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问题与前景_蔡英文论文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问题与前景_蔡英文论文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问题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进党论文,前景论文,大陆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民进党作为台湾政坛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大陆政策走向无疑牵动各方的敏感神经,特别是民进党过去八年执政时期所推行的激进分离主义政策,导致两岸及台海情势动荡不安。随着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程的不断逼近,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何去何从,不只是会考验民进党政治领袖们的政治智慧,而且也将会牵动两岸关系发展及台海区域局势走向。客观而论,当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民进党要走出大陆政策认识论之误区,绝非易事,还要端视民进党精英领袖的政治高度与远见而定。

       民进党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以不到80万的选票小幅输给谋求连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从而使民进党重返执政地位的期待再次落空。而此次失败,也在民进党内部产生了较大的讨论,特别是在两岸政策议题上,民进党内部逐渐出现了若干分歧和争议。一些主张两岸要务实往来的交流派认为,两岸政策是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民进党需要调整两岸政策,特别是要强化与大陆的交流与沟通。另外一些人则主张民进党应继续坚持其一贯的“台独”论述,不宜调整现行的两岸路线。党内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民进党2012年的败选并不是输在两岸政策,不是输在“九二共识”,而是输在选举策略不当,输在中国大陆及美国对选举的不当干预。民进党内部的此种争议一直持续延烧,从谢长廷率团访问大陆,以及苏贞昌党主席任内恢复“中国事务部”,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举办有关中国大陆议题的“华山会议”等,都说明两岸政策在民进党内部已不再是禁忌,尽管独派有一些反扑,但却是可以公开讨论的议题,特别是党内出现了不反对两岸交流的普遍共识,并逐渐占据上风,这是民进党内部大陆政策思维开始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

       随着2016年选举时程的不断逼近,民进党未来如何调整其两岸政策,特别是卷土重来的蔡英文为了角逐2016年大选,势必要在两岸政策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论述和主张,从而为民进党重返执政创造可能的条件。因此,各方都在观察民进党的表现,特别是关注民进党大陆政策论述的可能发展趋向。

       二、影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基本因素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以来,民进党内部要求调整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但由于党内在两岸政策上尚未形成普遍的共识,内部的分歧仍然相当严重,尤其是绿营基本教义派对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仍然有相当程度的牵制和影响。当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但也存在不利的因素。

       (一)党内政治生态

       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发展及其两岸思维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及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就是民进党的意识形态以及民进党内部的派系政治。

       政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党员们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也是该党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基础。政党意识形态是该党确定政策走向及设定政治议题的重要依据。①长期以来,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思维受到其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与制约,由于民进党意识形态具有浓厚的分离主义倾向,因此,只要涉及两岸议题都必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进党内部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涉及两岸思维之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意愿和力度。

       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党内派系斗争一直伴随其发展的全过程。派系之间的斗争和妥协的结果,直接主导着民进党的资源分配,左右着民进党的人事安排以及政策走向,更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两岸事务一直是民进党的最大罩门,两岸议题也成为党内各大派系及政治人物进行权力角逐的重要筹码和政治斗争工具。由于两岸议题高度敏感,党内各大势力围绕两岸议题展开博弈,无论是基本教义派还是务实交流派,都试图将两岸政策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运用。2012年以来,尽管党内各大派系都认为两岸交流是最大共识,但在如何交流以及是否预设前提方面,民进党内部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议,其共识远未形成。②因此,未来民进党大陆政策如何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党内派系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民进党内派系政治实力的强弱,将会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未来民进党的派系发展式微,则派系对大陆政策调整的牵制力量就会减弱;如果派系力量强劲,就会增强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牵制力道。

       (二)台湾政局发展走向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还受到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发展的影响。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快速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不断形成,两岸利益不断连接,国民党已成为岛内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确保台海局势稳定的主导性政治力量,对急欲重返执政的民进党而言,其压力不可谓不大。这也是近年来民进党内部主张两岸务实交流的声音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大环境不佳,台湾经济提振乏力,特别是马英九连任以来,台湾民众对马执政团队的施政满意度相当低,国民党执政团队面临较大的民怨压力。在台湾社会整体氛围不利于执政党的情势下,民进党内部一部分人又开始觉得大陆政策不需要转型,认为只要国民党施政不佳,民进党就有上台的机会,民进党完全不需要调整两岸政策,而且随着这种氛围的不断扩展,当然会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步伐和进度有所牵制。

       (三)选举利益之考量

       台湾选举是影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民进党自组党以来,一直是一个追求选举利益为最大考量的政党。例如在200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为了拉抬陈水扁的选情,特别为陈水扁量身定做一整套论述,其中也包括两岸议题。随着民进党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连续败选,民进党支持者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诚然,民进党内部无论是务实派还是交流派对调整两岸政策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着眼于民进党重返执政之考量。因此,当前民进党如何看待台湾选举中两岸议题的重要性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民进党政治领袖对两岸因素在台湾选举中的影响力道之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意愿。换句话来讲,单就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而言,如果民进党认为两岸议题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则可能降低对两岸政策调整的兴趣;反之,如果民进党认为两岸议题是决定选举的最关键因素,则可能会提升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的意愿。

       (四)两岸关系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两岸关系一直是影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重要变量。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特别是两岸关系的极大进展,包括二十多项协议之签署,使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有了重要保障。两岸之间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态势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势,客观上也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压力,民进党也越来越不能忽视大陆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两岸议题正在成为影响和决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选前看好度较高的蔡英文之所以最终以不到80万选票的差距败给谋求连任的马英九,其重要原因还在于两岸部分。由于蔡英文始终不愿意接受“九二共识”,包括台湾很多大企业家在选举投票的最后时刻纷纷出来表态力挺“九二共识”,这对民进党的选情形成很大的负面冲击。民进党在2012年败选后,党内诸多重量级人士也称两岸政策是民进党未来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③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各项交流热络的客观现实使民进党不得不思考两岸因素在台湾选举中的影响力。因此,民进党如何看待过去几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民进党对两岸关系发展之利弊认知如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进党对大陆政策调整的基本态度。

       (五)国际社会之压力

       长期以来,民进党的“台独”分裂论述是台海区域稳定的重大隐患,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警惕。例如,陈水扁执政后期不断推动“修宪制宪”等“台独”分裂活动,从而导致台美互信出现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民进党执政时期的某些暴冲行为已严重损害到美国在台海区域的利益。虽然美国等外部势力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希望两岸关系过于亲近,但也不愿意看到两岸冲突。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台海区域也迎来了自1949年以来最为稳定最为和平的历史时期。在民进党尚未放弃“台独”主张的情境下,国际社会当然会对民进党未来大陆政策的走向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还是民进党重返执政后是否还会出现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尽管2008年以来,民进党为消除国际社会之顾虑,一直在国际社会开展说明与说服工作,但毕竟民进党至今没有放弃“台独”主张,也没有接受“九二共识”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当然无法完全打消国际社会的顾虑。④

       三、当前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机遇挑战

       由于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无疑加剧了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难度。从总体上来观察,当前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重的现实挑战。

       (一)历史机遇

       首先,两岸实力发展之悬殊,特别是“台独”分裂势力发展不断式微之困境,将不断促使民进党内部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开始理性、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发展以及“台独”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及军事领域实力的大幅增强,将从根本上抑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情绪与暴冲心态。在此种局面下,民进党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来看待两岸互动,这对于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及政治路线有着正面推动与帮助的作用。

       其次,两岸和平发展理念已日渐深入台湾民心。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和平发展观念不但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而且也越来越深入台湾人心。民进党未来要执政,就要争取台湾选民的认同,特别是要争取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这就需要民进党必须务实地看待两岸议题,从而才有可能理性地面对两岸议题。

       最后,当前民进党内部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声音不断增强,特别是务实派及交流派的力量在不断集结,并逐渐累积到一定的政治能量。例如,包括谢长廷、陈菊等绿营重量级政治人物访问大陆之举动,以及最近民进党基层数十名党代表共同连署,要求民进党中央在今年七月的全代会上处理“冻结台独党纲”问题等等,⑤都说明民进党内部主张两岸务实往来的氛围日渐形成,特别是民进党内部主流共识已不再排斥两岸交流。⑥这对于未来民进党大陆政策思维之转变将起到正面的效应。

       (二)现实挑战

       尽管当前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的有利条件客观存在,但阻挠民进党进行大陆政策调整的障碍因素也相当多。

       首先,民进党内部在两岸议题上尚未形成完全的共识,特别是独派政治势力极力阻挠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这是当前影响和牵制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最主要障碍。虽然目前“台独”基本教义派在党内的人数并不多,是绝对的少数派,但他们控制着民进党内的意识形态,掌握着绿营的媒体优势。作为民进党的基本盘和死忠支持群体,民进党头面上的任何政治人物都不敢公开去开罪基本教义派,⑦这是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的独特现象,也是蔡英文在面对诸如“冻独”议题的态度上表现出相当保守立场的重要原因。

       其次,长期以来,民进党政治人物特别是政治精英领袖基于选票最大化考量,加上缺乏政治担当,不敢也不愿意去得罪民进党内部的“独派”政治势力,这也是民进党长期无法处理“台独”党纲以及“台独”论述的重要原因所在。特别是在民进党的派系政治文化传统下,各大派系皆是基于党内权力运作与政治博弈来看待两岸关系,⑧这无疑使民进党内部在处理两岸议题时面临较大的阻力与更为复杂的情绪纠结。例如,谢长廷2012年访问中国大陆之举动,遭到党内包括新潮流系等在内的其他派系的强力反弹与批判,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派系是从利益博弈之角度来考量两岸交流,而不是从民进党整体利益发展角度来考量。

       第三,台湾政局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之意愿。虽然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两岸关系对台湾政治发展特别是台湾选举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国民党执政当局的施政绩效没有完全彰显,特别是马英九执政团队的施政满意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此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民进党内部普遍弥漫盲目乐观的情绪,党内不少声音认为民进党现阶段完全不需要调整两岸政策。因为只要国民党执政表现不佳,民进党就有机会上台执政。从目前民进党内部情绪来观察,持此种乐观情绪者并不在少数。这当然会影响到民进党在2016年调整大陆政策的意愿。

       最后,民进党基于政党利益之考量也不愿意轻易调整其大陆政策。尽管民进党在当前台湾政治生态中位居最大的反对党地位,但在台湾蓝绿对立明显的政治气氛下,民进党不少人认为其大陆政策应当与国民党有所区别,唯如此才能确保民进党作为绿营最大政党的意识形态及政党形象。此外,民进党也面临来自“台联党”及“独派”政治团体的压力。民进党不少人担心如果大动作调整大陆政策,特别是要处理“台独”党纲等敏感议题,可能会造成党内的“独派”政治势力全面倒向“台联党”等绿营小党,从而使民进党的支持基础进一步削弱,这当然也是民进党不愿意看到的政治后果。

       四、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基本趋向

       蔡英文在2014年5月民进党第15届党主席选举中高票当选,标志着民进党再次迎来“蔡英文时代”。卷土重来的蔡英文如何使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转型,无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情况来观察,两岸议题无疑成为影响台湾地区选举的重要选战议题。因此,蔡英文主导的两岸政策如何前行,将直接对民进党2016年的选情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对于在2016年大选志在必得的蔡英文而言,要率领民进党走完重返执政之路的最后一里路,关键还是要对其大陆政策进行实质性的调整。从目前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发展来观察,蔡英文大陆政策的基本趋向主要表现如下:

       (一)两岸论述的基调是“台湾前途决议文”

       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最终受挫,关键原因就是输在了两岸政策上,即蔡英文主张的“台湾共识”由于过于空洞与模糊,没有成功说服到台湾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虽然目前蔡英文对2016年寄予高度期待,虽然蔡英文也意识到两岸政策是其问鼎2016年的重大挑战,但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仍然很难完全脱离民进党长期以来的基本内容,特别是无法超越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本范畴。⑨首先,“台湾前途决议文”目前仍然是民进党内部各大派系在两岸政策上的最大共识。尽管蔡英文再次执掌民进党机器,但面对民进党内部派系政治生态复杂、两岸政策主张分歧甚大的实际状况,蔡英文也不敢公开对“台湾前途决议文”说不。其次,蔡英文从2008年以来多次强调“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底线”,而蔡英文在谢长廷访问大陆后也公开强调,“民进党的基本价值还是要维持,这是党最重要的价值,党内最重要的指导文件,在这个阶段,还是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⑩这些都说明,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对“台湾前途决议文”有很强的坚持性。蔡英文未来的大陆政策在总体上不太可能超出“台湾前途决议文”之范畴。

       (二)两岸路线奉“稳健台独路线”为首选

       民进党自组党以来,其两岸路线基本上发展出三大主张:一是“激进台独”路线。民进党内部的激进“台独”派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以及“公投创设主权”等论述,虽然一直未成为民进党的主流主张,但其在民进党内部的影响力不容小视。“激进台独”路线主张台湾的政治经济政策都应与中国大陆完全切割。二是“稳健台独”路线。此派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本政治坚持,强调两岸的政治经济政策必须进行某种适度的分离。三是“积极西进”路线。该派认为台湾在经济上离不开大陆,两岸经济整合不但是趋势,更是现实。尽管上述三条路线源远流长,各自一脉相传,并存于民进党内,但“稳健台独”路线在民进党内部仍然是最主流的主张。从蔡英文的两岸思维及政治实践来观察,她基本上奉行的是一条“稳健台独”的路线,也即政治立场坚定,两岸交流灵活务实。

       (三)两岸论述在策略上将以模糊、回避为主

       尽管蔡英文深知两岸政策是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但基于党内政治压力以及选举之考量,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仍然会采取较为模糊的策略。首先,民进党内部“台独”基本教义派仍然牢牢掌握党内意识形态的主导权。长期以来,基本教义派一直是民进党各项选举的基本盘和铁杆支持群体。蔡英文要在2016年党内初选中顺利出线,就必须要争取到独派的支持才行。其次,尽管蔡英文强势主导了民进党的权力机器,但民进党内部在两岸政策上的分歧仍然相当严重,特别是保守派与交流派在两岸路线上的斗争非常激烈,使得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不会过分偏向某一阵营,只能采取模糊策略来加以应对,从而避免必须表态选边站的尴尬困境。

       从蔡英文重掌民进党主席之后的人事安排来观察,就可以清楚看到蔡英文不愿意开罪党内各方的四面讨好之心态。例如,蔡英文既任用主张两岸交流的谢系人马赵天麟担任民进党中央党部的“中国事务部”主任,但又任用意识形态非常深绿的吴钊燮担任民进党的秘书长。蔡英文的这种人事安排虽然有助于其调鼎党内分歧,但也可能会使蔡英文未来的两岸政策论述被党内各方政治势力所绑架,始终不敢提出超越民进党传统政治立场的新论述,从而使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调整最终陷入只谋策略、而不求实质的混乱逻辑之中。在这种情势下,未来蔡英文的两岸论述将会对两岸关系的本质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回避,可能只会强化对两岸关系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事实性的描述,但不会过多地展现其自身的立场或观点,试图以此达到既不得罪基本教义派,但又能够争取台湾中间选民支持的战略目标。

       (四)以两岸交流表象掩盖两岸政策论述

       从目前状况来观察,未来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将更注重策略而非实质,(11)试图以两岸交流之假象来取代大陆政策的实质性调整。从蔡英文在2014年党主席选举辩论中对两岸政策的相关阐述内容来观察,蔡英文并未就其未来两岸政策论述进行过多的陈述,反而是将重点放在强调要推动民进党智库与大陆交流互动之议题上。这说明当前蔡英文并不想对民进党大陆政策进行实质性的检讨以及调整,而是企图以两岸交流来取代政策调整这种避实击虚之手法进行逃避与躲闪。也就是说蔡英文未来将增加民进党智库及学者与中国大陆方面的交流活动,以此向台湾社会,特别是中间选民昭示民进党已经在与大陆互动,民进党未来也有能力处理好两岸问题。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媒体宣传效应,不排除蔡英文及民进党中央会不断强调要维持两岸现状,甚至也可能会进行宣示意义的表态,例如可能会表示对两岸过去所签署的二十多项协议的承诺与遵守,希望以此来增强中国大陆与国际社会对民进党重返执政的信心,特别是民进党会格外强调不会改变两岸现状。

       但在两岸政策的核心论述上,蔡英文会尽量回避对两岸关系定位的论述。事实上,长期以来,民进党之所以无法与中国大陆进行良性互动,主要原因就是民进党始终不愿意放弃“台独党纲”和“一边一国”之思维。因此,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核心和关键还是在于两岸关系定位的表态上。即民进党要在两岸到底是一国关系还是两国关系上说清楚道明白。但很显然,蔡英文未来在这个问题仍然会极力回避,不会轻易表态。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态势不断形成,两岸民众利益不断联结,和平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两岸人心,在两岸总体发展局势已越来越不利于“台独”极端势力之情境下,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论述转变与调整显然已成必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虽然民进党内部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民进党内部在两岸议题上的共识远未形成,特别是民进党主要政治领袖对“独派”政治势力的顾虑较多,气魄不足,从而使民进党大陆政策之调整始终呈现雷声大、雨点小之窘境。未来,随着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间的临近,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无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压力,特别是对有志于角逐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的蔡英文而言,如果不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论述进行大幅度的实质调整与转型,则显然很难带领民进党走完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这对于蔡英文和民进党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现实挑战。因此,在2016年之前,民进党两岸政策何去何从,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蔡英文的作为。

       注释:

       ①林劲:《民进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分析》,《台湾研究》,2010年第5期,第31页。

       ②崔慈悌:《民进党对中政策没共识》,台湾《工商时报》,2014年1月10日,第14版。

       ③徐子晴:《政治凌驾教育》,台湾《中国时报》,2014年2月11日,第2版。

       ④陈先才:《民进党冻独五大利基》,台湾《旺报》2014年1月7日,C5版。

       ⑤王枝旺:《民进党40党代表:完成执政最后一里路,冻结台独党纲》,台湾《台湾时报》2014年6月20日,第1版。

       ⑥2013年8月15日,游锡堃在民进党第三次华山会议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

       ⑦《绿营联署冻独小英取态关键》,香港《香港商报》,2014年6月20日,第12版。

       ⑧周武辉:《民进党大陆政策倒退》,香港《香港商报》,2013年2月19日,第3版。

       ⑨《蔡英文避谈两岸政策,难获选民信赖》,中国新闻网,2014年5月26日,www.chinanews.com/tw/2014/05-26/6210396.shtml,2014年5月26日检索。

       ⑩张振峰:《蔡英文:民进党与中交往勿伤主权》,台湾《台湾时报》2012年10月29日,第4版。

       (11)黄博宁,周雨曦:《两年内蔡英文两岸政策只会有策略调整》,香港中评网,2014年6月19日。http://www.crntt.com/doc/1032/4/0/6/103240614.html?coluid=o&kindid=0&docid=103240614,2014年6月19日检索。

标签:;  ;  ;  ;  ;  ;  ;  ;  ;  ;  ;  ;  ;  ;  

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问题与前景_蔡英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