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延伸服务对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论文_俞淑娅

 俞淑娅(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64-01【摘要】目的:探讨出院护理延伸服务对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控制发生颅内再出血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动脉瘤栓塞术后康复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延伸服务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指导。此外,延伸组加用延伸服务,并采用遵医行为问卷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延伸服务组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自我指导、定期复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伸组颅内未再出血发生率及血压控制理想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出院延伸服务有利于提高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帮助合理控制血压,从而降低颅内再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术;出院护理延伸服务;遵医行为;再出血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瘤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生率为6~35.6/万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也是当今人类致死、致残常见的脑血管病[1]。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开颅动脉瘤蒂夹闭术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是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然而,开颅手术的高风险性及术后患者形象紊乱的并发症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之相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因其为一种安全、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成功率约90%以上[2],而日渐成为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新选择。颅内再出血是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50%,发病后24小时内再出血的风险最大,以后4周内再出血的风险均较高,累计再出血率于病后14天为20% ~25%,1个月时为30%,6个月时为40%,以后每年为2% ~4%[3]。动脉瘤栓介入术后,只有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按医嘱进行用药,有效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合理的饮食、适当的活动,定期复查,才能降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栓塞术后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对60例栓塞术后患者采取了出院护理延伸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本院行动脉瘤栓塞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141例,选择有高血压病史者78例,无高血压病史者42例,共120例。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56.4岁。均于动脉瘤介入术后康复出院。其中小学以下文凭28例,初高中49例,大学及以上者43例。随机分为延伸服务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组加用延伸服务:①发放爱心联系卡,对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活动、安全、自我护理及复诊等情况进行指导。②出院时预先告知患者,出院后护士会进行随访,建立回访登记本,记录患者的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入院诊断、手术时间及方式、出院时间、主管医生、护士以及联系电话等信息。③出院后1周内由一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责任护士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定期监测患者神智、瞳孔及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了解患者最近的一般情况及感受,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记忆力的好坏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再教育。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遵医行为、自我护理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跟踪随访患者出院情况,开始1周一次,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进行家庭随访,随访期为半年。④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督促患者定期复查CT及脑血管造影,解决患者的特殊需求,并进行心理护理。⑤进行出院后症状及用药情况评估和再教育,评价患者自我监控行为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⑥随访半年后,根据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表(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自我指导、定期复查等五个方面)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3观察指标1.3.1对既往无高血压史患者,控制降低收缩压为原有水平的10%.20%为控制佳,否则为控制不佳;对既往有高血压史患者,控制降低收缩压为原有水平的30%.35%,并保持在110.130mmHg范围内为控制佳,否则为控制不佳[4]。1.3.2根据患者神志、瞳孔变化情况,结合患者出院半年后定期CT复查时,判断患者有无术后再发出血情况。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率低、患者一般健康情况理想为控制佳。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患者血压控制率的比较,表1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患者血压控制率的比较n(人)

的教师,其思维和教学方式的转换需要教时间。实行PBL教学还需要编写一套有利于学生自学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材和PBL病例。

参考文献[1]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2):35.36.[2]DianaHJM Dolmans,Willem DeGrave,InekeHAPWolflmgen.Problem.basedlearning:futurechallengesforeducationalpracticeandneareh[J].MedicalEducation,2005,(39):732—741.[3]KatinkaJAHPrince,PatrickwIJvonEija,HennyPABoshuizeneta1.Generalcompetenciesofproblem—.baselearning(PBL)andnon—.PBLgraduates[J].MedicalEducation,2005,(39):394一加1.[4]M.H.Davis,R.M.Harden.AMEEMedicalEducationGuideN0.15:Problembasedlearning:apracticalguide[J].MedicalTeacher,1999.(21):130—140.[5]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1[6]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94.1097[7]崔炳权,何震宇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8]宋波,周春辉,侯力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25(1):20[9]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10]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论文作者:俞淑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出院延伸服务对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论文_俞淑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