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教授谈中国企业家的四个条件_厉以宁论文

厉以宁教授谈中国企业家的四个条件_厉以宁论文

厉以宁教授谈中国企业家四条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四条论文,中国企业家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人才是企业家

什么叫企业家?国内对这个问题有些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企业家就是厂长,厂长经理就是企业家。其实,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什么素质呢?一般地讲,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有眼光;第二个条件是有胆量;第三个条件是有组织能力。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称其为企业家。

第一是眼光。

什么叫眼光?就是说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赚钱机会。很多赚钱的机会,为什么你不能够发现,他能够发现呢?因为他有企业家的眼光。哪一个投资领域是好的?哪一个产品是好的?谁能够首先发现了,能开拓市场,谁就具备企业家眼光。

第二是胆量。

因为任何新投资,没有做过的事情都是要冒一定的风险。你要冒一定的风险,你敢不敢拍板,你光叫机会好,机会好啊!你不敢投资,你这个钱就拿不到。

第三是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就是能够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产生高效率。有人就不善于组合,有人虽然能够组合,但效率很低。企业家是能够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的,并使之产生高效率。

企业家成长的三个阶段

经济学界认为,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形成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以后,出现了第一个浪潮。这是在体制以外形成的。

这些人多半是下乡插队和从生产建设兵团回来、没有找到工作的青年;农村中出来的一批能人;还有少数从劳改、劳教所里出来的人。

在当时条件下,他们都是体制以外的。但是,他们有眼光,有胆量,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所以在第一个浪潮中他们起来了。当然,他们的职业一般,在文化素质方面或许还差一点。所以,这10年、20年来就像大浪淘沙一样,有起有伏、有成有败,这是第一个浪潮。

第二个浪潮在1985年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了。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人属于那些机关干部。机关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员下海,民办科技企业就起来了,这都是从原来的体制内转入体制外的。

然后是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兴起的一批企业。这个时候就叫体制运行。国有企业人才济济,一般人员文化素质比较高,但为什么在前一个阶段里他们竞争不过体制外的?原因何在?

国企老总很像林冲

打个比方,《水浒传》讲林冲发配,路上经过柴进的庄子。柴进庄子上有个教头姓洪,趾高气扬,瞧不起人,别人给他介绍这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他瞧不起。他说,现在混饭吃的教头多着呢,他有本事敢跟我比吗?林冲不愿跟他比。林冲越不愿意比,他就越趾高气扬,连柴进都看不过去了,说“林冲你就跟他比吧。”林冲碍于柴进的情面就跟他比,打了一两个回合,林冲就跳出来不打了,说:我认输了。柴进奇怪了,你怎么认输了?你也没比呀!他说,我还带着枷呢,我带枷怎么能比呢?柴进就出点钱,让差人把枷开了,一解开枷,林冲几棍子就把这小子给打蒙了。这段故事运用在现代社会中,国有企业中一些能人为什么都竞争不过民企?全带着枷子,这个枷子你不给他解掉,他怎么能施展自己的武艺呢?改革的关键所在就是把“枷”去掉。

中国企业家是“非常植物”

植物分两种植物:一种植物是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另一种植物是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植物。什么叫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呢?耐旱、耐涝、耐高温、耐严寒、耐霜冻。外国企业家都是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因为那里宏观经济持续正常,法制法规健全。而中国的企业不同。中国的企业家都是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旷世未有的企业家环境

中国的企业家经过的环境,外国人根本想不到。我到外地出差,人家告诉我:怪事怪事真怪事。什么怪事呀?欠债的高枕无忧,债权人去求他,请他吃饭,请他吃饭的目的是:你快还我钱,你不还我钱,我受不了了。

再讲一个例子,前几年搞承包制,实际,承包制就是特殊的环境。在外国,你要承包,你盖一座大楼,或者承包一项工程,承包的甲乙双方是处在平等位置上的。中国则不同,就像打球一样。在中国过去的承包制上,政府作为“发承包人”,就兼有三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运动员,我和你打球,我是运动员。第二种身份我兼裁判员,我兼裁判员就是说你犯规是由我说了算的,我说你犯规你就犯规。还有第三种身份,他还兼比赛规则的修改者,裁判员也不可以修改比赛规则呀,可是他能修改。比如说打乒乓球1盘21球,这盘打到13∶9,行啦!我们这盘13∶9为准,咱们该打下一盘了。你说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把过去经历的种种看成是一种磨炼,就像一个人似的,你连天山风雪路都走惯了,将来是平坦大道你敢不敢走?!中国人从来不笨,你看过去下南洋的,现在不都起来了吗。只要宏观经济正常了、法律法规健全了,相信在我们的体制内还会有大批的企业家出来。

中国企业家还有第四条

外国人书上讲了三个条件: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在中国,我们还要加第四个条件——有社会责任感。中国企业家必须得关心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有社会责任感。

标签:;  ;  ;  

厉以宁教授谈中国企业家的四个条件_厉以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