究对象静脉血,以进行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的检测。研究对象选择侧卧位或者是仰卧位,凸阵探头频率设置是3.5MHz,以扫描患者腹部,以对患者的肝脏形态、大小、光点强弱、内部回声、分布情况、肝脏轮廓等进行观察。TC正常范围是:低于2.3mmol/L,TG正常范围是:2.8—6.0mmol/L。

1.3脂肪肝程度评估标准 轻度:患者的肝实质部位回声呈现弥漫性增粗与增高,分布较为均匀,肝后半部回声相对前半部来说降低,且实质回声的反差较大,肝内结构极为清晰,肝面存在光带;中度:患者肝实质部位回声增粗增高,且包膜边界清晰可见,后半部回声衰减1/3—1/2,肝内管状结构的走向模糊且细,但能够肉眼辨认,肝面光带在远程增益提高后能够出现;重度:患者肝实质部位的回声增粗增高极为明显,而后半部回声衰减超过1/2,有的患者小时,肝内管状结构辨认难度较高,实质回声的反差极为显著,肝面光带不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软件版本为SPSS18.0的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 )形式表示,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开展X²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本次探究过程中,脂肪肝组患者的血脂含量与非脂肪肝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一:

2.3对比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浓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知,脂肪肝检出率随着患者TG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

3讨论

目前,脂肪肝属于我国临床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多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以营养过剩造成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脂肪肝具备可逆性,因此能够治愈,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话,会发展成肝硬化、脂肪性肝炎,严重时,可造成肝功能衰竭,因此早期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

脂肪肝临床筛选中,普遍选用腹部B超,且重点针对肥胖、吸烟以及糖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重视脂肪肝的防治。有文献资料指出:脂肪肝向着年轻化趋势发展,且女性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脂肪肝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在临床筛查中,虽然肝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B超属于一种影像技术,通过超声波完成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在脂肪肝临床筛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备操作简便,无创性,强度低、超声频率高以及无痛苦等特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以成为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300例健康体检患者,脂肪肝组患者的TG上升、TC上升以及两者均上升所占比例与非脂肪肝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的血脂浓度分别是(4.26±1.05)mmol/L、(4.34±0.94)mmol/L、(4.27±0.96)mmol/L,表示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浓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脂肪肝检出率与TG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证明:B超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肝脏部位存在的异常情况,准确显示肝脏形态与大小,提高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王芳[3]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B超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确定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及时发现脂肪肝患者的异常情况,实施有效治疗,与血脂检查联用,成为脂肪肝临床监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新江,周少英.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中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变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88-89.

[2]虞丹丹,王明山,金艳慧等.脂肪肝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81-182.

[3]王芳.脂肪肝609例血脂、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88-88.

作者简介:

杨赣莉(1969-12)女,汉族,大学本科,云南省大理市人,中级职称,主要从事B超检查诊断工作。

论文作者:杨赣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观察论文_杨赣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